赏罚分明 贵在有度

2018-10-21 06:48冯莹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体罚班规惩罚

冯莹

随着新一轮教改的不断推进,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充满对学生人性关怀的赏识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起到了明显的功效。但“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惩罚教育也普遍被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着。但两者分别有何特点,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一直众说纷纭。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赏识教育

1.承认差异,转变态度是赏识的前提

“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反之,若家长气急败坏,抱怨、指责、甚至打骂,则行也不行。每个孩子身上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当孩子内心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渴望赏识被满足时,这种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其实,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有人天生高大俊美、接受能力强,有人天生矮小猥琐、反应迟钝。这种差异谁也没法改变,怨天尤人也没用。唯一能改变且行之有效地就是教师的态度和教育方式。

2.走近、走进孩子的心灵是赏识的关键

走近孩子跟他们交朋友,从而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忧愁烦恼,才能了解、理解并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走出教育的误区。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生命权,我们要懂得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与众不同之处,我们要懂得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有长处,都有优点、闪光点,我们要懂得热情激励;每一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错误,我们要懂得友情提醒。

其实在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都本能地“懂孩子”,本能的会赏识。只是后来由于外界的干扰被我们丢失了。现在让我们重新把它捡回来珍藏在心里。

3.赏识的方法多种多样

(1)积极的心理暗示

正如“皮革马里翁效应”那样,正面心理暗示会让孩子更自信,更勇敢。记得刚接触应用题时,某同学5道题只做对了一道,按一般的想法,错一道题还有情可原,错四道那时不可饶恕的。而面对我面前这位基础差,脑子慢,平时很自卑的学生,错题我没有打“叉“,而做对的题却打了一个大大的“勾”,并且真诚的对他说:“第一次做这么难的题居然还做对一道,真不错。”孩子听后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2)多让孩子体会成功

创造让孩子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失败的苦头。努力导致成功,而我感觉常常是成功诱发努力。对学困生说,往往看到的是成功的希望,才能激发努力的力量。因此要想方设法怎么让孩子尝甜头。比如教学中分散难点,搭设台阶。

二、惩罚教育

1.要制定合理合法的班规,依法惩罚

带班之初就要教育学生: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之中,自己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考虑别人的感受,考虑给班集体带来什么影响,利己但不能损人,损人利己是大家都不能容忍的。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必须要有严格的学习纪律,要制定班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规面前,人人平等,班主任也不例外。班规是高压线,谁触犯谁受罚,当然惩罚要有弹性、可操作性。

2.要注意惩罚的策略

(1)惩罚前要有感情铺垫

首先要与学生建立父(母)子般的感情,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你这是在爱他,帮助他。惩罚时道理要讲透,以理服人。惩罚后要有后续招数,一定要找机会赏识他一下,让他感觉你一直在关注他,使受惩罚者不留心理疤痕,同时保持教育的连续性。正如于漪告诫所说:“严出于爱,严要严在理上。是是非非要向学生说清楚。板起面孔训斥学生、甚至挖苦学生不是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是真正的严,“每个孩子都是活泼的生命体,教师要维护他们的自尊,激励他们的自信,并让他们学会自控。”

(2)惩罚方式要多样

如对学习不刻苦的同学,可以表扬刻苦的,进步的同学来间接惩罚。因为表扬某同学的同时也是对没受表扬同学的一种惩罚,这叫心罚;另外,吃苦也是一种很好的惩罚教育。

3.惩罚要注意分寸,惩罚不是体罚

什么是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使犯错误的人受到损失而有所警戒。这既可体现在精神上,也可以体现在行为上。前者如扣操行分或纪律处分。后者是某些过失补偿性行为(如做卫生不认真而罚其重做等等)。而何为体罚呢?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法。他是对学生身心的侮辱。可见“体罚”是排除在“惩罚”之外的。摧残学生身心的体罚必须根绝,因为离开了对学生的爱与尊重,就谈不上任何教育。

三、教育需要“赏识”,也需要“惩罚”

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都有它存在的一定合理性。两者并不矛盾。而是教育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成功所受的赏识使动物的行为得到强化,而失败后的惩罚使动物学会回避某种行为。是赏识与惩罚的双重功效促使动物选择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预期的结果。

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惩罚让学生清醒认识自我;賞识是成长的阳光雨露,惩罚是对旁逸斜枝的修剪。

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周弘针对自己的聋哑女儿提出来的,而挫折教育则是专家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而提出来的。如果孩子内向、敏感,就应该多赏识,鼓励他多参集体活动;鼓励他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孩子外向、任性且屡教不改,就应该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严格管教。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赏识”“惩罚”需要结合起来

教育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赏其当赏,罚其当罚,班主任既要当“慈母”,也要当“严父”,对待学生既需“赏识”教育,也需要“惩罚”教育。只有这样所带班才能快速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如何把“赏识”与“惩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孩子们的正确人生观,是每个灵魂工程师应该琢磨的一个问题。

3.赏识和惩罚都要把握好度

针对不同的角度、程度看问题,得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这个“度”其实是最难把握的,如何在两者间找到自己的“黄金分割点”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

总之赏识应有度,惩罚亦分明。

猜你喜欢
体罚班规惩罚
My New Year Wishes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神奇的班规
Jokes笑话
班规“七问”
好班规应守护学生心灵成长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