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形象分析

2018-10-20 06:10韦崇宁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斗争腐败

韦崇宁

摘要:中国元代中后期,政治腐败,贪赃枉法,草管人命,冤假错案屡见不鲜,《窦娥冤》的窦娥,就是遭不白之冤而被贪赃枉法的姚杭“法官”,判斩首极刑而屈死的受害者之一。她虽然屈死了,但斗争的灵魂不散,责令血喷素练,六月飞雪。经过激烈的斗争,父亲才被争取,在公堂上现身辩护,终于得以推翻前判,但其烈女节妇的形象使人民警醒。

关键词:腐败;枉法;屈斩;斗争;醒悟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286-01

我国伟大的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冤》一剧,用现实主义和浸湿主义两种创作手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窦娥从逆来顺受发展到致死不屈的变化过程,炽烈地鼓舞着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和斗争意志,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

1.窦娥心地善良是孝妇

窦娥原来逆来顺受,主要是她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而形成的。她来到这个世上虽然只不过二十个年头,却承受了当时社会强加到妇女头上的一切苦难。她三岁丧母,七岁便作“羊羔儿”——高利贷的牺牲品,被父亲典与他人作童养媳,十七岁完婚,当年就死了丈夫。她生活孤寂,心境悲凉。

她怀疑命运,于是,急找慰藉心灵的药方:前世注定,命运安排。为了来生不再受到痛苦煎熬,她忍“无尽头”与“断肠”的心绪,安分守己,逆来顺受。“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虽然苦于没出路,为摆脱百无聊赖的生活,按照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操守来要求自己和麻醉自己,舍今生求来世。

窦娥被“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仗下,一道血,一层皮”,她不仅说明统治手段的残忍,惨不忍睹,还说明了桃机之流在元代社会中比比皆是,其用刑之滥,刑法之苛令人发指,连正直的官吏都为之愤愤不平。“我做官胜别人,告状的要金银”,如此,见告状者就顶礼膜拜,口称“但来告状的,就是我的衣食父母”。这类官吏怎配当“父母官”?明镜高悬实为伪装,在其背暗处专干贪赃枉法之能事。足以说明元代吏治昏暗何须赘述?

桃机的残暴与淫威,这就是元代社会吏治的血腥,是“人是贱虫,不打不招”的治世法典的映衬。但窦娥反而更加不肯低头,仍倔强地申辩“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而当桃机又要拷打她的婆婆时,她连忙拦阻,饮恨屈招。足见,她心地善良。不是为那些“衣食父母”,而是“要金銀”,哪管他人喊冤叫屈。窦娥的屈招,是为了保护婆婆不受酷刑拷打,并非慑于棍棒的淫威,也不是对婆婆的愚忠,而是对婆婆的舍己为人的孝顺。

2.窦娥具有妇德

纵观窦娥性格发展的全过程,她始终以恪守贞节而自诩。“贞节”作为其信守的道德准则,是其护身的法宝,也是其反抗暴力凌辱的有力武器,是支持其生存、思考、行动的道义力量。正因为如此,她忍受了漫长的“满腹闲愁”的守寡生活的煎熬。在泼皮无赖张驴儿父子私闯其家之后,又仗着这股力量讽刺了婆婆“旧思忘却,新受偏生”的苟且,提出了“贞心儿自守”的规劝。对张驴儿的断断拒绝,她所维护的依然是“贞节”,“我一马难将两鞍鞴”,当着告到衙门,理直气壮地“不从”,还是以“守节”为自身争辩。

被屈斩前,窦娥哀求婆婆祭奠,反复强调的是“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同样是以自己对亡夫的忠贞打动对方。即使在化为鬼魂向父亲申诉时,都一再表明自己严守“好马不鞴双鞍,烈女不更二夫”,严守妇德,不料结果是“我不肯他人,倒着我赴法场,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才把父亲争取到自己一方,为她做主,平反昭雪。“守节”是她坚持一生的道德风范。

但是,所谓的“贞节”,分明具有封建道德的局限性。封建统治者用它剥夺了妇女与男人平等的权利,所谓“男有重婚之道,女无再醮之文”;所谓“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就是封建伦理的天经地义。这一矛盾,足以证明封建道德的虚伪性。

3.窦娥具有不倔的反抗精神

窦娥受尽了折磨,使她认识到,对于无辜小民,官府衙门根本不存在“明如镜,清如水”的廉明清正的,而是“覆盆不照猫画虎太阳晖”,她的屈招,是“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的绝望。“我做了个街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面同贼!”她结束了那逆来顺受的朦胧愚忠的状态,步人了觉醒的新阶段。到了第三折,她再也不是应该被同情的被可怜的弱者,而是激励被压迫者奋起斗争的战士。

窦娥的斗争是从争取自己的父亲娥天章形成的。当时其父已经官至肃访使(下三品的大官),按理窦娥的冤狱就是到了平反昭雪的时候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当其父拿起她的案卷时,“头一宗文卷,就与老夫同姓”自认不祥,借口“问结了的文书,不看也罢”,便随手压在文卷之下,真是岂有此理,“随处审囚刷卷,体察贪官污吏”的职责皆忘,娥天章也昏庸。当窦娥连续三次重新翻上文卷之后,明知是自己的孩子,但因“犯”了药死“公公”这不赦大罪,便发表了一通“三从四德”的迂腐之论,继而随心所欲地下断语“辱没祖宗世德”、“连累我的清名”、“牒发你城隍神祠内,着你家世不得人身,罚在阴山,永为饿鬼”,充分证明元代社会是何等的黑暗、混浊、腐朽、荒淫!是多么残酷的吏治!为此,窦娥质问她的父亲“我走哪一步不是遵循王法的规范和家法训诫呢?结果得到的却是不肯顺他人,倒着我赴法场;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坏”。窦娥把满腔悲愤向她父亲倾泻过来,“你看这文卷曾道不道来:则我这冤枉要忍耐如何奈?”听了这一血海深冤的始末,连娥天章也心惊肉跳,“我那屈死的儿,则被你痛杀我也”,才答应“到来朝我与做主”。父亲终于被争取过来了,这冤狱的平反昭雪,与其说是肃政廉访使的“廉能清正”,不如说是窦娥的不散屈魂出来斗争的胜利。

综上所述,窦娥不仅善良、孝顺、守节,而且具有顽强的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她就是千百万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觉醒与反抗;她的胜利,就是千百万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反抗的胜利。黑暗总要被光明所战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股洪流谁也想阻止!正是窦娥进步思想的光芒所在,从而充分地体现了窦娥这一顶天立地的艺术形象的震撼人心和巨大魅力所在。

悲哉,封建孝妇!

壮哉,下层烈女!

参考文献:

[1]张银仙:《<窦娥冤>戏剧情节质疑》,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2]戴红:《艺术上的巨大成功——谈<窦娥冤>的人物塑造》,华北水利电水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3期.

[3]秦克祥:《<窦娥冤>悲剧性浅探》,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猜你喜欢
斗争腐败
在斗争中学会斗争
年轻干部要在斗争中历练成长
在斗争中走向胜利
领导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艾滋病之役
把脉“腐败亚文化”
腐败存量
父亲跟疾病作斗争
目睹之现状
正确处理反腐败与防腐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