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分享式教学模式

2018-10-20 08:39符晓全
知识文库 2018年11期
关键词:成果翻转课堂交流

符晓全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和证明等活动过程。要处理好教师教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1 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2 基于“翻转课堂”的分享式教学模式

2.1 什么是分享式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分享式教学?

分享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感知、质疑、探究、创新,得出思考成果,然后在全班进行分享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经过交流分享和思维碰撞,擦出火花,萌生灵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分享式教学下的合作学习实施方式是“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体现先学后教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按照“问题——思考——分享”的过程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后,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立体交互的课堂教学结构。

2.2 翻转课堂分享教学模式的准备阶段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發展。

(2)课前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学生先完成知识的自学,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3 翻转课堂分享教学模式的实施阶段

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小组交流—成果分享(班级展示)—反馈评定。

(1)提出问题

在分享式教学中,学生思考、探究的开始是以教师的合理、有价值的启发为基础的。教师的启发必须建立在对课文的高度领悟和深刻理解上,多追求纵向的深入剖析,而不是面面俱到,激励学生研究热情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也可以另起炉灶,自定角度。对自定角度的学生应该大家赞赏。

(2)学生探究

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学生开始深入思考、探讨研究。研究时最好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某些资料,积极思考,多维思考,逆向思考,刮起头脑的风暴。在教学中,我发现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极为快乐的事情。在数学学习中,思考是一件快乐的事,幸福的事,因为在思考中可以获得成就感。学生积极探究后,要把思考的成果用文字及时固定下来,以备下一环节使用。他们探究成果取决于他们思考的深度和创新的程度。

(3)小组交流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首先开始小组内部交流。小组交流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多元化观点,多角度的思考方式相互感染、相互碰撞。在交流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大胆地、自由地阐述各自的看法,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

(4)成果分享

我们老师大多都有这样的印象,每次批改完作业,然后在班上公开表扬优秀作业时,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就难以自抑。现在学生公开分享自己的“作品”,同样可以获得这样的感觉。这是一种荣誉,它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思考的疲倦和无益。

(5)反馈评定

对学生分享的成果,教师要及时恰当地作出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作品可以择优在班上宣读,也可以在班上宣传栏张贴,甚至装订成册编成文集。

3 分享式教学能解决哪些问题

3.1 学习效率问题。分享式教学应当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高效学习。

3.2 是学会到会学的可行的途径。因为在和别人交流中才能学到别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维结构。

3.3 能培养学生“会学”,从而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尝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3.4 有助于平等、民主、自由课堂文化的形成。

(作者单位:中山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成果翻转课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交流平台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交流平台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