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宇
摘要:后浇带工程技术在城建工程中作用不可替代,它合理的解决了建筑物的沉降和混凝土的温度收缩问题,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进展。因此,对于后浇带工程,建筑商、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的应共同重视,杜绝和避免施工过程的潜在不安全因素,确保整体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和安全。为提高城建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施工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充分了解后浇带施工的设置,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城建工程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关键词:城建工程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运用
1、后浇带的概况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后浇带是既可解决沉降差又可减少收缩应力的有效措施,故在工程中应用较多。设置后浇带的位置、距离通过设计计算确定,其宽度考虑施工简便、避免应力集中常为800~1200mm;在有防水要求部位设置后浇带应考虑止水带构造。
2、后浇带的分类和作用
施工后浇带分为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和后浇温度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低层裙房间沉降差异、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以及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这种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
2.1 后浇沉降带
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
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时,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
2.2 后浇收缩带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变形,混凝土硬结收缩变形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前2个月完成。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 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留出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縮,从而大大减少收缩应力。
2.3 后浇温度带
温度的变化对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是经常的。当它的变形受到一定的制约时,结构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的应力,最严重的就是会使构件出现裂缝。为防止大面积的混凝土在施工期间因温度应力过大而拉裂设置后浇带,来抵抗收缩应力,从而提高了结构自身抵抗温度的变化能力。已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则可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来抵抗温度应力。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3、后浇带的设置
因为施工因素要进行后浇带设置时,必须根据房建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来进行后浇带的设定,必须应经设计院认可才能确定其留设位置;合理设置后浇带间距,通常情况下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要控制在3O米到40米之间,为方便施工,必须遵循结构构造要求对后浇带的宽度进行准确确定,通常情况下宽度应设为700毫米到1000毫米之间;在后浇带处不能出现梁板受力钢筋断裂的现象,必须确保其贯通性能。当具有较大跨度时,可以遵循施工规范将梁板受力钢筋进行准确断开,在混凝土补齐前完成焊接工作;在未浇筑混凝土前后浇带施工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如果拆除将为导致梁板形成悬臂,产生变形现象;后浇带的位置施工时,最好选择结构受力小的位置,通常情况下选择梁、板的反弯点周围,这个部位具有较小弯矩及剪力,同时还可以选择梁、板的中部,这个部位具有较大的弯矩但剪力较低;断面形式的后浇带必须将混凝土浇筑后是否充分连接牢固进行考虑,通常情况下不能出现直缝现象。
4、后浇带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4.1 在混凝土浇筑中的应用
混凝土浇筑工作是将后浇带技术应用到房建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当施工人员在房屋的墙体和地下室的两侧连接的地方建设挡水墙时,必须注意挡水墙的高度,在高度高于底板的同时,还要将防水砂浆涂于挡水板之上。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应对施工缝隙进行适当的处理。
4.2 在地下室混凝土浇筑中的应用
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最基础的技术就是后浇带技术,特别是在地下室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在实际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建筑施工的特点以及要求,同时在确保浇筑的同时,需要合理的控制工程中混凝土整体的厚度。除此之外,还需要使用丝网模板来进行分层次的浇筑,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在搅拌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水分流失现象。同时,想要保证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就需要在地下室浇筑前确保混凝土密度符合标准,进而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形变的风险,进而确保混凝土浇筑的正常施工。
4.3 在后浇带底板中的应用
将后浇带技术应用在后浇带底板中,需要在后浇带的量测设置出临时固定砖墙,并且其高度要高于底板高度,进而防止出现外溢的现象,还需要把防水砂浆涂在墙壁的量测。除此之外,在距离后浇带量测大概50厘米的范围内应合理设置出砂浆挡水带,高度设定在5-10cm之间,宽度则设定为5cm。这中设置方式能够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使底板四周的积水流入后浇带。同时,为了能够避免混凝土搅拌中,其水泥浆的水分流失,就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振捣器与模板间的间距。如果使用的是Ф50的振捣器,间距的设定应不超过40cm。如果使用的是Ф70的振捣器,就应把间距控制在50cm以下。
5、结语
后浇带技术在房建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应该在设计到施工完成养护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严格对待,无论是从人员,原材料,技术和施工办法方面都需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不断的加强后浇带技术方面的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加完美的房建工程。
参考文献:
[1]叶建军.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才智,2012,(7):44.
[2]章梁东.高层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才智,2012,(11):51.
[3]王青芸.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2,(1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