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043-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1.设疑激趣,拓宽思维时空
古人早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戒言,也有“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训导,如果缺乏必要的深思熟虑,就不会促使思维从量变到质变的瞬间飞跃,迸放出创新的火花。“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三册《可能性》一课时,课伊始,我让一名男生代表和一名女生代表上台进行摸球比赛,比赛规则是蒙上眼睛摸五次,摸到红球次数多者为胜。结果女生代表每次都是红球,这时男生有的生气,有的责怪,有的打抱不平,说老师有“阴谋”。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形成知识之间的悬念,引导学生尝试改变固定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拓宽数学思考的思维时空。
2.新旧知识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是严密的逻辑系统知识。每教一点新知识都要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来铺路搭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发展思维。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二总价”时,教师先在课堂上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购物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和利用乘法计算总价的知识,计算出5只铅笔、3块橡皮、4条毛巾、2千克苹果等商品的总价,列出算式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x数量二总价”。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人原来的知识系统中,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3.注重读说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重要外在表现体,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是否灵活。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例如,在教学14-9二?时,老师让学生谈谈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会说,一个一个减,最后等于5;有的学生会说,因为9+5=14,所以14-9=5;有的学生会说因为14-10=4,4+1=5;
有的会说,10-9=1,1+4=5;一个个想法在孩子们的表述中生成,思维也在不经意中得到了培养。
4.大胆猜想,培养求异心智
心智是一种直觉,它是非常灵活迅捷而复杂的心理活动现象,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表象感知,借回忆、想象、猜测等心理活动,闪电般跳跃式地对事物本质进行判断,它是创造思维的灵魂。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对学生回答问题不要苛求过于严谨全面,让它们发现什么说什么,想到多少说多少,说出表象的理解或猜想也可以,不一定要说个所以然;教师对学生独到的见解或奇异的想法要因势利导,引上思维的轨道,让他们想出点门道来。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有些学生可能受到“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都在猜测特征是“个位数是3、6、9的数”。老师顺势出示一组个位是3、6、9的数,如13、16、19、23、26、29……结果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学生的思维因为猜想的落空陷入了困惑状态,由此引发了他们解决疑惑的心理趋势;而教师乘机再列出另一组数,如12、15、18、21、24、27……学生发现,这些数反而都是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一系列的猜想与困惑,造成学生认知上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什么后面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呢?学生又带着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心进行猜测探索,最后发现原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这种探索方法的基本程序就是:提出问题,学生猜想,探索规律,验证结论。它就是要让学生先敢于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测,再通过探究寻找规律,这样得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有效的,得到的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更多的是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5.加强实际操作,引导思维的进行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处于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逐步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还依靠动作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加强实际操作,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擦燃异思维的火花,通过“新”思维,掌握新知识。例如,又如: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学生在充分感知二分之一的意义后,我让全班同学将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二分之一。学生们都很轻松地折叠出了不同形式的二分之一,但是,这时,我突然听到有个孩子兴奋地叫起来:“老师,老师,我折出了四分之一!”我立马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让他说说是怎么折的?为什么说是四分之一?孩子他兴奋地回答到:“先将这个长方形纸张对折出二分之一,然后再对折一次,就可以得到四分之一的纸张了。”话音刚落,又有孩了喊到:“我折出了六分之一,我折出了八分之三,我折出了九分之四……”这样,一个一个的分数在孩子们的手中创造出来,思维在实际操作中得以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