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丽 郭超妮
近年来“大思政”已经成为各高校普遍认同的一种较全面的教育实施体系。在此背景下,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着手,对高职院校如何在“大思政”教育体系下上好思政课进行一些有益探讨。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法治观和道德观的塑造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校对思政教育水平提高的不断探索,教育界提出了打造“大思政”教育体系的目标规划。这就为突破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瓶颈”,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了更加详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高职院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传播“工匠精神”的主阵地。随着我国人才发展需求层次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只是单纯具备职业技能还远远不够,他们更需要具备开阔的眼界和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在走向社会后,担当社会使命实现个人价值。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开展也遭遇了种种尴尬局面,整体教学效果还很难尽如人意。
1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多元化,主体为普通高中毕业生,还包括一部分职高生和中专技校生,以及小部分的单招社会生。除普通高中生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外,其他生源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的现象。加之现有的社会评价机制不成熟,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存在误区,致使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最终影响学习效果。同时“90”后具有明显的个性行为特征,具备强烈的独立意识,却又缺乏真正独立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缺乏。
第二,高职院校教学“强技能培养,弱人文教育”的特征明顯。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以应用型学科人才培养为主,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和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加之大量民间资本投资办校,使得院校间招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学校乐于将经费和教育资源投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最终分配到思政课教学科研领域的经费及资源极其有限。大学生培养的成功与否,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眼界,而不单纯是掌握某项职业技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离不开人文社科知识的滋养。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认为思政课只需完成上级教育主管下达的教学任务即可,忽视了该学科应有的教学研究和发展,使得教育资源流向出现了倾斜。
第三,课堂教学环节普遍存在教学投入不足的现象。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教学规定,但仍有院校在实际教学投入上避重就轻,“缩水”严重,较为明显的就是大班上课。为了减少教学开支,学校进行百人以上的大班授课现象普遍。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很难将新的教学方法实践于课堂,而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影响授课效果,降低了思政课的趣味性,也极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在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的“大调研”反馈中都有所体现。
第四,师资结构不尽合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年龄层次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年轻教师课堂教学活力有余而知识储备不足,教学经验欠缺,加之思政课教师因发展、薪酬等因素的影响,日常流动很大,很多思政课是由辅导员转岗或兼职担任,未进行专业的培训照本宣科现象较为普遍。年长的思政课教师在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上显得游刃有余,但由于当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多为“90”后,师生间较大的年龄差距,使得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吸引力明显不足。
2 “大思政”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改进策略
第一,树立人文修养和职业技能并重的教育理念。在“大思政”背景下,更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政教育理念。在思政课的教学计划安排中,应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细致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诉求。“爱因斯坦认为,学校的培养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首先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具备某一专业知识的人。”①单纯依靠“一招鲜吃遍天”的单一技能,也有可能被智能科技所取代。现代职业教育不单纯是为了打造出具备单一技能的技师,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具备终身学习、全面、创新、自主、合作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想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具备这样的人才培养全局观念是首当其冲的,进而合理分配该学科的教学资源。
第二,探索思政课与职业教育相促进的新型教学体系。思政教学要结合受众群体的学习特点、知识层次和培养目标等关键因素展开。但是,在以往的思政课教学中并没有体现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区别。思政课在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职业理想的确立、职业定位及走向社会身份转变的心理调适方面都大有可为,为学生塑造务实创新、敬业担当的现代职业理念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三,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思政课在现有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内容应适时更新,融合时代特点,使其更加贴近学生及生活。学生能够在思政课上有所领悟,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应避免传统的重理论灌输轻事实分析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交流及互动。在考核中宜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管齐下综合考察。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的创新发展输送优质人才的使命,未来我们更应开拓教学思路,注重教学实效,争取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爱听、价值观认可、指导实践的复合型素质教育学科。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