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丽军
公共卫生事业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和谐大局。2017年国家出台了新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的规定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与补充,使服务规范内容更加符合基层实际。作为一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下面笔者主要谈一谈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推动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当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资源未进行优化配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也明显增多,从而使工作量与工作强度均有所增加。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在人力、物力等资源上的配置不够合理,制约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其中,全科医生占比较低,不能满足基层医疗事业的大发展。具备专业知识的医护人员大多集中在省市大医院内,呈现出极不均衡的地区性差异。这样的不合理配置造成公共卫生发展存在不均等化问题。
(二)服务项目不完善
国内基层医疗机构涉及到的公共卫生检查主要有疾病预防、接种、健康知识宣讲、突发疾病处理等。关于慢性病管理、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工作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查项目单一,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
(三)经费不足
由于经费投入不多,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设施比较落后。这主要表现为应急设备、检验设备陈旧、落后,储备医疗卫生物质不足等。这严重阻碍了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关于我国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没有人才也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品牌。因此,要重视对专业人才建设,克服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短期行为,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与管理。一方面,政府要优化相关卫生资源,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借助政策导向与财力保障机制吸引优秀的卫生专业人才到基层卫生机构,扩充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另一方面,要积极与高校合作,加大定向培养计划力度,确保招收专业范围、人员数量、课程设置方面的针对性,着重培养全科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等紧缺专业人才。同时,公共卫生服务单位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不断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改进绩效考核机制,将业绩与员工的薪酬挂钩,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改善工作条件,出台优惠措施,以期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层服务。
(二)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新规范中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部分增加了居民健康卡有关内容,删除医疗保健卡等内容。在服务内容上增加了居民健康档案的终止与保存等内容,在服务要求部分增加了电子版化验与检查报告单据的留存办法,强调了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整合与互联互通。为此,基层卫生服务部门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特别是慢性病、传染病、孕产妇等重点群体。在收集上述对象的基本个人信息与健康信息后,及时建立电子档案,实现健康档案的信息化与电子化。这不仅能节约能源,也能节约人力物力,实现对居民健康管理的高效化。
(三)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作用
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以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枢纽,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进行。强化政府职能,坚持政府主导,以中心村卫生室建设为重点,落实村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责任。 新农村社区建设由政府财政全额承担,作为实现延伸对接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力量,实施紧密型一体化管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其他行政村卫生室的建设要由原村卫生室转型而来,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承擔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对于现有村卫生室要转型升级,通过“吸纳一批、规范一批、转型一批、淘汰一批”,改建提升现有村卫生室的医疗水平,实现“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此外,要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比如,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短信、微信、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增强群众的保健意识。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抓好各项服务项目的落实,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卫生服务。
(四)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
为促进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划拨更多的财政资金给基层医疗机构,用于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可设立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吸纳社会资金,拓宽筹资渠道,确保有充裕的资金用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此外,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对公共卫生工作进行详细的预算,做好经费的投入与支出明细记录,实现对经费的科学化管理,避免资金浪费,使经费得到充分的利用。参照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公室建设的统一要求,慢性病管理、疾病防控制室、妇幼保健室等必须是分开的,统一配备相关设施器材。
三、结语
总之,基层公共卫生事业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政府与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不断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使这项事业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