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杰
摘 要:情感教育是让学生身心感到愉悦的教育。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手段。积极的情感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内在动力。重视情感教学就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参与、体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就会乐于学习,并且会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关键词:品德课;学生;情感;教育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调控学生的情感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乐观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便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在授课中要始终保持温和可亲的态度,面带微笑来到课堂,以乐观阳光地心态面对每位孩子,教师要凭借自己良好状态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学生,让学生有效融入到品德课学习之中。创设开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自己想说的话,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是提升师生亲和度的基本条件。教师轻柔的语气、和蔼的态度、亲切的教态、温情的眼神、赞许的微笑、认可的点头都会给孩子们带来莫大的精神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将所教授的学习内容随着自己的情感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来激发感染学生,要常常寻找机会鼓励学生,对孩子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亮点,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及点滴进步都及时发现表扬,给予充分的肯定,或肯定其新颖的观点、深刻的思维,或肯定其积极踊跃发言的态度。像这样充满激励期待的评价让学生对品德教学充满了浓浓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和谐的课堂带来的温暖,享受到收获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在老师一次次的鼓励中增强自信心,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学习氛围的温馨,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情感交融的过程,只有我们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心扉才能够向教师敞开,对老师的引导也能够做到积极作出反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创造出一个温馨的教学环境,以便达到利用品德教育,提高素质,培养能力的目标。
二、挖掘教材中所蕴藏的情感因素 科学利用教材
小学品德课教材内容表面看比较简单,知识也点不多,甚至一课只由几个图片组成,初看教材会觉得比较枯燥,缺乏兴趣。教师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必然没有学习兴趣,更难以理解,但教师如果深究其教材,内涵却非常丰富。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带着这种理念去备课。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揣摩挖掘教材中能够激发学生热情与兴趣的潜在因素,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思想认识上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才能有效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前段时间我在道里区组织的创新杯教学大赛展评中执教了《传统游戏我会玩》一课,在这节课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国传统游戏并直观的感受到传统游戏的趣味性,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录制了学生和小伙伴或与家人玩传统游戏的视频,通过学生观看真实的游戏视频,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在视频游戏中体会到了传同游戏能够代代相传的原因,教学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情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催化剂”,在“知”到“行”的过程中起媒介作用。如果没有情感这一媒介,品德课本上的知识只能作为一种信息储存于大脑之中,达不到教育和指导学生行为的目的。
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实施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品德课教学中,只有重视渗透情感教育,课堂才会有生命力,才会充满活力;反之,就会死气沉沉、枯燥无味。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做到认真备课,认真推敲自己的教学语言。授课是师生情感交流碰撞的过程,积极的情感是学生乐于接受品德教育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潜在因素。课堂上,教师情绪饱满、教学语言形象生动、风趣幽默、极富有感染力,这就为学生营造了浓郁的情感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情绪。情绪是可以感染和传递的,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枯燥、乏味,教学手段陈旧简单,学生必然没有学习兴趣。所以说教师一句温柔的评价,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鼓励眼神的,一个风趣幽默的故事,都能在学生内心起积极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喜欢你的教学风格,教学目标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徐春华.寓情于教 以情育人——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7(57):96+98.
[2]李宛泽.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渗透[D].吉林师范大学,2014
[3]李小飞.新课改条件下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聊城大学,2014.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榆树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