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教育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2018-10-21 22:37张文郭思琪仉春辉张晋泽王洋
当代旅游(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协同创新设计

张文 郭思琪 仉春辉 张晋泽 王洋

摘要:當前设计教育面临着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相对于产业发展速度和产业发展要求滞后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整合资源,凝练特色,打造艺术设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设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的设计教育需要应对“设计教育进化”的要求。这种要求来自于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从外因上看,需要应对全球化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应对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应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挑战。从内因上看,设计需要“社会资源的教育整合”即构建“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学科交叉形成特色

在上述背景下,设计已经和人类的社会组织、生活、造物、思想的各个方面都在产生着或已经产生紧密的联系,和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形成了共生、交互、相辅相促的关系。艺术设计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不断新增的与艺术设计专业有关的职业就是最好的说明。[1]设计学和其他学科交叉,形成了设计哲学、设计经济学、设计法学、设计教育学、设计文学、设计历史学、设计理学、设计工学、设计农学、设计医学、设计管理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而设计学和其余两门学科、三门之间的交叉融合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设计教育面临着路径选择。如果说早期的艺术设计教育是如原始壁画一样传统的、单纯的,中西融合的教育赋予了他更多的层次和结构,而构成方法教育又将这种层次和结构打破,更为自由和注重个性发展。专业目标教育是在这些基础上向更具目的性和实用性的方向转变,专业特色教育寻求适合具体环境及区域的与众不同的发展形式。那么,专业跨界教育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面貌?未来协同创新教育又将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形式呢?每一次新观念、新概念产生都伴随着全球资源重构、产业转型升级、设计教育理念转变等,并由此催生新产业结构。中国作为全球人口大国及加工产业基地,将面临更多的环境、生态、产业、教育等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协调问题。当下中国最为关注的、引导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的思想观念之一就是“协同创新”理念。人类社会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将会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协同创新”“创意产业”等理念进行调整。作为人才培养的高校更是应关注其在教育上的引领与教学上的渗透,最终为社会输出文化与人才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局面。

二、设计教育面临的问题

设计教育所处的大环境和发展状况从各个方面引出了其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生活方式的改变

原有文化和生活形态面临着打破重组,设计需要承担重构当代中国文化和生活形态的任务。

(二)面对社会加速的秩序问题

设计及设计教育需要面对信息变化的加速、人们需求的加速、创新过程的加速、成果转化的加速、资源浪费的加速。

(三)产业扁平化、同质化的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已经成为全球加工业的重要中心。在日常用品、汽车配件、纺织服装、电子产品部件等领域支撑起了全球众多的品牌。但由于缺乏自有品牌,产业附加值低下,一直处于产业结构链的下游。产业扁平化、同质化现象严重。

(四)设计教育同质化,问题导向单一化,以人为本局限化

设计教育无序扩张,一些院校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甚至有些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2]。

设计教育需要应对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①现有设计状态已遭遇发展瓶颈;②现有设计的扁平化阻碍学科与产业发展;③社会的发展缺乏多样化与可持续的动力;④逐渐成熟的新消费群体需求虚实互动的多样化。⑤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持有更多的话语权。⑥社会发展力量相互间的作用力加大。⑦社会理念对发展的掌控力不断凸显。

三、设计教育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是设计的本源,人与物的关系是设计的本质,人与人的关系是设计的本位,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设计的本义。四者共同构成了协同创新的设计原则。

设计教育的科学性内在要求包括:①关注人与地球的和谐持续规律,循环再提升的特质。②关注人与文化的再创造的核心价值。③关注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内涵”研究。④关注人与设计的责任、目标、路径、方法。⑤关注人与造图、造物、造境的科学的规律。⑥关注人与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未来品质生活。

设计教育需要各方面资源的整合。现代的设计教育意味着大学精神的坚守、历史文化传承担当、育人特色的创新、传承文化古今通、艺文科技东西融、教师团队世界化、科学应用大数据、一流人才重创新。可以整合的社会资源包含:政府协会平台、新闻传播媒介、行业产业资源链接、金融基金投资、终端商业渠道、企业品牌群资源链、人才就业渠道等。通过设计教育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政、金、用、媒、产、学、研的相互促进。高校应积极从实践、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实验及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的人才来校做兼职教师,或者选派教师到企业工作锻炼,加强校内外教师的双向交流,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3]。通过“产业趋势研究”“教育特色研究”“人才培养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通过产业链、高校、品牌群、设计工作室等的资源整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协同创新产业。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张文,1981年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15YS07)华东交通大学教育规划课题“理工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估及相关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1]常跃中.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的互动[J].美术大观,2005(9):74+73.

[2]袁玉珍.关于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的思考[J].美术大观,2007(5):152-153.

[3]肖发展.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反思[J].新美术,2007(3):50-5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协同创新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