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进我国智慧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探讨建筑业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架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浅析我国农村建筑农民工职业信息化需求现状,探讨了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中的问题,提出建筑业与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融合创新构架思路,提出了做好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建筑业;平台架构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智慧社会作出战略部署,农村信息化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全面应用到农业和农村的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当中,推动乡村建设。农村中建筑业从业者数量众多,广大建筑业农民工如何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速有效获取信息资源,成为农村建筑信息服务中面临的现实问题[1] 。面对当前我国建筑业农民工群体的多种信息服务需求,需要充分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为建筑农民工提供针对性强、服务多样、功能完善的农村建筑信息服务。
基于当下农村信息化平台显现出的问题,构建服务主体明确,且对用户要求低、主动性好、智能性高等优势的信息化平台,创新建筑业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有力地推进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1农村建筑农民工职业现状
当前我国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建筑业中,农民工正是此中的中坚力量,深入剖析建筑业农民工群体的特点及问题,找准农村建筑农民工信息服务需求。
1.1建筑业农民工数量众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指出2018年农民工总量为28836万人,比上年增加184万人,增长0.6%,居于农名工从业行业第二位,建筑业农民工数量比重为18.6%,约5363万人。建筑农民工从业人数众多,是庞大的信息化用户群体。
1.2建筑农民工工作需求与能力契合度不高
农民工外出到城市寻求建筑行业工作,不过由于缺少工作的经验与岗位需求信息渠道,很多人都不能及时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一直处于闲散的状态。有的人聚集天桥下或者蹲点一些工地,期待遇到用工需求,等待两三天,找到基本满意的工作。一小部分社会能力强渠道又多,找到了心满意足的工作。极少部分会选择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或者人才交流平台找到建筑用工需求。虽然说这几种方式能够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但是找到的工作需求与能力契合度不匹配,效率也比较低,盲目性极大,不是找工作最好的途径。为建筑农民工提供找到满意的工作渠道很重要。
1.3建筑农民工职业技术水平不高
建筑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中国建筑施工现场机械化水平不高,而所使用的建筑农民工大多在40-55岁之间,能力技术水平不高。建筑行业农名工持证上岗率约为10%,大部分人没有进行过技能培训,放下手中的农具,来到施工现场,就成了建筑工人。虽然在施工前,有技术员进行书面交底和现场技术口头交底,但很多工序从未干过,更没见过,难以提高技术水平。建筑农民工需要提升个人技能的教育平台。
1.4不会利用法律帮助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
大部分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不与建筑工地签订劳动合同,大多采用口头约定所做工种价格,做完工程结清工资。一但出现工程款分步结算延期,不守信的包工头老板就会恶意拖欠,建筑农民工人讨薪无门,对自己的工资支付和权利保护也不知道去哪里寻求有力的法律帮助。
1.5建筑农民工回流家乡置业
建筑农民工人有着浓厚的恋乡置业情结,不论在外打工多少年,但心中一直怀着打工赚钱回家置业建房的想法,然而自建农村住宅,大多是家庭成员共同商定设计方案,又或者就直接由承建包工原样照抄别家农村住宅设计,即使有想找专业设计师的设计住宅的意愿,也不知道可以通过何种有效方式找到。
2.农村信息化平台的问题
(1)长期以来,我国以城市发展为导向,带动农村发展,形成由城市到乡村的单线条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农村信息化”带有明显城市中心主义的价值预设[3] ,忽视了农民的有效参与和实际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路径。
(2)目前建设的一系列农村信息服务系统主要由政府部署建设,用来满足政府发布基本信息需求为主,引导企业共建共用。信息服务的主体对象为政府和企业用户,导致农村信息化平台服务主体错位,未将农村行业农民用户纳入服务主体,农村信息无法直接有效地在主体对象之间组织、流通和管理,建成后期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大多成为摆设。
(3)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是建设智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主要围绕各类涉农信息提供服务应用,而在农村的生产生活其它领域少有涉及,农村行业信 息化建设过于单一。
(4)现有建筑行业信息服务主要提供建筑技能型人才的流通信息服务,但是对数量众多建筑农民工群体没有涉及,农民工群体有效参与和实际诉求被忽视,建筑行业信息服务不健全。
3、建筑业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架构
纵观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拓宽乡村行业发展思路,聚焦农村建筑农民工信息服务需求:建筑农工求职、技能培训、法律服务以及回乡建宅等一系列有关农村建筑行业建设发展,可以通过建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从而推进农村信息化水平。
在建筑業农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转变服务主体,破解建筑农工求职无门、培训无门、讨薪无门、设计无门等这些实际难题,构建建筑信息服务平台。建筑信息服务平台设立服务于建筑农民工的求职就业,技能培训,法律服务,农村住宅设计四个板块实现农村建筑劳动力合理进城市,专业建筑技能知识送农村,建筑法律服务解难题,高校大学生建筑技术服务进农村为主的四项建筑信息服务。
乡村发展的核心在人,构建建筑信息服务平台解决农村建筑业人口的出路和发展,将建筑农民工转化为真正的城市产业工人,破解农村建筑人才瓶颈制约。
4、结束语
影响、制约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和效果的因素有不少,本文借助现阶段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建筑业农名工主体的信息化需求,进而提出提高农村发展管理的信息构建策略,创新信息服务建设思路,对农村建筑业的发展积极探索,构建建筑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子。通过本文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化与农村其他各行业现代化加速融合。
参考文献:
[1] 周伟.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J].科技广场,2010(1):39-41.
[2] 文军,吴晓凯.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错位及其反思——基于重庆市5村的调查[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40-41.
作者简介:
李威兰(1984-)女;甘肃兰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规划设计,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