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散文教学初探

2018-10-21 01:02李群英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散文精准情感

李群英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王荣生教授说:“散文阅读,其要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分享作者的人生经验,体味精准的语言表达。” 散文被誉为“美文”,有其特有的美。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如能把握住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就能更好地品味其精准的语言表达。那么,具体怎样做呢?

一、理顺序,明结构

散文是一种最讲究构思,最注重文脉的艺术。它“形散”而必须“神聚”。要使无穷的联想,零散的材料,上升为具有艺术魅力的散文,忽视文脉结构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教学中要抓住文眼,让学生透过“散”的外表,理清顺序,明了结构,领悟文章的主旨和神韵。

如《颐和园》是一篇游记散文,它以轻松的笔调,生动的描写,来记叙旅途中的见闻感想。这类文章清楚地交代游览的踪迹,带领读者跟着作者“游山玩水”,领略和感受美好的大自然。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勾出表现游览顺序的关键词,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进了……绕过……就来到……走完……就来到……登上……站在…….从……下来,就是……”。接着,我让孩子们根据这些关键词画出作者游览的路线图。然后,引导孩子根据路线图,讲游览顺序,概括作者的所见所闻。最后总结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孩子们对课文的顺序和结构都十分清楚了。

教学时抓住关键点,以点带面,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自己安置在“情动而辞发”的“点”上,引导学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笔意思索。

二、品语言,悟情思

文章总是要表达情感的,而散文更突出。散文是作者情感的栖息地,倾泻的场所。孙绍振教授说:“散文天生就是抒情的。”散文教学,从某种角度说,情感始终是核心、是灵魂,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散文,应教会学生品味文中的情感,在语言的把玩中,让文中感情的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真切地体会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咀嚼细节,细细体会文中蕴含的滋味,触摸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去把握文中的情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一)咬文嚼字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语言是散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善于在学生忽略处,值得玩味处引导玩味。如《颐和园》一课中的句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其中的“滑”字用得好。教学时,我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用“滑”,而不用“划”字?接着,我引导孩子探索:(1)通过查字典,知道“滑”是指“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划”指用桨拨水使船行动。(2)根据生活经验。“划”过后,水面有痕迹,而“滑”没有痕迹。(3)从情感方面。作者不愿打破眼前的美景。通过比较,孩子们感受到“滑”字更能体现出昆明湖的静和美,所以作者用“滑”字。同时,孩子们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准和作者的情思。

要真正感受散文的语言魅力,体会作家遣词造句之妙,就必须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的外衣,挖掘语言的内涵,去嚼出味道,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二)想象联想

小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年龄段,而散文,由于其独有的文体特点,给了我们很多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我们就应根据文本的可想处和可联处,适时地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相应的场景。如《颐和园》中的“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教学时,重点抓住“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进行体会。我先总体介绍画的内容,让孩子们对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引导孩子想象:读这句话时,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交流后回扣“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然后出示长廊的图画,再次让孩子们感受长廊的美,由此引发对长廊美的赞扬,对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赞扬。

教學中,运用联想,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阅读的思考宽度;运用想象,更能激活学生潜在的思维,唤醒学生相关的所积累的生活元素,在作者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多角度阅读

散文作为一种美文,教学时,可以让孩子们多角度、多层面地阅读。借助阅读,发现散文的构思美,发现散文的语言美,发现散文的表达美,发现散文的情感美。如《观潮》一课“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如这句话,作者通过比喻、夸张等方法,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教学时,我先引导孩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再通过对比读,感受到有了这些数量词和形容词,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也体现了作者语言的精准;然后让孩子小试牛刀:“秋风吹过, 落叶犹如 的蝴蝶 落下来。”再次感受语言的精准。最后反复读这些句子,感受作者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读懂作者的情思。

品读作者的语言,品悟作者的情思。我们所能做的,不是“占有”和“具有”作家情感,甚至未必认可,而是经由语言文字,去分享、体察作者独有的情感。正如王荣生所说:“正因为经验之独特,正因为作者的经验与我们之不同,我们才需要去读作品,才能够通过其散文,感受、体验、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才能够通过阅读,丰富和扩展我们的人生经验。”

三、重积淀,促表达

吴忠豪教授指出:阅读教学要读写并重、读写结合。这也就要求我们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我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引导孩子们主题性地积累,以丰富孩子的语言积淀。《课程标准》也指出:三年级能写好一个段。四年级能写好文章的重点内容。如《观潮》一课,作者从声音大和气势壮两方面,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教学时,拓展描写声音大和气势壮的词语。然后,出示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视频,引导孩子用上积累的一些四字词写导游词。通过前面的感悟、积淀,孩子们的导游词写得有模有样。

通过训练,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让孩子们内化语言,落实语言的运用,实现把文学作品变成实用性文体的转变。

“语言有滋味,作者有情调”。以深耕细读的姿态,分享作者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独有的人生感悟,让散文绽放出无比瑰丽的色彩。

猜你喜欢
散文精准情感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情感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台上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