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苑鑫
摘要:在高校排球教学中,运用心理训练策略,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情况进行合理控制和改善,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运动技能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心理训练作为高校排球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的心理训练对提高排球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分析了心理训练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校;排球教学;心理训练;意义与应用
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心理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形成运动员或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过程。在排球训练过程中,心理训练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与水平;另一方面,能强化运动的心理品质,增强运动的心理承受力。因此,对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心理素质是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一个关键基础,心理控制能力是学生战胜对手的内在动力。因此,心理训练在排球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意义
高校排球教学不仅承载着对运动技能的传承责任,更肩负着锻炼学生运动心理素质和构建积极乐观运动精神的重要使命。在排球訓练中,心理训练是提高高校排球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心理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强化运动技能,更能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排球运动中心理训练是针对性训练的重点,又是排球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学生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排球教学的效果。目前,心理训练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得到了排球教学者的高度重视。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有效的心理训练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排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如果在排球教学中,教师一味地为学生讲解排球运动的相关技术和动作要领,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那么,当学生真正参与到排球运动时必然无法把握好心态,从而出现技术走样、动作不规范等问题。如果能够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训练,则会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欲望,将积极的情感转换到排球运动中。其次,有效的心理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欲望,从而来进行排球运动的开展。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耐挫折能力都很差,通过有效的心理训练,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面对挫折的能力。最后,开展心理训练会提升学生思维辨析能力,让学生正确的面对生活提升自身能力。在排球教学中,要正确的引导学生看待成功和挫折,正确对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升学识思辨能力。因此,正确的心理训练对提高排球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应用价值
首先,提升学生运动技术水平,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心理训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心理训练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对复杂的运动技能。在排球训练过程中,学生对排球运动技能的掌握、学习和运用,既是对学生体能素质的考量,也是对学生智力素质的检验,它能促进学生的体能和心理素质的同步提升与协调发展,真正提升学生对心理活动的控制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规避技术操作失误风险,更能保持学生的体能与心理平衡与超常发挥。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学生训练比赛之中,心理能量的消耗比体能要多3到4倍。可见,在高校的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次,促进学生心理控制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恢复体力。运动员的心理掌控能力能直接影响运动水平的高低,在比赛中战略战术的制定与发挥和体能的承载都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支撑和保障,甚至将学生的心理控制能力作为成败的内在动力。因此应加强高校排球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训练,帮助学生锻炼自身心理控制能力和抗压能力,适应比赛对学生心理层面上的要求。排球比赛和平时训练时,学生要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与体能来对付高强度的运动训练,极易产生心理与身体上的疲劳。良好心理素质的支撑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将身体状况恢复到正常水平,心理训练能真正帮助学生适当放松,从而消除疲劳来应对接下来的比赛和训练。据相关调查显示:进行5分钟的心理调节,与人在平时的1小时休息效果几乎完全相同。由此可见,心理训练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将心理疲惫转移,保证学生的运动状态。
三、排球运动中的心理训练
(1)心理训练基本目标。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基本目标:培养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素质,培养各种优异的意志品质,培养掌握心理调控的技能,确立针对比赛情况最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2)排球心理训练的原则。①自觉积极性原则;②全面性原则;③循序渐进和重复性原则;④个别对待原则。作为心理训练的一般性原则,排球项目的训练原则作为心理训练的个性,同样具有上述共性特点。(3)排球心理训练的注意事项。①在进行心理训练时,在理论上讲清道理说明科学根据,使运动员树立信心。②心理训练的各个步骤的要求相当严格,开始前最好由有经验的人领导,待基本掌握要领体会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后,再自行训练。③不要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心理训练过程是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和形成新习惯的过程,特别是通过形象的意念或体验去间接支配植物神经的过程。
四、几种对比赛产生较大影响的心理状态
第一,过度紧张。一般情况下。紧张情绪可以调动和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过度紧张则会影响正常技术动作的发挥,并对心理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过度紧张会使肌肉收缩失调,造成动作变形,并使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调节能力降低,无法完成正常的技术动作,从而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第二,疲劳状态。比赛中需要运动员长时间持续保持高度注意力集中,对脑力、体力造成很大的消耗。如果运动员在赛前已经处于疲劳状态,则会造成比赛中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灵活性受限,造成脑力乃至体力透支,影响到比赛中正常技术、战术的发挥。第三,过度兴奋。比赛中的兴奋情绪可以主动调动起运动员的应激性,使运动员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反映快速,可以对赛场上的情况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但运动员过度兴奋则会加速疲劳的产生,使运动员产生紧张、焦虑、慌乱等情绪,使运动员情绪产生波动,
(下转第241页)
(上接第239页)
造成教练员战术要求无法达成。第四,运动障碍。运动障碍一般由紧张情绪或兴奋情绪引起,一旦造成运动障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将严重受限,影响运动员正常技术水平和教练员战术意图的发挥,有时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坏节,所以在赛前和赛中,要严格控制运动障碍的产生,尽量使运动员心情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
五、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方法与策略
(1)心理暗示法。心理暗示属于一种较为重要的训练方式,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心理暗示包含了传球的心理暗示、助跑起跳的心理暗示以及在发球训练中的心理暗示。在排球运动中心理暗示的环节有很多,如,在传球中可以暗示所有的独院进行全面的协调,利用手指弹出的力量來进行传球,同时也要对击球声大小进行关注。助跑中心理暗示是让队员能记住动作的要领,充分发挥学生的挥臂的目标,这样将是暗示每个队员都要记住动作要领,同时要适当利用语言来刺激队员,让其全力以赴。(2)控制训练法。所谓控制训练法,主要是借助内心的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套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然后运用到实际训练中的一种方法。控制训练法与其他心理训练方法相比,程序稍微复杂一些,主要包括五个步骤。首先,要让学生放松心情,以最佳的心态参与到排球学习中;其次,要确保学生能够将注意力完全集中起来;第三,要确保学生对所学的排球动作充分掌握,为技术动作的勾勒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要实际操作,将脑海中的动作充分展示出来;最后,要善于进行自我分析和总结,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为了能够更好地将控制训练法的作用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安排此类训练,一般一周至少要20分钟,以此来达到对学生心理训练的要求。(3)表象训练法。对于表象训练来说,主要是利用唤起队员的运动表象,同时要在学生的大脑中进行有效的排列,主要的排列顺序就是先记忆、再重复、之后进行修正,然后发展,最后进行创造。对于该方式来说,将会在高校排球运动员紧张的状态下进行全面的训练,以此来让队员不断集中自身的精力,从而来充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正确发球以及位置移动等动作,以此来充分将球垫到正确的位置上。(4)放松训练法。放松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技术动作和要领展示出来。放松训练法主要是通过暗示、呼吸等方法,使得全身肌肉得到充分放松的一种训练法。放松训练法也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呼吸放松法,通过深呼吸的方法来使学生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一种是采用肌肉放松法,使紧张的肌肉逐渐得到缓解,处于最好的状态;最后是想象放松法,主要是利用想象轻松的情境来消除紧张的状态,最终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5)意志训练法。意志训练法也是高校排球教学中心理训练的方法之一。就目前高校排球教学中所采用的意志训练法来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通过语言刺激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斗志,从而使其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尤其是在学生身体处于疲惫的状态,更加需要这样的刺激来作为动力;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三是提高持久性意志的培养,教师可以适当加大学生的训练量和训练难度,同时采用与惩罚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训练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12-15.
[2]刘于君.排球教学中采用心理训练的意义和策略研究.(2016)03
[3]钟鸣.心理训练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09.
[4]周光德.试论心理训练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