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辉
摘要:现在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企业需要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竞争能力的提高,必然需要保证自身的竞争能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这样才能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保证。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也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在信息背景之下如何变更档案管理模式和思路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本文针对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困境和对策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档案管理;管理模式;改革
在现代社会,档案对社会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发展,档案管理方式亟待革新,这样才能保证其利用率的提高。档案可以记录一个企业过去的发展历程,只有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完善性,才能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档案管理的思路和模式,让其适应于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档案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只有遵循市场规律来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效率。现在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然而在档案管理改革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这也是我国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所面临的困境。
(一)重视程度的不足
众所周知,现在随着市场经济添置的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经营和市场竞争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为了保证自身的经营,势必需要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效益。但是现在很多管理人员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经营上,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和有形资产相比,档案资源是一种无形资产,很多人是看不到其给企业所带来的利润的,显性效益严重不足。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将资源和精力放在资产建设上,很多企业都没有成立专门进行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这种管理方式也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和积极性,很多工作人员由于自身没有得到重视、工作中自身的权限非常有限,大大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限制了档案管理水平。
(二)档案管理模式上的不足
就档案管理这项工作来看,现代企业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分别是集中式管理和松散式管理。集中式管理的思路是直接从不同层级来划分出管理者的职责,将每一层的工作职责都明确开来;而分散型管理思路明显不同,其侧重点在于对信息本身来进行管理,经过不同方式的搭配来保证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从档案管理模式的运行情况来看,当前的档案管理模式显然缺乏灵活性,虽然可以赋予档案管理人员足够的自主性,但是这种自主性在分散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就演变成了松散、随意的管理模式,无法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现有的集中型档案管理模式主要由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联合完成,这虽然可以体现档案管理的宏观指导作用,但是却缺少实际的、可行性较强的管理措施,无法推进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
二、推进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出路
当前,企业正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档案管理模式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必要的改革,并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档案管理模式,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一)形成正确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理念
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中国档案学要加强管理理论研究,并应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关键和全局问题。实践是理论的现实来源和客观基础,理论是实践的高度凝练与抽象,它们总是相伴而生,相互影响。目前,社会转型期的档案工作实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些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来总结,以便引导档案工作变革向纵深推进。档案学理论研究必须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践,着重解决理论滞后、应用性不强的问题,探索出一整套符合转型期社会特点的档案理论体系。我国的档案理论发展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不断总结档案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在创新中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
縱观中国的档案学理论研究,总是贴近档案管理实践,密切注视并及时发现、抓住实践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情况与问题,从理论上做出切实、中肯、客观的解释与回答。例如,档案管理模式改革中进行的“国家档案资源整合”,提高了综合性档案馆在国家档案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必然要求现有的档案馆理论得到创新。又如,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制度,这就产生了档案的来源与归属不确定的问题。档案不再单纯属于国家所有,一部分档案属于个人所有,甚至属于外资企业所有,档案的成分开始变得复杂,原有的“国家档案全宗”理论就必须得到修正与创新,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导档案工作实践。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
如今,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这为新时期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的档案管理模式,构建全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推进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而在特定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采取有效的推动措施,可以加快档案管理模式的完善。另外,在档案管理体制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法律体系的保障作用,为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提供更多保障。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影响档案管理模式改革效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强化。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全面整顿,对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且通过相应的学习和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则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培养,让他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档案管理观念,并且增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信心,进行深入的价值挖掘,才能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档案管理改革的持续推进。
三、结语
经过前文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现阶段的企业管理工作来说,档案管理起到的作用是越来越重要的,档案直接记录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企业执行管理工的重要依据。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采用科学完善的手段来开展管理工作,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管理质量,保证档案材料的利用率,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任晴. 基于互联网思维对工程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改革的探析[J]. 卷宗,2016,6(6).
[2]梁淼云. 数字时代电力基建工程档案管理与信息化问题的探析[J]. 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1):00121-00121.
[3]亓媛媛. 人事档案管理由传统档案实体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改革的探析[J]. 卷宗,2017,7(1).
[4]汤蕾. 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探析[J]. 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6):00093-0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