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新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带出教室,从生活中寻找知识的真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策略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数学知识与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教师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和联系实际。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點,努力把数学知识置于实际情景中去,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问题,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巨大作用。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也可以276+98=274+(2+98),而对276-98=?既可以276-98=276-100+2,也可以276-98=100-
98+176。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相联系的。妈妈买饮水机用了276元,买了一件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衣服用了100元,就用了276+100,可衣服比100元少了2元,所以要276+100-2;或者妈妈带了276元,买东西用了98元,还剩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拿一张百元钞票,而留下176元,付了98元,应找回2元,所以有276-98=100-98+176=178元。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收集生活信息,培养应用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生活信息,将其改造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挖掘出新的知识。比如,在学习“百分数”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疏通书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这些理论收集生活信息,其次是选择适合学生学龄段的信息,然后例举出一个事例。如“一个水果商贩有100箱苹果,一个上午过去了,他卖掉了百分之三十,下午生意不是很好,只卖出了百分之十五,但是他至少要卖掉百分之九十才能够不亏本,那么商贩晚上至少还需要卖掉多少箱苹果才能不亏本?”这个题目来源于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买卖活动,将枯燥的教材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教材知识变得更加的灵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索数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知识。
三、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又好奇,对于枯燥的数学公式或练习感到厌烦。实践证明,设计富于生活色彩而且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教学,一定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注意力变得自觉、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根据我校学生经常会在节假日随父母去超市购物的这一生活实际,首先教者用多媒体出示到超市购物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教者问:“我们到超市去买东西需要用到什么?”这时学生会一致回答:“人民币”。此时教者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并说:"我们买东西就要用到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再如:在三年级下册学习《求平均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昨天进行的跳绳比赛中,一小队6人总成绩是528下,二小队7人总成绩是609下。”我现在宣布:“这次比赛二小队获胜。”随着二小队的欢呼声,一小队的学生有的就说:“老师,因为二小队人数比我们多,当然总分就要比我们多了。您这样算成绩,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我赶紧问到:“那怎样算才公平呢?”……在和孩子自然的对话中,引出了平均数,让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四、通过生活实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工具为生活服务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生活事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比如:笔者在讲述“加减法中的简便计算”的时候,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小明的爸爸做生意,有一天爸爸带着小明去菜市场,他身上有269元钱,先是王阿姨来买了105元的甲鱼,他带了650元(6张100,2张5元,4张10元),那么,王叔叔怎么付的钱?他身上还剩多少钱?学生回答说王叔叔先付了一张100,又拿了一张5元。还剩下650-105=545元。那么,这545元除了这样计算,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计算的?学生又说,可以650-100-5=550-5=545元。学生通过这样计算,发现比一下减下来方便的多,这样他们就知道了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规律,再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这种数学方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李海港.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04):21-22.
[2]纪义勇.论如何让数学教学走进小学生的现实生活[J].新课程:教研版,2017(12):145-146.
[3]刘素珍.论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6(49):125-126.
[4]金良彪.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成才之路,2017(1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