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赐
【摘 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的能力,但高中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有很多地方走入误区,陷入困境。高中教学要参与培养跨世纪的未来人才,就必须研究现状、解放思想,确立适合社会发展的、能够指导自身运作的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关键词】高中 课堂教学 改革困境 突围策略
“新课改”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新课改是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基础教育方面实行的一次影响深刻的变革,主要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的一次深刻改革,也是一次关于教育理念的革命,更是一次“教”与“学”的重大革命,而高中教育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桥梁,是学生由中小学基础教育跨向大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高中课堂的教育和管理至关重要。自从新课改的浪潮在全国兴起之后,高中課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育手段等,本文重点探究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课堂困境。
一、引入理论支持,在困境突围中改革课堂
理论基础是建构教学模式的根本依据和思想来源。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在逻辑思辨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演绎而得,一是在具体教学实践和教学行动研究中进行提炼概括总结归纳而得。具体说来,演绎构建的教学模式理论主要是由教育理论者、哲学家、心理学家等思想工作者建立的,一般意义上而言,这一类的教学模式理论影响更为广泛和长远,理论意义也较大,如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模式、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模式等。归纳构建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由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而来,如我国卢仲衡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模式、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模式等。
基于逻辑思辨、经验推理而构建的教学模式,我国一般是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和流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通过对教学理论理解和认识,上升为教学观念,再有意识地对教学观念进行辨析、取舍、整合、梳理,创造出指导实践的一套教学模式理论。此外,国外的教学理论流派比较丰富多样,且内容易于理解、理论框架体系明了、易模仿和指导意义强,引进国外教学理论不需要费太多的时间和人力便可以直接拿来进行教学模式模仿和应用,但往往忽视教学模式背后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碰撞。到了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化阶段,对于它的理论研究便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这种困境会大大影响和阻碍我国教学模式的长远发展,难以取得自己的理论特色。另一方面,我国本土化的教学模式理论构建大多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实验一步步归纳总结的,并在提高学习成绩方面成效明显,这也大大刺激了一线教师对教学模式的推崇和膜拜,一味地模仿和追求模式化,根本说来这些相对成功的教学模式没有上升到教学理论的阶段,也缺乏已有教学理论的支撑。
二、突破传统模式,在困境突围中改革课堂
新课改的推行改变了学生地位低下、综合素质差和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但是由于去教师权威化进程缓慢,教学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自由,学生主体性意识不强,教师教育观念更新速度慢、创新管理能力不足和教学意识差,使得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走向刻板化和模式化。自杜郎口教学模式和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模式等提出以来,对于这些模式的盲目照搬之风愈演愈烈,很多学校都在打着新课改、建设特色学校的旗帜如法炮制一些所谓新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模式流于表层化、浅显化和模式化。表面看来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一派欣欣向荣、成绩斐然,实则内容空虚不堪,理论支撑不足,鉴于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学模式,正视教学模式的构建意义。已有成功的教学模式少之又少,模仿或照搬出成功的教学模式是难以实现的,但可以通过学习、内化和整合这些成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构建起一个创新的教学模式,来推动教学模式的多元化。
教学模式化很难带来成功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成绩,反而会带来一些难以修正和改变的负面影响。教学模式化下的教师不去钻研教材,不去研究学生,不去学习和内化新的教学理论和模式,久而久之就会思想懒惰,观念固化,思维也随着模式化了,教师的个性化和主观能动性也将会丧失,培养适应时代生活且具有主体创新意识的学生也是难上加难,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情意发展产生较大的戕害。同时,模式化的教学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原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的差异,教师不研究学生的实际和自己的课堂教学情景而机械地进行课堂教学不仅限制和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是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新课改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发展的初衷。此外,教学模式化不符合个人进步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社会实践体验,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难以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三、实施因材施教,在困境突围中改革课堂
高中生在心理发展上是不成熟的,并不能够很好地总结规律和发现问题,在自制能力上也很欠缺,在学习的策略上还不能够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这样就造成学生对大量散碎的知识无法梳理,对于越来越多无法梳理的知识点产生恐惧,使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越来越差,最终导致厌学。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老师对学生要一律平等,而在现实中老师却倾向于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对学生差别化对待,使得学生心理不平衡,对一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更是一种打击,使学习成绩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总之,整个社会风气特别是各种文化媒体的渲染,教风学风的浮躁不实,非一日之寒。现在的青少年也被称为浮躁一代,上课上网看小说,假期没空看名着。文化意蕴渐被“快餐”文化所代替。我们教师要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究,让学生在喧嚣尘世中,寻找那一份心灵的宁静。
参考文献
[1]于春霞. 让课堂教学因你而精彩——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点体会[J].中外交流,2017(16).
[2]徐彦辉. 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教师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7,29(20):43-47.
[3]吴玉平,张伟平.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困境与策略[J]. 当代教育科学,2014(6):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