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候林
摘要:根据甘谷驿油田目前注水开发现状,由于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很低,吸水能力差,注水难度大,还容易被污染堵塞,因此必须要有一套适应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特点的注水工艺技术,通过前期注水效果评价,探索注水开发在甘谷驿油田3303井区的应用。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水;原油采收率
前言
甘谷驿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一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的东南部,地层平缓,倾角小于1度,每公里坡降8~10m。地质构造属于低渗透油藏储层由于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很低,吸水能力差,注水难度大,还容易被污染堵塞,因此必须要有一套适应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特点的注水工艺技术。
在合适的井网部署下,低渗透油田注水也可以见到较好的效果,压力产量稳定回升,特别在污水和低含水采油期比较主动。因而天然能量较小的油田一般采用早期注水保持压力的开发方式。
但低渗透油田油井见水后产液指数大幅度下降,最多可下降50%~60%,即使采取加大生产压差的措施,也难以弥补因产液指数下降所造成的液量损失。因而油井随着含水率的不断上升,产油量则急剧递减,导致低渗透油田低产低效的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改善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对天然能量大的油田可适当推迟注水时间,尽量增加无水和低含水期的原油采收率1。
1、区域概况
3303井区位于甘谷驿油田东南约6km处,该区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埋深200~320m,总面积0.7km2。目前,该研究区共有油水井48口,其中采油井38口,注水井10口,地质储量47.6×104t,采出程度10.3%。2
2、油藏特征
油层埋深200-320m,孔隙度为7.9%;渗透率为0.4682×10-3μm2;含油饱和度为37.26%;含水饱和度为30.82%。原油粘度5.755mPa.s(50℃),地面平均密度0.826g/cm3,胶质含量33.5%,初馏点78.5℃,凝固点6℃,地层水矿化度为42910m。3
3、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
1974年开始开发,1974-1988年处于上产阶段,1989-1999年处于产量下降阶段,2000-2006年后期加密井调整阶段,在此期间开展了加密井试验,并对加密井进行大规模压裂,加强了油藏地质研究,开展油藏精细描述,为后期的挖潜调整做准备。
注水阶段(2011年9月—至今):为了探索老油田的剩余资源情况、评价注水效果,2011年9月24日在该区实施了注水开发,该区5月份共有注水井10口(1口转注),连通受益油井38口,水驱控制面积0.65km2。
4、注水效果评价
从综合开发曲线数据分析,该区自2011年9月实施注水,月份平均单井日注量为1.89m?,累计注水4.4×104m?,平均井口压力7.61Mpa,月注采比1.1,累计注采比0.05。月均产液436.98m?,月产油147t,综合含水率66.36%,七年来,通过对注水的不断调整,本区开发效果较好,递减低于全油田平均水平,采油速度平稳,含水呈现稳中有升,符合注水开发规律,注水井平均井口压力和日注水量稍有下降。3
截止2017年6月底,本区月注水量522.07m3,年累计注入量4152.13m3,累计注入量4.4×104m?。平均单井井口压力为7.75Mpa,注水压力较上月有所下降。但3007-1注水井于5月17日以后在压力稳定的情况下注水量增加了几乎一倍,初步分析为3007-2井投产影响,该井的月产液量为130.96 m3,使该井区的地层能量降低,但由于时间比较短,还需进一步观察。但是注水效果明显。
4、总结
3302井区于1974年投产,一直采用溶解气驱衰竭式开采,油井全部投产之后,产油量迅速下降,递减率为6.21%。研究区于2011年9月进行注水开发,通过注水开发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注水初步见效,但是由于油井采用裸眼完井,且各井多次大型压裂,人工缝走向、长度不明,致使注水后,油井受效不均,影响了井区整体的开发效果,井区综合含水迅速升高,井区整体表现为含水较高,日产油量稳产时间较短,需要采取有效的稳油控水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付国民.甘谷驿油矿唐80井区油藏描述及注水开发对策研究[M].延长油矿管理局甘谷驿油矿·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2004.04
[2]王凤琴.共大滩油藏精细描述[M].延长油矿管理局甘谷驿油矿·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2008.06
[3]梅志超等,陜甘宁分地东部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储集层研究,1994,内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