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安
摘要:对车削自行车后轮轴皮M35螺纹的专用机床在生产中出现的机床调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是机床走刀凸轮的制造精度问题,最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校方法解决了机床的调校问题。
关键词:自动车床;凸轮基准;轨迹重合;精度调校
正文
自行车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休闲健身和锻炼身体的体育器材。M35螺纹车床是加工自行车后轮轴皮用来安装飞轮的螺纹的专用机床,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自行车的质量。
M35螺纹的车制,是使用半自动专用机床,工件的装夹是手动送料气动夹紧,三角形螺纹的车制是用合金刀高速切削,两刀成型,如果是使用普通车床加工,加工精度当然不成问题。但是,当大批量生产时,生产效率低下,导致成本升高。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使用较为先进的设备,出现了半自动螺纹车床,经过人们的不断努力研究和改革,便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半自动螺纹专用车床。它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包括夹紧,车外圆,切长度,切退刀槽,螺纹的粗加工和精加工,卸件,都是全自动进行,只是送料是手工操作,如图一所示。
自动车床与普通车床在车削螺纹时,控制导程的方式各有不同,普通车床是用梯形螺纹的丝杆带动大拖板作纵向移动,移动的距离受车床的进给箱控制。进给箱是一个变速箱,可调整输出
轴的转速,梯形丝杆与输出轴连接便可调整大拖板移动的速度。只要按照图纸要求调整,便可车出所要求的螺距。而自动车床是专用机床,所加工的产品是单一产品,只有两个规格的螺距。因此,它省去了普通車床复杂的变速传动机构和丝杆螺母传动的移动方式。采用了简单的凸轮靠模传动的方式,控制拖板的移动来车削螺纹,由于分两次车削成型,因此使用了两个相同凸轮,分别用来控制粗车、精车两次走刀。所以凸轮的制造精度和两只凸轮的安装调校,两凸轮的曲线轨迹重合的调校,成了关键的问题。凸轮展开图如图2所示。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原因。
一、提出问题
1995年,当时工厂是专业生产自行车轴皮的工厂。生产量大为适应市场需求,经常要变换产品规格,车制公制或英制螺纹。而每次转换都要更换两块走刀凸轮后再进行同步调校,一般的机修师傅调校需要3天至7天的时间,这样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和工人的收入,而且调校时间过长。在调校过程中,要不断地试车削检测,因此做成大量的产品报废,增大了生产成本。当时我刚到这个车间工作任技术员,了解到这方面的情况后,便进行分析研究,查找原因,解决存在多年的生产技术难题。
二、机床调校问题的分析
为了解决问题,我细心地观察并分析了整台机床的转动原理及结构特点,和整个加工切削过程。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十多年的机械维修和机械设计的经验,并结合在调校过程所车削的产品质量分析。经检查分析,机床没有出现故障,各部位运转正常,没有出现较大的机械磨损现象,而且磨损均匀,零部件表面没有出现金属疲劳现象。因此,可以判断机床的工作状态良好。
既然排除了机床的原因,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那只有从我们的机床调试者入手弄清这个问题。我们的安装调试方法是否正确与合理。
根据我的观察分析,车螺纹时控制刀具切削,并完成两次进刀的是两个凸轮,作为靠模控制刀具的纵向移动,得到相应的螺距。由于公制螺纹与英制螺纹的螺距不同,需要更换不同的凸轮。
而凸轮更换后需要进行调校,问题就出现在调校的方法上。调校时,按照常规是找基准。基准确定后,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调校。在调校中发现,凸轮的基准出现了问题,经分析是凸轮在制造过程中出现了变形。凸轮的基准面也出现了变形现象,从而影响了凸轮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机床的调校。由于凸轮的精度出现问题,因此调校不能按常规的程序进行,而要按实际情况具体处理。这就需用维修工人具有一定的机械知识和理论知识,有一定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凸轮精度存在什么问题呢?是基准出现了问题。在整个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凸轮都是以底部为基准的。机械加工完毕,到热处理工序时产生了变形。而热处理后,没有进行精加工,修磨消除变形,从而产生了凸轮曲线变形,造成了机床调校难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是工人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缺乏思考和应变能力,墨守成规,不善于分析问题,这与工人的文化和技术水平有关。由于受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了调校因难,浪费大量的时间调机。而不断的试车削造成了产品的大量浪费(车螺纹是最后工序,下一工序是成品装配),严重影响生产,并增大了生产的成本(因基准变形,调校近似于盲目,只能是碰运气,碰到两个凸轮的轨迹刚好重合)因此浪费材料和时间。而且螺纹的形状可能出现变形,而这时只能把螺纹车小,使其能旋入标准的螺纹规。
1、基准变形与凸轮曲线轨迹变形的分析
根据检测底部基准面有0.20mm ~ 0.30mm的变形,而且是中部凸起的变形。参看图三。而凸轮变形会严重影响螺纹的车削质量,首先就螺纹的螺距分析。假如凸轮的0度部位底部与安装基
准接触,由于底部凸起,所以凸轮的底部即旋转180度后的位置与基准的偏差有0.50mm。根据图形计算,在车削螺纹凸轮的有效部份(即实际车削螺纹时是凸轮曲线长度的约4/5)。实际偏移量约为0.40mm,在车削螺纹长度15mm的范围内偏移0.40mm,不管凸轮位移量变大或者变小、实际位移量就会变成是15.40mm或14.60mm。
现在就以螺距为1mm来计算,15mm的长度内应为15÷1=15个齿,而由于刀具的位移量有15.40mm,那么螺距就出现了变化,根据公式:螺距=螺丝长度÷牙数
得螺距=15.41÷5 =1.027mm
或 螺距=14.61÷5 =0.973mm
根据计算所得,实际螺距为1.027mm或0.973mm。如果此时两凸轮曲线重合,则螺距便会改变。
以本机床加工的螺纹M35为例,当螺距为1mm时,螺纹高度是0.866mm,螺纹中径应为35-0.866=34.134mm现以螺纹的基本偏差上偏差为例。当螺距为0.973mm,螺纹中径就大于34.134mm。
当检测螺纹中径时,如刚好为34.134mm,此时螺距为0.973mm螺纹就可以旋进一圈,而螺距为1.027mm时则根本不能旋进。若要全部旋进则螺纹的最大间隙达到0.40mm,并且外径减少,与内螺纹的接触面少,螺纹的刚性减弱,旋紧时会出现螺纹变形损坏导致打滑脱扣。
假如没有出现脱扣现象而由于螺纹外径减少与内螺纹的接触面减少,摩擦力也随之减少。螺纹会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力的作用和振动,摩擦自锁力减少,失去自锁能力,出现螺纹返松现象。由于松动,便会出现振动,螺纹在振动力的作用下会出现螺丝侧隙,在不断摩擦和撞击力的作用下,也会出现损坏变形和打滑脱扣而使螺丝失效。
2、凸轮轨迹不重合对螺纹的影响。
同样,凸轮基准出现变形,凸轮的曲线也会随着出现变形。受材料的厚度和淬火工艺的影响,凸轮曲线的变形量和基准的变形量不会相同,而且两个凸轮的变形量也不相同。
如果两凸轮的变形量误差在0.25mm ~ 0.50mm。此时两凸轮基准重合对零,无出现偏差。那么误差在0.50mm时同样会出现螺距增大或减少的现象出现,如误差在0.25mm,则实际偏移量也会减少,螺距的变形量也相对减少。
由于凸轮在淬火时的收缩变形,其变形量是与材料的形状和厚度有关。较薄的部位先冷却,收缩变形停止,而较厚的部位冷却速度较慢,还在不断地变形,使零件的内部金属组织出现应力而位移,零件内部有一静一动的力存在,当零件完全冷却后,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内应力,因此要经回火处理消除内应力和达到图纸要求的硬度。本来凸轮经热处理后,要经过修磨基准和曲线轨迹,使两个凸轮的曲线轨迹重合,和符合图纸的要求。这样的凸轮曲线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可能设备制造厂出于技术或设备的原因,没有进行最后的工序修磨精加工,才会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这是一个不该出现的问题。
凸轮变形后,曲线轨迹也会改变,现在我们假设曲线也跟底部基准一样边变形,凸轮在90度的位置凹下0.30mm。那么在车削螺纹时凸轮在0度至90度位置所对应的螺纹长度比实际缩短了0.3mm,90度至180度位置所对应的螺纹长度实际加长了0.3mm。如图四所示。
实际上凸轮变型后,其轨迹变成了曲线,螺纹螺距变化的变量是不相同的,这里我为了计算的方便以凸轮中部90度的位置为变形量的最大位置,以该点的前半部份和后半部份的螺距变化特点,来分析螺距变大和变小对螺纹旋合时的影响进行分析。
由于两个凸轮组合后是空心圆柱型,圆柱的一端为基准,另一端为凸轮的曲线。单个凸轮回转角为0度至180度,切削行程为15mm。凸轮的曲线在0度至90度螺纹时,它的螺纹长度应是15÷2=7.5mm,由于在90度的位置凹下0.30mm,它的实际长度为7.5-0.30=7.2mm。螺距同样以1mm计算,7.5mm长度有7.5个齿,则0度至90度的实际螺距为7.2÷7.5=0.96mm。同理曲线在90度至180度时实际螺距为(7.5+0.3)÷7.5=1.04mm。以这样的螺纹在旋配时,只能旋进一半,而后半部份螺纹则不能旋进,这就是只能旋进一半的原因。为使螺纹全部旋入,只能增加进刀深度,使螺纹全部旋入。这时前半部份的螺纹就会失去了它的作用,螺纹的锁紧力也会减少。当受到力的作用或振动,同样会出现返松现象,不断的振动和冲击,会做成螺纹的损坏而失效。
3、轨迹不重合时对螺纹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根据三角形螺纹资料,如图五所示。
车削螺距为1 mm,车刀的进刀量为5H/8,H为理论高度,1mm螺距的理论高度为H=0.866P=0.866×1= 0.866mm。
而实际高度为5H/8,即为(5×0.866)÷8=0.541mm
车削1mm螺距的螺纹一般分两分刀即兩次车削,第一刀为粗车,留余量约0.20mm的进刀量来精车。
根据三角形螺纹计算0.20mm的进刀量实际的切削量约为0.23mm,单面的切削量只有0.115mm,按这样的切削量,如果第二刀的轨迹与第一刀不重合,偏移量大于0.115mm,就会出现第二刀切削时,有部份螺纹没有进行精车,三角形表面的粗糙度和形状就达不到要求,就会出现螺纹表面只切削中径的上部份或下部份的现象。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影响螺纹精度的原因已找到,如何解决问题呢。最根本办法是修磨凸轮底部基准面,然后以基准面修磨凸轮的曲线,由于工厂的设备和技术所限不能进行修磨。
只有重新制订机床的调整方法,根据检测需然凸轮的基准变形,但凸轮的0度和180度的位置底部到顶部曲线表面的高度尺寸变化很少,即在车削螺纹全长时,曲线的偏移量很小,变形只是在曲线的中部出现,也就是说,螺纹的头部和尾部螺距是基本符合要求。这样只要把两个凸轮底部的0度、180度和180度、360度共4点的位置调整到同一个圆截面上,保证螺纹中部的螺距变化尽量减少。螺纹要全部旋进螺纹塞规,螺纹中部位置也不会出现过大的间隙。
同样原理,两凸轮都以底部头、尾两点为基准调校,两凸轮的曲线头、尾就很容易重合,螺纹的粗糙度便会达到要求。
另外两凸轮间的接缝处在调整好后,要检测接缝间隙,并记录好。在下次调整时,只要将两凸轮头、尾共4点的位置,调整到同一圆截面上,并调整好两凸轮的接缝间隙,这时,两凸轮曲线头、尾部位就会重合,调整就很快完成。
四、建议凸轮的制造工艺
1、选材。
要选用淬火变形小,而且耐磨的材料,同时要便于机械加工。这里我选用40Cr。40Cr淬油后有较高的疲劳强度,耐磨性好,淬火变形量较少。
2、开料锻打。
一般的凸轮是不需要锻打的,但这个凸轮较为特殊,形状是空心的圆柱形,如图六所示,壁厚只有20mm,外径为Φ200mm,圆柱底部为基准,上部做两个沿轴向变化,曲线相同的两个凸轮,由于制造精度的问题,两凸轮的曲线开始部位有偏差,不是在相距180度的位置上,因此要分为两个零件,便于调校。但这样凸轮在热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和开裂现象。因此要经过锻打,把原来的树纹状的晶粒结构,经过六面锻打后,使金属组织结构细密均匀。
退火处理。
经过退火处理,消除金属内部内应力,消除锻件晶粒粗大现象,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减少在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现象。
五、目前技校教育的分析
根据目前技校教育和社会的需求的分析,企业需要的是高质素的技术工人,即有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工人。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材,就是要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这是目前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学校的实习场地和设备,以及师资力量,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1、学生质素的分析
目前的学生普遍对理论课无兴趣,其原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基础较差,对专业理论课难以理解。因此专业理论水平低,而限制了他们今后的发展。
要改变这种现象,我认为要改变目前的教学安排,在入学的第一年就安排实习课程,通过生产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学习机械制图课,学生上课时都普遍无兴趣,有时还睡觉,这是他们不知道这们课程的重要性。如果经过生产实践,使学生对机械设备和机械零件有感性的认识,同时通过实习过程的识图和读图,使学生意识学习机械制图的重要性。这时学习机械制图课,我认为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實习场地和设备
现时的场地和设备,只能应付一般的教学。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材,理论课要学好,同时实习课程更为重要。因此需要增加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3、教学的方式方法
以教师授课为主,同时引导学生多看书学习,吸取各方面的知识。善于开动脑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束语
通过对半自动螺纹车床在调校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了机床制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订出一个机床调校的方法,避免了盲目操作,解决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减少了在试车过程中做成的产品大量浪费现象,节约了生产成本。
经过这次对机床的调校,我认为作为一个设备维修人员,遇到问题都要经过细心观察和分析,才能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机械工人切削手册》.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机修钳工手册》.孙庚午编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