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普通话培训为主的机构发展调查分析

2018-10-20 13:39李辛孟姜壮
炎黄地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普通话调查民族

李辛孟 姜壮

摘 要: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使得普通话在整个中华民族共同语境中得以传承、扩展、沿袭,但由于我国疆域的经纬跨度大,区域之间的交流产生了客观性的阻隔,催生了各地方言的产生。方言正是因为地域的差别导致的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本文以四川乐山市为例,从当地的语言使用现状、普通话水平等分析出发,对部分代表性群体进行调查,并对以普通话培训为主的机构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普通话;培训;调查;民族

1 绪论

1.1项目背景

从当下世界发展形式及中国对外开放进程来看,语言的多样化和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文化的输出效率和优秀传统的传承推广,更对社会的生产和我国现代化进程产生阻碍作用。所以,语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情感沟通的桥梁,更是维系整个民族统一昌盛的精神工具。

通常来说,语言作为能够传达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手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普通话无论是在不同省市、不同民族还是不同文化交流上,都扮演着通行证的角色。但是,目前部分培训机构在普通话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无法做到专业、高效、合理的引导和培养。

1.2项目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专业的普通话培训有助于促进整个普通话理论研究的深度和专业性。培训作为参与测试过程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必须建立起系统的培训理论体系才能对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这是此项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为整个测试培训体系形成一套有据可循的方法论。所以,我们的研究能够从实际培训过程、结果的角度得出相关经验,并在综合研究和问题迭代中形成可追溯的结论,从而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研究。

1.2.2.实践意义

就现实而言,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的规范性上的实效性不强,这也直接降低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整体发展。此项研究维度虽然是理论层面,但科学全面的理论研究最终导向于实践活动,即形成一套针对培训工作的切实可行方法论。

同时,本次研究能一定程度促进我国文化体系的建设和语言教育水平的发展。语言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国家到地方各级都采取了措施对文化进行着重发展。具体而言,在法律上有《文字法》等相关法律保障,对以普通话为主的语言文化进行了相关学习规定,在具体实施上,比如各大高校将普通话等级证书作为毕业的一项考核内容。本项研究本着推动普通话为主的语言文化获得更好发展为目的,力争在通过对部分地区语言现状的调查分析上,设立培训机构,规范普通话使用,促进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 乐山市语言使用现状及普通话水平调查

2.1语言使用现状

乐山市作为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地区,不但有丰厚的当地特产及资源,更有非常多样的语言种类。四川省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乐山市民族分布比较多样,有大约41个民族定居该地。其中,汉族、回族、苗族及彝族是乐山世代存在的民族成份。在这些民族文化中,语言种类较为多样,在少数民族语言分布中,作为四川杂居地域的主体民族,藏语的使用较为广泛,且有不同地区的方言,还有回族语言、彝族语等多种。而乐山的各地方言种类也是比较多的,以井研县为主的东部分地区大部分为自贡方言的使用地,而市区主要是乐山方言,此外还有嘉南语等方言。得益于乐山市语言的多样性,诸多语言学研究者在做理论研究之前,都会亲自到乐山地区做试点调查。

为了了解乐山地区居民的普通话现状,并就此作为进行普通话培训的课程设置、人群设定等方面的依据,本文在当地进行了对受访者的普通话水平、母语类型、普通话学习动机等多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提高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比例,大部分都是现场负责人指导填写,但对受访者的选择不做任何干涉与引导。在受访对象的选择上,为了提高调查的普遍性与准确度,本次采取对不同户籍、不同年龄及不同职业的人群分别进行抽样调查。本次共合计发放问卷3250份,收回3175份,有效问卷为3096份。

2.1.1.普通话水平

由于该地区的民族多样性较明显,且地方特有的方言种类较多,因此乐山地区的普通话整体水平处于中间状态。如图2.1所示,在受访人群中,虽然涵盖了工作者、学生及老年群体等不同范围人群,但普通话仍然没有达到一甲水平的,一乙也只有22人,即大部分处于二级水平上,二甲与二乙分别占44.2%与41.6%,二级的总体比例达到85.8%,本文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当前虽然各地区的母语及方言不同,但普通话在各地的普及率及使用率较高,因此整体水平性不低;另一方面,在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会对南方地区的学生进行政策倾斜,即对普遍的地区性发音错误采取不扣分策略,因此部分方言中的发音问题在普通话测试成绩中的影响较小。

2.1.2.居民最先学习的语言

在有效问卷中,大部分被调查者的母语为汉语方言,即首先接触到的是当地方言的人占总有效问卷的76%。而在这些受访者中,从一开始学语言就学习普通话的仅仅只有62人,而对于这些人最先接触的就是普通话的原因,通过整理问卷之后发现大致有三种。第一,父母双方或者有一方是普通话使用者,因此孩子从小被教授的也是普通话;第二,受访者出生时位于北京官话地区等方言接近普通话的地区,因此最先接触的就是普通话;第三,受访者随父母生活在父母的母語之外的其他方言区,外地人学习当地方言较为困难,为了能够实现与当地人的无障碍沟通,因此学习能够通用的普通话。除方言之外,在少数民族语言中,大部分为彝族语、回族语、藏语等,还包括其他一些本次调查问卷没有收录的民族语言。

2.2普通话学习动机

动机,就一般意义而言,即能够激励、引发个体朝着一个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也是促进个体为了某个目标向前的动力。就本次调查而言,问卷针对受访者学习普通话的动机提供了五个备选,人们学习普通话的动机大部分对由于工作或者交流需要,因此在进行普通话培训时,应注重对普通话的实用性,而不应当仅仅追求应试教育。该调查结果对本次项目的课程设置、课时选择等方面有比较大的借鉴意义。

3 居民普通话学习中的障碍

3.1方言的影响

在语言学中,会涉及到“迁移”一词。对于语言学习而言,迁移即在掌握某种语言过后,学习另一种语言时会先入为主的运用已有语言运用的语调、发音等进行新的学习,从而出现口音有部分重合的现象。在本次论文研究中,迁移即方言在学习普通话中的影响力。在居民从掌握的方言到普通话后来逐渐运用到语言的习得中,表示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学习过程及结果产生的影响。

相比普通话,乐山区或者说民族分布较多的地区,由于各自的方言相互之间都存在不同,因此一般与普通话在发音、音节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也基于这些差异,使得其方言系统是独立的,也正是这些相对的独立性,为当地居民学习普通话带来了不同的影响,用语言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正负迁移。为了更好的研究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此处重点强调的是负迁移。比如方言的发音习惯与普通话的不同,就导致在学习普通话时因多年的发音习惯造成发音上的错误,以及对正确的音节辨识不清,并且这种错误是很难改正的,因此会给学习者带来负迁移效应,最终对其普通话学习的进度及准确性带来负面影响。总之,若学习普通话时没有具体掌握好两者的范围与差别,就会容易出现混淆并出现普通话中掺杂方言的现象。

3.2语言偏误影响

偏误即在学习某种新知识时以往已经掌握的一些技巧在新的学习环节中产生的既有影响。此处以2012年暑期在四川民族杂居区举办的国培和省培计划中开展的到当地口语和笔试试卷摸底以及培训后的现场测试为例,分析乐山地区平翘舌的偏误。

平翘舌混淆问题无论是在方言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南方的诸多受众都受到其影响,且2012年举办的普通话测试中,在出现平翘舌的汉字时,出现平翘舌出现的偏误在所有的偏误中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平均比例高达54. 37%。这说明当地居民平翘舌混淆对普通话学习过程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时也说明他们常常会把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相混淆或者发音不到位,比如z、zh不分,c、ch混淆,s与sh同音或者总是念反等。出现这种现象,一是由于受众对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掌握还不够,没有清楚地知道在什么位置如何发音,二是在从一开始的学习中,方言的使用使其不能将上述问题从一开始就避免,因此在后期也再难改正。由此也看出,乐山地区普通话培训的市场及受众需求都是非常大的。

4 培训机构课程设置合理性分析

4.1加强基础教学

通过前文对乐山居民在学习普通话时的现状及学习障碍的分析可知,人们不管是在圣母、韵母等音节的发音之类的基础上比较薄弱,在识字量、对普通话的接触面等也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其中,对许多汉字不能准确的读出、不理解汉字的意思等,也都是该地居民对普通话的掌握不足,基础较差。而在目前现有的普通话培训中,没有考虑到受众的接受能力,仅仅是针对上班族等开展为期一两周等时间较短的“速成式”教学,仅仅对当地大部分学习者都存在的比如平翘舌偏误、儿化音等普遍问题进行培训,却忽视了学习者学习基础的奠基,即没有针对性的比如音节、发音等基础课程,这就使学习者依然是以模仿以往的视频发音教学为主,没有针对性的系统性方法,也没有针对不同个体的具体方法。这种目前的现状就导致当地甚至以乐山为代表的诸多少数民族方言使用区的普通话水平较差,也是当地普通话水平较差的原因。同时,杂居区在进行普通话培训时,很多学习者的母语就是少数民族语言,学习基础本身就比较薄弱。

基于前文对现状的分析以及上述原因,本文认为在对乐山地区居民进行普通话培训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课程设置,这必须引起教学上的重视,要针对不同的人群设置适合其学习的时间、授课方式以及学习内容。

4.2朗诵形式的培训

朗诵是将经典的文学作品利用声音的形式向受众传达自我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交际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参与者的阅读能力,更能从根本上、更高技术水平上纠正发音的错误。无论是诗歌朗诵还是文章朗诵,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因素就是发音的标准性。在上文关于方言及语言学习中的偏误分析上,都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存在发音上的习俗沿袭而来的不标准。因此,培训机构开办相关朗诵课程,并选拔优秀的学员参加有代表性的朗诵比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更可以将培训机构的实力更好的展现出来,可以说是免费的宣传。

4.3教学日常管理

4.3.1.授课时间的选择

由于服务对象身份及年龄的多样性,比如学生、社会在职人士等,其闲暇时间是不用的。因此,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要做到灵活,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大部分有意向的人群的学习时间集中在下午与晚上。其中,选择下午的一般为学生,比如大学生的在校课程并不是全天都有的且大多數都在上午,因此下午是其集中选择的时间段,且其学习提升普通话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后期的大学生活。而选择晚上6点以后的一般都是在职人员。针对上述不同人群及时间选择的集中性,本文认为该培训机构应该选择在晚上设置语言学习初中级班,以提高在职者的汉语水平为最终目的,而下午及部分上午时段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基础性为主的教学。以此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4.3.2.培训机构要确保教学质量

在上述授课时间上,得出的结论是要分班教学,既针对不同水平的人群设置不同等级的班次,并在基础性知识的课程设置上要加大时间投入,因为对于语言来说,短期是很难见到成效的。同时,师资力量的投入也要加大,可以定期聘请电台主持人、朗诵名家等进行普通话专题训练,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师资力量也要大部分向执有一级普通话水平证书的倾斜。

5 结论分析

本文通过对四川乐山地区部分被访者的问卷调查,发现本地的普通话学习及利用上存在很多不足与误区。同时,当地的普通话培训机构较少,课程设置、人群选择等不尽合理,因此本文认为开展科学、合理的普通话培训是有需求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大的。最后,提出普通话培训机构发展的几点合理建议。

参考文献

[1]邓英树、张一舟.四川方言词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2]邓英树等.成都方言语法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

[3]黄尚军.四川方言与词汇[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4]崔荣昌.四川省西南官话以外的汉语方言.方言[J], 1986 (3) .

[5]马锦卫,蔡华等.四川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文字应用情况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8)

[6]韩述梅等,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 ( 12 ).

作者简介:

李辛孟(1997—),男,汉族,山西长治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姜壮(1985—),通讯作者,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一级播音员,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猜你喜欢
普通话调查民族
MINORITY REPORT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