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丽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当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语言不能脱离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存在。所以在预科汉语教学中应该把文化因素的导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对预科汉语教学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文化导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为漢语教学和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不同文化的异同之处,都会造成语言理解、学习和运用中的困难,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更能体现此困难。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语言最少有两种规则:一是结构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等;二是使用规则,即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一句话是否完全合乎语法规则、是否场合恰当、是否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是否符合当时当地的社会习俗,若不能达则交际的目的也不可实现,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而语言使用规则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因此文化导入在学习语言中十分重要。
通过对预科班汉语教材的翻阅发现:预科班所用的大部分教材是普通高等教材“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或“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其为当今疆内各大高校所广泛使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现状如下:
⑴文化内容以单元主题形式出现,但与跨文化交际直接相关的主题仅占单册课本的一至两个单元,远远不能满足汉语文化导入教学的需求。
⑵教材中多为词汇、句法、文章结构及文章内容而编写,缺乏拓展性、激发跨文化思维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较少的涉及文化内容的单元中,已注意到通过文化比较了解文化差异,但远远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
⑶包含文化内容的课后注释大多以简单的文化知识点形式出现,通过短小精悍的文章介绍一些文化知识,但没有设置任何巩固性练习和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而且这些短文被安排在单元最后,往往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难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更难以实现知识的巩固及技能的转化。
⑷教材中以交际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练习仍停留在常用句型操练及对话练习上,缺乏与跨文化情景的结合,更没有针对跨文化交际技能和策略的专门练习。所以难以完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
不难看出,当今的高等教育汉语教材离文化导入的汉语教学对教材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由于新教材从研发到推出再到推广需要较长的周期,探索如何利用现有教材、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善达到汉文化导入教学进而提高预科生汉语水平的目标,成为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在汉语预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先要弄明白以下几个概念,也就是文化导入中的几个问题。
3.1文化
所谓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内涵不太确定的概念,文化无所不包,文化无所不在。由于它的范围广大和研究者们的着眼点不同,至今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主要是社会的生产、生活、言语、思维等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当然,人们创造的各种社会成就的总和也是文化。从汉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前者正是本文讨论的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有人把它称为“交际文化”或“小文化”,把各种社会成就总和称之为“知识文化”,或“大文化”。
3.2预科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及目标
所谓文化导入是指在预科汉语教学中通过汉语作为中介将汉族文化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文化犹如强大的吸铁石,能把同一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当他们走出母语天地来到另一个语言环境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只有当他们认识和了解了汉语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才能走出文化障碍。文化导入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熟悉和了解汉民族社会文化现象的过程,进一步在他们头脑里建立文化库、储存文化信息,进而培养文化能力的过程,所以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一起构成了语言交际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导入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3.3语言教学与文化导入的关系
汉语言本身的教学和汉文化的导入是汉语教学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它们彼此区别,不能相互替代,但又紧密联系。现列表如下:
上述二表要求在预科汉语教学实践中既不要把文化导入与语言教学混淆,也不要把它们割裂或对立起来。文化导入从整体上说,贯穿于语言教学的全过程,两者构成相互依附的整体,文化导入与语言教学一样,有层次性的。
语言教学的规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文化导入的规律也不例外。语言教学要与文化导入保持在相近的层面上。文化导入要渗透到语言教学之中,把语言直接置于文化情境之中,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言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在真实的语境中确定说什么和怎么说。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