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绘本,遇见不一样的数学

2018-10-21 17:38陈正君
速读·上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数学绘本低段课程

陈正君

摘 要:数学绘本是低段学生较喜爱的数学阅读材料。本文以低段“悦读”数学绘本课程为例,阐述在课程实践过程中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实施策略、课程收获和课程评价等。通过跨学科整合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阅读、绘本创作等过程,创设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方式。

关键词:低段;数学绘本;课程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学科中的思想方法,从而形成必备的学科观念和学科能力,并掌握数学学科本质。但在我们的数学课上,数学本身特有的魅力对于一小部分学生来说常常感受不到,许多学生都曾有过数学学习的挫败经验,视数学学习为畏途。那如何让孩子们亲近数学、发现数学、走进数学?笔者尝试探索在小学低段有什么策略可以将学生带入现实情境,让他们积极地去发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又有什么策略可以让学生自发地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化的加工,从而实行自身的数学化。基于此点考虑,笔者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开发了“悦读”数学绘本课程,努力让学生经历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化的数学学习过程。

一、“悦读”数学的内容安排

为了充分挖掘数学绘本资源,改变常规课堂模式,让数学绘本走入学生的阅读生活,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以韩国数学绘本《从小爱数学》和《儿童数学绘本》这两个系列为实验教材,根据一、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与人教版数学教材的单元内容,选择合适的数学绘本,改编成教学内容,或者作为补充材料,并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数学绘本。具体内容如下:

二、“悦读”数学的实施策略

(一)推荐阅读,走入生活

随着读书时代的来临,儿童绘本对于儿童成长的良好意义得到广泛认同。而数学绘本能为孩子提供生活经验的场景,通过绘图和文字帮助小学生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更容易接受,通过富有表现力的画面让数学的趣味性能够更早地被小朋友们感知。因此笔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向学生和家长推荐《从小爱数学》系列、《儿童数学绘本》系列。同时组织数学绘本共读,绘本共读分为三个板块,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和生生共读。

(二)绘本改编,整合课程

“悦读”数学绘本课程不仅需要改编绘本,还需要进行课程的整合,具体分为两方面展开——资源整合和学科整合。

1.资源整合以一年级下册的人民币课程为例。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初步的概念,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人民币课程整合了家长资源,绘本资源、社会资源等,并通过四个课程活动进行展开。

(1)课程活动一,初识人民币简史。先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在银行工作的家长为孩子们带来一个关于人民币的小讲座,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激发孩子们探索人民币的欲望。

(2)课程活动二,钱币大探秘。通过家长的小讲座,孩子们对钱币的关注也随之热烈了起来,在这个时候笔者给孩子们带来了绘本故事《钱是怎样产生的?》和《流动的钱》主要介绍了货币发展的历史和货币的流通,在好玩的故事中,让孩子们浪漫感知货币的三个时代“物物交换时代”、“代币时代”、“纸币时代”。

(3)课程活动三,钱币大调查。做一次关于钱的大调查,充分调动大家身边的社会资源,孩子们可以做汇报,可以画绘本,还能利用手抄报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正如皮亚杰说:“认知是一个主动积极的、不断的构建活动。”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达到动手、动口、动脑,形成主动的活动、探索、发现。

(4)课程活动四,向日葵班超市大购物。“交换”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也是一年级学生接受和理解的难点。笔者把“以币换物”作为一个重点的项目学习,在班级开设小超市模拟真实环境,孩子利用人民币学具在实践应用中学习,从知道变为理解。

2.学科整合以《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教学为例,将数学绘本课程与各个学科进行整合。

(1)整合语文,数学绘本是以故事为载体展开的关于数学知识的探索,故事性要强于数学性,如何在《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中达成笔者们需要的教学目标,就需要笔者对绘本故事进行适当的“再创作”。为了寻找数学味和故事味的平衡,笔者邀请语文老师加入绘本改编,既保留了数学知识点,又避免了绘本的故事性压过数学性。

(2)整合数学,将数学知识整合到绘本中进行教学,但是教材中知识点的安排根据层次分了不同的课时,而绘本在这方面不如教材那么合理,绘本《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中同时包含了一个单元的知识要点,这就需要笔者在备课时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删减。

(3)整合美术,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有足够多的具体形象作为支撑。在绘本课《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最后环节,请学生用本节课的知识画一个属于自己的规律“密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的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三)绘本创作,激发潜能

儿童天生有创作的欲望和敏锐的触觉,他们热衷于绘画,他们想表达的意思不一定能用文字描述,却一定可以用绘画来阐明,笔者不求画面有多么的精美,也不强求故事多么的吸引人,甚至只要一个片段,只要学生能把学习中“悟”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用生动有趣的绘本形式创作出来,对于学生来说这就实现了抽象知识到具体思维的转化。

(四)绘本表演,内化理解

老师帮忙制作道具,学生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排练,在中午时间进行表演,例如绘本剧《我家的魔法尺子》整合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品德等学科,通过这样的表演形式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绘本所含的数学知识。

三、“悦读”数学的活动评价

(一)学生的学习评价

“悦读”数学绘本课程的评价,是通过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参与情况,以及他们的心智发展水平来实现的。主要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大方面去考量,在评价的方法上采取了观察记录法、积分奖励法、家校激励法和作品集等。

(二)教师的教学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采用多元性的综合评价,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反思时多听听学生的反馈意见做适当的调整。

四、“悦读”数学的实施反思

低段“悅读”数学绘本课程实施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笔者和学生一起收获着绘本之旅中的点滴快乐,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以下三个问题急需解决。

(一)双重解读,难以把握

在选择绘本教学时,不仅要考虑教材的教学内容,还要考虑绘本内容的适用性,理解整个绘本的知识链,把握每个画面出示的含义。例如在《都到我这里来》的教学中,出现了同类型相加减和不同类型相加减的知识,而教材中只出示同类型相加减,到底该如何定位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因此需要双重解读,再进行教学内容与故事内容的整合,才能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定位。

(二)课堂语言,难以掌控

数学的语言是简洁的、精练的、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的。而绘本语言则包含了更多描述性语言和过渡性语言。那这两者之间该如何取舍,难以把握。

(三)绘本阅读,落脚何处

数学绘本到底如何推广才能让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数学绘本以数学知识为骨,以故事情节为肉,重在故事中蕴藏的数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的绘本共读学生可以很好的把握绘本中的数学知识,但是,学生独自阅读时,往往更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其中的数学问题。该如何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数学绘本,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裘陆勤.童眼“读”绘本,童心”涂”绘本[J].数学月刊,2017,(3).

[2]杭君.借绘本启趣引思,助低段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2016,(8).

[3]许淑一.让儿童在数学绘本阅读的浸润中成长[J].小学教学研究,2016,(2).

猜你喜欢
数学绘本低段课程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低年段识字教学策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中低段“语用”型作文教学的运用策略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童眼“读”绘本,童心“涂”绘本
巧用文本资源指导低段梯度写话
巧用趣味绘本,玩转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绘本中数学信息的间接呈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