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殷
摘 要:数学学科和实际生活之前的具有密切联系,这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契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不足,在数学学习中常会遇到困难,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高的直接原因。新课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为小学数学教学方向发展提供了指导,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到小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降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并且调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知识学习兴趣。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本文将集中分析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路径,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引言
基于数学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当前生活化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但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显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作用没有得到完全发挥,还是需要我们继续深化研究。
二、设计娱乐与实用兼具的生活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情境创设属于教学活动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很多教师为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创设过程中片面重视情境的趣味性,反倒是忽视情境的实用性,这点问题值得反思。因此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学习需求创设兼具娱乐和实用性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如在“20以内混合运算”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我就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走迷宫”的游戏,我利用迷宫图纸设计通关的混合算式,如11-2+4,学生每计算正确一道图则可以顺利通关,通过学生熟悉的走迷宫情境,学生不仅兴趣提升,知识教学目标也得到实现。
三、挖掘生活素材,巩固学习效果
在新课教授结束后,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记忆规律,教师往往需要安排一定的知识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如在《设计包装纸》的实践课中,我就组织学生参与包装墨水瓶盒子的活动,我要求学生按照小组单位进行活动,其中每组学生需要至少准备10个大小相同的墨水瓶盒子,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问题,“如果将10个盒子共同组成一个大的长方体,则应该怎样包装?需要多少包装纸才能够完成呢?”学生依照小组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展示自己的小组方案,然后经过小组成果汇报后我引导大家分析方案的优劣性,最终选择出最佳设计方案。
四、借助生活现象与故事,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倾向于感性认识的获取与体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感性教学手段和素材,如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小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可能性”的知识教学中,我就组织学生透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观看视频录像,以“找春天”为主题的视频内容中,蜜蜂、蝴蝶以及蜻蜓等小动物在花园中飞来飞去,结合一定小动物对话,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学生观看兴致正浓厚的时候,我暂停视频,让学生结合刚才在视频中获得的信息猜测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有的学生发现视频中有乌云存在,因此就说可能会下雨,有的学生结合视频中蜻蜓和蝴蝶的对话说小鸟一会可能会来……结合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即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哪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更能够为学生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
五、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以生活素材锻炼逻辑思维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水平较低,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实践操作环节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效果。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逐步完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针对不同的探究问题学生会发散思维寻找不同的问题解决路径,实现其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多元培养。例如在“余数的除法”的知识教学活动中,我就结合“六一儿童节分发礼物”的实践活动,将学生按照每組四人划分小组,然后让为小组分别发放糖果,让学生进行平均分操作,糖果的数量分别为21颗、22颗、23颗、24颗……学生在分糖果的过程中很自然就会应用除法知识内容,但是却发现糖果的数量不能被人的数量整除,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余数除法概念,并且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除法知识,学生也在除法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六、结束语
总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基于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优势和数学学科特点,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途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周学道.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11(28):279-280.
[2]杨海英.探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合理教学运用[J].好家长,2016,10(2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