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衔接研究初探

2018-10-21 18:28张丽哲吕英美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衔接管理

张丽哲 吕英美

摘要:由于中学和小学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再加上学生正好开始进入青春期,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小学升入中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文章对中小学教育的衔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衔接

六年级小学生步入初中,离开了自己熟悉的老师和校园,来到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老师和同学,从心理上会有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环境,各方面就要做出很大的调整。因此,要求中学教师要像小学教师一样去全面了解学生,协助其健康成长;另外,小学教师在学生即将升入初中的阶段,也要脱离保姆式的教育,对学生适当放一放,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只有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促进教育的有效衔接

从小学走入到中学之后,由于学习氛围和环境的变化,一些学生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导致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影响了学习效率,产生了心理压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初一学生的心理情况,通过和他们进行积极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引导和疏通。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能摆脱消极情绪,积极融入新环境中,树立学习信心,主动进行知识探究。在学生进行中学学习时,教师要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减轻了学习压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不断掌握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注意教学法的转变过程,注重情感衔接

小学阶段,每个班,所有学科几乎都是由一个教师担任,尤其是在农村“一师一班”甚至“一师多班”,要他们进行教学,就要充分了解他们并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相应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师生关系非常密切。而在中学,教师们也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仔细布置作业,但与小学相比和学生们相处的时间却显得有些少了,这样就给学生们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疏远了,学生对这个教师所教学科也厌烦了,不愿学,甚至也不想学,最终导致恶性循环。针对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教师往往在课堂上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在课堂上用一定时间,让学生课内完成作业,把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对于这种方式,学生升入中学不可能一下子改变,所以要求教师应循序渐进、逐步改变。

三、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人们认识事物也有一个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教学也应该遵循这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的优势,使之产生正迁移,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小学算术教材之中,已渗透了一些七年级代数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要抓好衔接点。如在学习负数这一内容时,学生遇到的就是引进负数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回顾小学中整数和分数的产生过程,然后通过实例,说明客观世界中有种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直观的认为负数的引进是必然的,负数是他们所熟悉的事物中数量关系的反映。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进而引导学生按“整”“分”和按“正、负、零”进行分类,使学生对有理数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

四、注意学生心理方面的衔接

学生由小学到中学,除生理上的发展变化外,在心理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有部分学生由于压力大,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有部分学生处于半成熟、半独立状态,会出现叛逆行为等。作为小学教师不但要做好知识的衔接、学法的衔接,还应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平稳过渡。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并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树立自理意识;第三是加强鼓励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教师之间的衔接

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往往与所任教的教师的业务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教师业务素质的优劣决定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是混日子式教学,还是积极开拓、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深化課堂教学的改革?这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和中小学能否顺利衔接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作为学校领导首先应积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纠正部分教师"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片面、错误的教学思想,帮助教师树立小学教学为初中服务、初中教学为高中服务的整体思想。学校应制订长期规划,不能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并且要努力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教师一心一意地钻研教法,探索研究中小学衔接的教改之路。

六、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初中学校教育在一个时期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任意删减非编者科目的课程及要求,是重视统考学科,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而忽视其他素质的培养,导致教师压力大,学生课业多。随着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得到遏制。但是在我们一些管理者和教师心目中的质量观点仍然没有变。仍然单纯的智育水平,以考试成绩证人学生的好坏。随着我们初中升学要求的进一步改革,我们初中教师必须寸步转变观念,增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增强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自觉性。我们必须把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作为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初中学习中都学有所获。

处理好中小学生教育的衔接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难题,也是部分学校教育失败的主要根源。所以,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将衔接这一课题纳入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中,要认真对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争取衔接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永霞.浅谈中小学教育的衔接[J].读写算,2013

[2]王建.体育教学有效衔接补偿机制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4)

[3]袁耿,刘抗英,杨杨.浅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衔接[J].才智.2014.(06)

[4]吴玲萍.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途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课题标识:邢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衔接研究》,课题编号:1701333.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衔接管理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