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耀
名师的标志在于人格完善、学识渊博、教艺精湛、业绩超群,而名师的责任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保健医生,教育事业的毕生追求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优秀教师具有传授:做人的本领;生存的本领;求知的本领;发展的本领。因此,教育的不断地发展要求名师不断超越自我:超越自我的方向;超越自我的基础;超越自我的挑战;超越自我的要求,探索名师培养路径
名师,就是知名度高的教师,工作出色,教育效果好,为同仁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社会所认可,有相当的名气和威望。一位名师需要具有以下特质:
首先是经师与人师。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即标示了两种教学境界的明显区别。
其次,他(她)能够教人以道义,包括理想之道义,信念之道义,思想之道义,修养之道义,生活之道义。
第三,他(她)能够教人以知识,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应该能够: 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对未来具有预测性;能够解决一些问题;能够提出一些問题;能够遗留一些问题。
第四,他(她)能够教人以智慧。一位伟大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叶兹说,“教育不是把一只水桶注满,而是点燃一堆火焰。”智能表现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智能体现在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之中。
第五,他(她)能够教人以发展。教师能够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自觉地激励学生形成生活的勇气、学习的兴趣、向上的精神、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
总之,优秀教师具有一些特质,即他(她)能够传授:做人的本领;生存的本领;求知的本领;发展的本领。
名师特指那些具有先进、独到的教育思想,突出的教学业绩和丰硕的教育科研成果,且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育教学专家。
名师应该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终生学习者。名师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尊重的教师,是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创造力最强的教师。
名师的标志在于人格完善、学识渊博、教艺精湛、业绩超群,而名师的责任在于,他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保健医生,教育事业的毕生追求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名师是人师与经师的良好结合。我国东晋时期的学者袁宏在《后汉纪》中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而《资治通鉴》指出,“经师,谓专门名家,教授有师法者;人师,谓谨身修行,足以范俗者”。人师近乎精神领袖,必须是身正、品正、行正、德正。 而经师近乎学术导游,必须是学深、学高、学精、学通。
名师是有层次的。一个“经师”是可以成为名师的,但是,我们认为,名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再成长为“大师”。
名师是有境界的。崇高师德是名师的基本条件,德能并重是稍高的要求,名师还应有教育智慧,进而走向师魂之境界。师德、师能、师智、师魂,是名师走向成长的四个台阶。 总之,名师是经师、能师、人师的融合体。
名师要走“学习 —— 实践 —— 研究”之路。不读论语,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是成不了名师的,名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名师还要深入实践,因为“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名师还要善于研究,要走进教育科研,“只有踏踏实实地沉下去,才能萧萧洒洒地浮起来”。教育科研,名师的发展之本。
名师的成长关键在“自我” 。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是成为名师的基础和根本;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是成为名师的关键;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是成为名师的永不满足的目标。
名师要奉献、要求真、要创新。不仅在于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且在于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同时在于教育是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
名师要不断超越自我: 新的目标——超越自我的方向;新的学习——超越自我的基础;新的平台——超越自我的挑战;新的形式——超越自我的要求。
特级教师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 特级教师的学习过程
大量实践(特别是特级教师的个案)表明,特级教师的学习普遍具有如下共性规律: 按照原有经验与知识设计教案:
→反思,特别是对照理论,吸取集体智慧;
→按照新的认识设计教案;
→对照实践结果再次反思;
→按照学生行为调整教案。
2 特级教师的成长轨迹
大量实践(特别是特级教师的个案)表明,特级教师的成长轨迹,具有如下共性规律: 日常工作→发现问题→思考,解惑,知不足→学习→试验→总结→在日常工作发现新问题。事实上,特级教师、名师都是实践出身。
3 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要素
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强烈的成就动机和专业意识;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反思的意识、能力、时间、空间。因而,名师应该是: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天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