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军
摘要:近年来气候异常多变,洪涝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开展防洪除涝技术研究也成为维护农民种植收益和保障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农田水利设施既可以在干旱年份发挥跨区域输水的作用,满足农田灌溉需要,又可以在农田发生内涝灾害后,及时将多余的积水排出农田,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也可以为农业生产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关键词:农田水利;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技术分析
引言:
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是确保农业生产活动稳定开展的前提条件。在一些地势较低的易涝区,做好防洪除涝工作显得尤其关键。在现阶段的各种农田防洪除涝技术中,修建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积水外排,是一种成本较低、适用性强、操作简便的方法。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通过农田水利建设,确保防洪除涝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分析。
一、防洪除涝工程的建设
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防洪除涝工程的是一项复杂化的工程,并且对施工技术、建设质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确保防洪除涝工程能够在实际使用中发挥预期效果,需要在建设阶段开展全方位的质量管理。首先,要求工程建设单位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对该工程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文特點等进行调查、分析,然后以此为依据,制定防洪除涝工程建设的整体方案。其次,要做好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农田防洪除涝工程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仍然会使用到大量的水泥、石料等材料。考虑到农田交通不便、道路狭窄,应提前做好线路规划工作,并适当拓展道路,以满足运输车辆的进出要求。最后,要树立全过程质量管理意识,例如在前期要对施工材料质量进行检查,施工中要做好现场监督,避免防洪除涝工作存在质量隐患。施工后要及时开展养护工作等。只有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才能确保防洪除涝工程发挥应有的价值。
2、尝试运用新技术
农民群众在长期同洪涝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防洪除涝经验,这也为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在充分借鉴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工程建设单位还要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实现防洪除涝工程质量的提升。例如,早期的一些农田水利工程仅具有防洪蓄水的功能。在新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中,通过进行技术创新,在水利工程的底部增加了水闸、水轮机组等设施,这样就可以使水利工程成为了小型的发电站。不仅满足了防洪除涝的需要,而且在干旱季节还可以开闸防水,满足下游农田灌溉要求。而在开闸放水过程中,水轮机组运转又可以发电,真正实现了一举三得。因此,不断将新技术应用到防洪除涝工作中,也成为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应用价值的一种有效措施。
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洪水灾害频繁的国家,在洪水发生的过程中对于我国农田会产生毁灭性的破坏,与此同时洪涝的灾害还能够引发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洪水发生的过程中不管是对自然环境还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都带来的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我国要想在之后的洪水发生过程中保护好我国的农田,就必须引进和学习先进的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在防治的过程中,运用完善的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在建设体系中融合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法,彻底改变我国农田饱受灾害的局面。
1、农田水利工程的技术要求
现阶段我国为了农业的防洪、除涝建设了许多农田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种类较多,正是因为这些农田水利工程的存在,他们对于农田的防洪、除涝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影响。农业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应该严格地按照国家农田水利技术的根本要求执行,否则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会无法发挥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最终花了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这会严重影响建设单位的形象,从而影响国家的形象。
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应该遵循的技术要求主要是:首先,工程的建设需要遵循相应的技术原则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尤其是应该重点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将工程的各种安全保障措施强化,从工程的自身出发,排除可能产生的人为隐患;其次,防洪、除涝的工程建设,最重要的是预防措施的建设,所以实施农田水利技术时,应该强化以预防工程的建设为主,广泛地实施节水技术,从侧面提升我国农业的水平;最后在农田的外部建设堤坝、泵站等设施来完善农田水利技术,通过辅助设施的地建设,充分发挥农田水利技术的防洪、除涝作用。
2、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技术
在我国长期地防洪、除涝的过程中发现,治水的技术的基本原则是堵水步入疏导水,水的破坏性是自然赋予的力量,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将破坏性的力量转化为实用的能量。从其他角度分析,洪涝灾害是在某一段时间,出现了大量的水,由于超过了农田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大批农作物被淹没,土地也因为水的含量过多,造成了土体的瓦解和流失现象,最终对肥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效利用灾害产生的水,可以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向前发展,改善技术的应用策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农田水利是为了帮助农田防止旱涝,进行有效灌溉。所以农田水利工程应该要充分利用有关的工程技术,统筹规划水资源的取用和引流,保证水资源的充足,以应对异常气候对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影响。其次,充分利用地面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做到地下水和地面水统筹安排;应根据各含水层的补水能力,确定各层水井数目和开采量,做到分层取水,浅、中、深结合,合理布局;必须与旱涝碱咸的治理结合,统一规划,做到既保障灌溉,又降低地下水位、防碱防渍;既开采了地下水,又腾空了地下库容;使汛期能存蓄降雨和地面径流,并为治涝治碱创造条件。
结语:
在农田中建设相应的水利建设工程,应该结合防洪、除涝的综合技术和适应我国农田的工程技术,工程的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农田水利的技术方法执行,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保障措施,农田水利工程应有效地利用洪水灾害产生的水,引导水为农田灌溉所用,充分实现农田水利的基本作用,为我国的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长生,齐宝玉,王树宝.防洪除涝工程的治理调度与水资源供求矛盾[C]//山东水利学会优秀学术.2015.
[2]刘生云,蔡国志.群策群力兴水利服务经济促发展——固始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绩斐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4):109-111.
[3]王彬.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敲定——抗旱治水防洪除涝统筹兼顾综合治理[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15(1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