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10-20 13:09陈美孜
炎黄地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教师

摘 要: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地理概念,借助地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进而对地理现象规律性认识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地理逻辑思维得不到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成为了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首先对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定义和提高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做了简单地描述,然后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展开分析,提出了几种具体的地理逻辑思维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1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定义

地理思维是指分析、综合、抽象、概况、推理等基本思维形式与地理学科内在逻辑融合后,特有的、间接反映地理客观事实的认识过程,是地理事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概况反映。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立体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地理教材中不同属性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

2 高中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现状分析

新课标改革后,高中教育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無论是学业水平考试还是高考,都有较多的考查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学生对于事物的基本认知跟分析能力和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高考考核要求“认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方面,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认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因此,掌握正确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对高中学生的一项必备的能力要求。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很多的现象需要借助想象力、思维力去进行解释分析,因此就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理清事物之间的相互发展顺序,明白彼此之间如何施加影响作用,进而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中出现的相关概念,从而更好地分析多种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中教学也在不断地探索。从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这几年加大了学科思维量,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地理学科能力。

但在高中的地理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表现出一些极其形相似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是学生学不好地理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到位。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学生需要对高中地理的学习进行思维的转化,对于许多地理问题需要全方位的考虑,不能以偏概全。许多学生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对地理知识不能形成全面的认识,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就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只对地理理论进行掌握,不懂对地理基本原理的探究,最后造成遇到新的问题就不知所措,缺乏思维的变通,不懂得逆向思维。

(2)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尽管多数学生会在课堂上记笔记,甚至有的学生会事无巨细地将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但是这只是机械性的记录,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理解,就没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没有思考就不会产生疑问,教师的课堂就没有教学生成,或者有些学生有过浅层次思考,但是不主动提出问题和自己的见解,教师没有办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师生思维没有互动,存在脱节现象,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没有帮助。

(3)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有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虽然知道了某一问题的地理知识,但思维条理不清,在组织语言或者答题中思维混乱,不够严谨,结果可能是错误的结论。从学生近几年的答题考试中发现学生缺乏地理逻辑思维。学生答题过程中要么是基础知识不牢固,缺乏答题角度或者是罗列知识点,逻辑性差;要么是学生的空间方向不清,地理事物的空间方位颠倒,没有清晰的地理区位空间;或者答题不能用简练的专业术语表达,答题语言不规范等,都是因为学生的思维不活跃,逻辑思维能力差的表现,这就导致的高考考分无法提高。

培养高中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它起着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和结论等重要作用。努力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未来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发展,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合作,共同携手将地理逻辑知识融入中心教育实践中。

3 培养高中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地方去进行地理教学:

3.1地理教学语言要规范

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它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条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影响着,甚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

高中地理教学有大量的原理,这就要求老师的地理教学语言要精练、准确、清晰,即表述要精炼,用语要规范准确,不能含糊其辞。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不要犯习惯上的错误:比如看地图时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指示方向时却容易说成“上下左右”;更要专业术语的运用:比如“降水”是水分以固态或液态形式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不能说成“降雨”“下雨”,更不能说成“落雨”。地理事物形成发展过程前后顺序的承继性;因果关系中的相关性;应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予以充分注意。

3.2地理概念要精准

地理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地理概念描述的专业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留下良好的学科素养和学科习惯。要注意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地势”与“地形”、“天气”与“气候”“海拔与高度”等不能相互替代;要注意相关词汇比如“温度”、“温差”、“均温”、“气温”等的表述;以及“增加与增长”,“集中与集约”,“聚落与聚集”的区别等等。再比如在人口合理容量一节中,对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联系的讲解中,地理教学语言更应言之有序,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概念的掌握不等同于记忆名词,原理、概念表达的简洁性、正确性,结论的准确性尤其重要。所以地理教师要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概念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概念精准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得到透彻的理解。

3.3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思维多重复

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以知识的点、线、面为网络,抓住知识主干,围绕重点、难点进行学习,重在构筑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但现在有种错误的时髦倾向,将知识树当思维导图,然而知识结构不等于思维导图,在某一地理要素起变化时,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哪些影响,这才是我们所从事的地理学的整体性的具体体现。同时,知识迁移不等同于复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学生迁移知识,理解概念,在教学中要多次重复,让学生耳熟能详,在不断的在重复中形成深刻的印记。

比如,在农业的区位因素中,我们可以构建这样的知识体系:

有了主干框架,然后引导学生对逐个因素进行分析、整合,形成如下的知识体系:

又比如,地球运动是许多地理现象的基本原因:昼夜更替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而昼夜长短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形成的现象应当有直觉。经过感悟和引导能明白昼夜长短变化是和太阳高度同步进而形成季节更替的,这就是地理逻辑思维上的飞跃。这就要依靠我们在教学中多次重复讲解来达成。老师们不但要求学生记忆理解,自己也要多次背诵,默写,这不同于背答案,而是掌握分析问题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3.4适当设疑,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教師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记住知识,却没有经历分析、探索知识的阶段,这对于他们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地理教学中,设计创设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合作探究,这对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思维始于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思索,往往提出许多与众不同的设想和见解。

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有利于学生用已有旧知识或生活经验解决新问题。(2)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认知水平,问题难易适当。(3)在各个教程之间和一个教程的开始、进行中或结束时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用作业的形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日常生活经验引进。(4)同一问题重现要注意变换方式,作业尽量多样化并避免重复,达到举一反三、熟练应用的目的。如在学习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等问题后,可以如此设置问题:我国地形对气候、河流各有什么影响?我国气候对地形、河流各有什么影响?我国河流对地形、气候各有什么影响?读中国地形、气候、河流图,分析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分布等(5)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要尽量真实,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需求相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3.5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奥苏伯尔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知识的迁移,从而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尽管每个学生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当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或者对比时,若相同就会纳入原来的结构,若不同则会产生疑问。在学习中应善于把所学知识进行概况、归纳、总结规律,在遇到新问题新知识时通过联系已有的旧知识、规律从而较好的解决问题。在地理教学中,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首先要准确理解该事物的概念,明确其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然后加以综合与概况。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尽量把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推导过程的思维,以提高其分辨力,促进其学习的进一步开展和巩固学习效果。这样,他们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才能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

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如理解知识的最好途径,复习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学生之间开展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交流,结合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使学生尽快掌握学习方法,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

4 结语

总之,高中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各个方面加以重视,只要地理教师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有针对性转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思维模式,注重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规律,那么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一定会增强,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陈美孜(1986.10--),女,汉族,广东韶关人,高中地理教师,学士,主要从事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