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
伟大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以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为基础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辩证分析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解释了以社会活动为根源的高级心理机能形成、发展的过程和步骤,反映了知识的社会建构观点和动态评价思想。
1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解读
最近发展区理论不是关于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的理论,它完全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学习、理论记忆、技能掌控,而是进人个体并内化和成长的全过程。
1.1 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依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論,儿童个体身上存在两种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是发展的产物,成熟的结果。潜在发展水平是指儿童在成人或较高能力同伴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是尚未达到的能力水平,代表发展的方向,是教学的目标所在。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以一定的成熟为基础,在强调前瞻性的同时,不能忽略教学所依托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的顺利发展。“发展先于教学”、“教学先于发展”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在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体系下成为有机整体:教学要以一定的成熟为基础,要以正在成熟的机能为目标,从而促进儿童发展。维果斯基的分析肯定了教学指导作用的同时也为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学应着眼明天, 培养学生潜在能力。
1.2 动态评价与全面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动态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的方向,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动态评价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定义中,儿童的能力被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潜在能力更多地决定了个体在将来的学习中所能取得的成绩,将潜在能力和实际能力共同作为评价对象才能体现评价的完整性。对潜在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过程,在形成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使本来隐性的能力显现出来。
维果斯基强调学习过程中成人和较高能力同伴的作用,由此提出动态评价采取“前测--教育干预--后测”的评价形式,对个体的能力进行全面性、过程性的评价。
2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
在新时代背景下,正确解读最近发展区理论有助于德育工作者设立明确德育目标、选择恰当德育方法和构建科学德育评估体系,进而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1 学生德育目标应以学生道德潜能为依据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首要问题,它规范并制约德育内容、过程、途径和方法的确立。“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就是指教学要不断为学生创设新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个体内化。成功的内化意味着学生的潜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转变为实际能力,因此德育目标的制定需要以个体道德潜能的发展水平为依据。
不同年龄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不同,设定德育目标应该分层次、分等级,循序渐进。目前我国学校德育目标的定位普遍过于理想化,对教育对象不分层次,不分年龄都以统一目标作为要求,缺乏递进性, 脱离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往往加大达成目标的难度。
在设立各级德育目标时要准确把握个体道德发展的潜在水平,以现有道德认知为基础创设最近发展区,以个体正在成熟中的潜在能力转变成实际能力为培养目标。
2.2 德育方法应体现社会互动性
实现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要采用正确科学的德育方法,它是各种手段、方式、途径的综合,德育内容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为受教育者接受,进而内化为个体的品德。
为有利于实现德育目标,选择德育方法必须树立社会建构意识,要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目前我国德育工作中采用的主流方法都带有一定的灌输色彩,被杜威归纳总结为“道德洞穴式”德育方法,受教育者是需要被填充的“道德空洞”。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成人的帮助对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具有促进、激发的作用。社会建构主义学派吸收了这一思想,形成了在个体知识建构中重视社会文化因素, 重视社会交往作用的观点。学生内化外在的社会道德为自己的品德,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必不可少,个体品德的发展原本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完成社会化, 可以说是运用恰当的手段为恰当的目的服务。
同时,德育方法的选择要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传统德育主要以教师宣讲为主,学生间交流互动机会较少。维果斯基认为同伴间的帮助是儿童潜能发展的重要途径,社会建构主义者进一步认为社会交往和互动是个体知识建构的重要条件。
2.3全面动态的德育评价
德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评价标准,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多方搜集适当事实性材料,对德育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评估结果要想全面、客观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就必须将两种能力—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同时作为评价的对象。
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依托发展出来的动态评价思想持一种全面而动态的观点,主张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和过程,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弥补了传统评价的片面性。动态评价就是要建构一种将学习的结果和过程,将个体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融为一体的评价模式,将学习的两个方面和个体的两种能力有机整合在同一评价体系之中。
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和活动水平,它既是德育基础,又是德育目标。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指导和启示是多方面的。德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最近发展区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现实意义,充分发挥协作作用,促使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向实际发展水平的转化,推动最终实现德育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