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科
一、与时俱进,不辱使命
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重点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品德情操修养的教育。通过学习历史,培植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提高民族的道德素质。可见,我们历史教师肩负着多么重要的使命。特别是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我们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要不间断地“充电”,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教改、教研,学习先进,与时俱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第一,根据大纲、考纲的要求,吃透教材。第二,根据实际,围绕目标,精心设计教案(板书、问题、考点及考查形式等要融入其中)。第三,对知识的重难点以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恶作剧、异问、怪问)要制定策略。第四,用激励性语言,把思品目标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第五,优化教法和学法。教师根据课型(新授或复习或综合课)选择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教法和学法。无论运用哪种或哪几种教法,都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达成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教学民主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教师要教书育人。我认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教好书;不仅要育人,而且要育好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指导这个外因只有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解决作用。师生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密切配合,要双向互动。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鼓励、帮助。这样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应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必须发挥主体作用,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组织、指导、引导和教导的作用。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学习。
四、提出目标,指导学法
课前,教师要告之学生学习的目标(知识目标、品德目标和能力目标);哪些属于“了解”,哪些属于“识记”,哪些屬于“理解”,哪些属于“掌握”,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教师要安排课前预习,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学生谱好“眼、耳、手、口、脑”交响曲。即要眼到——认真看;耳到——专心听;口到——积极答问;手到——圈点勾划,做好笔记;脑到——精力集中,学思结合,不懂就问。
五、精讲精练,板书简明
如:经济大危机
六、适时小结、反馈,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
1.小结课堂纪律,小结听课情况,小结信息反馈。
2.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
如学生调皮、恶作剧、注意力不集中,或打瞌睡,或提与课堂知识无关的偏、深、难问。老师要从大动肝火、大发雷霆之怒、罚站、罚题、报复、讥讽、挖苦、伤害等误区中走出来。要沉着冷静、理智、宽容,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因势利导,点到为止。
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马上停顿,面带微笑,用眼光说话。对打瞌睡的,可以抽点简单的问,待其答好后立即褒扬,或者说思考问题到了最高境界——出神入化了。对提怪问的,夸奖其不耻下问的精神,是个“有心人”,问题提得好,很有见地,由于时间紧,课下再探讨。教师对个别记错了的年代或读错了音的勇于纠正,不怕“献丑”,并要致歉,欢迎学生指正。
七、开展好历史活动课
如:讨论、辩论、知识专题讲座、观看影视片、作社会调查、访问、课外活动小组等。
实验表明:历史活动课有两大突出的优点,一是能激发兴趣;二是促成了四个结合,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和用相结合,观点和史实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
八、以大纲为准绳,以考纲为指导,以教科书为蓝本,脚踏实地上好复习课。
1.先拉网式复习。将考纲落实到课文中,整体复习一遍,使知识不脱节,不留空白。
2.综合复习后,多角度多侧面信息反馈,学生现场口答;学生在空白试卷上只写有关答案内容;检测。
3.认真研究论证近几年的毕业升学试题考察的重点。因为,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有选择性地归类复习,这里指的是列举题,材料解析题,特别是问答题。
九、强化记忆,提高效率
1.填空式记忆法。要领是抓住关键的字和词扩展。
2.理解回答记忆法。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怎样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什么?(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哪些革命斗争?(国际无产阶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斗争)。再如: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怎样的危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使日本由一个什么封建国家?(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什么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这次改革彻底么?(不彻底)。表现何在?(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残余)。后果怎样?(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由慢到快反复记忆法。如:识记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中美苏英法)。识记近代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贝多芬的著名交响曲(三五六九,《英雄》、《命运》、《田园》、《合唱》),如《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马关条约》中开放四处为商埠——沙重苏杭。此法既可加快记忆的节奏、频率,又使记忆轻松、舒展。
4.对比记忆法。如俄国彼得大帝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原因、目的、性质、历史作用;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主要任务、历史作用。
5.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法。如识记《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领土方面、军事方面、政治方面、赔款方面殖民地方面。再如:鸦片战争的影响(性质、主要矛盾、人民斗争双重任务、特定时期、结论)。此法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6.迁移记忆法。先把要识记的内容“肢解”,再将每一“肢解体”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替代,最后联系起来。此法遵循了认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体验(经验)出发,对识记条款多、特别难记的内容能立竿见影。
7.激将法。有意识的或故意的激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识记的内容能否记下来,现场尝试、检验。此法刺激和抓住学生“不服气”的心理,在“不服输”的驱动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能达到预期目标。
8.每天“放电影”法。学生每天在安寝前,将当天所学内容在头脑中“放电影”,翌日晨再插漏补缺。实验表明,此法有三大好处,一是及时地复习巩固了当天或近段时期学习的主要知识;二是能促使学生进入梦乡,得到休息;三是记得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记忆有法,但无定法,持之以恒,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