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要以“勤”理班

2018-10-21 10:57孙玉兰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教室班级班主任

孙玉兰

俗话说,“人勤地不懒。”一个班级集体,就是班主任的一亩三分地,要想有好收成,班主任就要辛勤耕耘。要做好班务工作,管理好班集体,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班主任就必须做到以勤理班。

多动“嘴”,勤沟通。“话是开心的钥匙”。班主任与学生进行语言和心理沟尤为重要,善于交流和沟通也是班主任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之一。学生是也社会的人,他们思维活跃、思想前卫、行为积极,但是,稍有不慎就会偏离正常轨道。这个时候,班主任就要经常和学生谈心,要让学生感觉到你不仅是他们的良师,更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你有话说,和你说真话,说实话,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靠嘴勤来实现的。学生时代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增见识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许多问题的解决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对于学习、生活、交友和个人情感问题,心里还没有底儿。作为班主任,必须给予学生以恰当的指导,引导并帮助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和不解。该说的要不厌其烦地说,常规性的东西要经常说,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总之容易出现反复的问题要反复说,个别性的问题要单独说,普通性的问题要公开说,关键的东西要重点说。可以充分利用班会或团队活动课的时间,说时要做到苦口婆心,要有真情实感,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和预测性,要有超前意识,平时要多打预防针,不能做“消防员”,等到哪里着火了才去扑火,而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千万不能等学生捅了娄子后再大发雷霆,大声训斥。同时,班主任的“口勤”具体表现在:班会要正常开;“学习和纪律”要常讲不忘;多和学生谈话交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存在的优点或缺点、进步或退步,班主任不要吝惜口舌,应给予表扬或指正。班主任的语言,有时应像丝丝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有时也应像万钧雷霆,震撼学生心灵。班主任做到了“口勤”,学生才能多“知”向“行”转化。当然,班主任的“口勤”切忌“空洞说教”、“泛泛而谈”,搞“一言堂”。

多跑“腿”,勤参与。“常到教室看看,勤到教室转转”。班主任多到教室里走走看看,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意识到:“班主任就在我们身边,我得好好的表现”。实践证明,班主任走到学生中去,走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面貌、智力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生活环境等,有利于掌握班级总貌、特点及基本倾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同时,在与学生日常的实际接触中,班主任能及时地把握班级的动态,对班级新出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能随时予以具体的引导和控制。班主任要变间接、简单的“遥控式”管理为直接、具体的“参与式”管理,避免工作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当然,班主任的“参与式”管理决不是“巡警和看守式”的,而是与学生情感交流、对学生循循善诱的过程。当今的初中学生与过去相比,心理上有非常明显的变化,既希望班主任和他们打成一片,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也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同时希望能直接得到班主任的多方面指点。班主任如果能抓住这一契机,深入学生,对他们充满热情,那么学生便会对其产生心理认同,“亲其师,信其道”,教育也便成功了一半。“腿”勤不能处处插脚,学生的隐私隐秘属禁区雷区不能涉足半步。

多出“手”,勤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没有比“言传身教”更好的教育方式了。在学校里,班主任是学生最亲、最近的人。学生对班主任,不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班主任只有用行动做出榜样,使学生“耳濡”和“目染”。久而久之,就能产生迁移默化的巨大效能。学生大多有随手扔纸团、紙片的不良习惯,高明的班主任既不批评,也不言语,而是躬身--捡起,送到教室后面的垃圾箱里。此后,教室地面开始清洁起来。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干”,这就是身教的力量。班级管理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工作面广量大,要想取得好效果,班主任必须抓住每一个“用手说话”的机会,做到“手”勤。譬如,卫生大扫除时,首先扒开又烂又臭的陈年垃圾;放学了,随手关上教室门窗;走进学生宿舍,调整一下衣物用品的位置;主题班会上,顺手插上几个简笔画;体育比赛中,及时为学生递上一条毛巾、一杯开水;学生发烧了,用手测一下学生的额温……诸如此类的细节和动作,都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即“无声胜有声“,同时“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愉悦的慰藉、温暖的感受。

多用“脑”,勤思考。“思考就是行动”。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重点突出,班主任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工作中去,多用脑,勤思考。既要思考如何在自然状态下掌握学生的感性材料,分析、研究其隐藏着的本质特点,又要思考通过怎样的途径、手段、方式、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以教育对象为线索,既要考虑全班的共性特点,又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教育目标为线索,既要考虑班级目标的远景性、整体性,也要考虑近景性和局部性;以教育内容为线索,既要全面思考学生必须明白的“大道理”,又要考虑到各种具体的学习、工作、生活实际。可见,班级管理工作都离不开大脑的积极思考,否则,其教育只能是僵死的、教条的,或者是主观的、随意的、缺乏科学和艺术的。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班级管理工作虽有规律可循,但教育对象是千差方别的。班主任只有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做到左思右想、三思而后行,才能找到打开每一把“锁”的“钥匙”,提高工作效率,才能避免班级工作的盲目性。

猜你喜欢
教室班级班主任
班级“无课日”
不要在教室打闹
我的班主任①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