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祺
摘要:儿童的学习是以游戏为主的,在游戏活动里,儿童能获得全方位的发展。STEAM课程即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的综合性学科课程,在这样的理念下,本文对如何支持儿童的游戏,促进儿童发展作了简单阐述,并用实际的案例来证明户外游戏中STEAM课程的渗透与支持。
关键字:时间;空间;资源;观察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578(2018)02 -0015 -02
谈到“户外游戏”,以往我们对它的认识仅仅就是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游戏,幼儿园人均四平方的户外场地也仅仅是用来做操或者体育锻炼。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们对户外游戏有了全新的理解,它涵盖了幼儿园课程所有领域的内容,幼儿在户外游戏和学习,全身心的进入了一个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状态,而且在大自然中,儿童会有更多的机会自发的探索科学、数学、艺术、语言、社会交往等能力,这使得户外游戏逐步成了幼儿园游戏的主阵地。而最近大热的STEAM课程又与幼儿园户外游戏的理念不谋而合,它们都属于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教育。下面我就STEAM课程背景下,谈谈教师对儿童户外游戏的支持策略。
1.“最大化”时间效应,支持儿童自由探索
满足基本的游戏时间是课程游戏化的首要标准,也是支持儿童自主探索,发展儿童主动学习能力的基本条件。而STEAM课程中的综合项目开展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作保障,只有时间充分了,儿童才会产生足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按照小学化的集体行动模式,显然是不合理的。在一天之中,除了午餐、午睡等生活活动固定时间外,其余时间应该是在户外、走廊、教室等地方都充满儿童的身影。在城市之中,一般幼儿园的户外场地都不会很大,如何满足所有孩子的户外游戏需求呢?这必须实现班本的作息时间。只有每个班的户外游戏时间段不同,才能满足每个时段都充分利用,让孩子获得更多户外探索的机会。
比如一部分班级在早上8点至9点户外游戏,一部分班级9点到10点户外游戏,再一部分班级10点到11点户外游戏。这样无缝式对接起到了最大化的时间效应。那么如此安排之后是每天固定的吗?当然也不是,根据课程的需要,有些游戏需要集体活动之后开展,而有些游戏中会生成更多的话题要放在之后的集体活动中讨论,只有这样灵活自主的安排一日作息时间,才是把课程游戏化的精神运用到实际活动中。
2.“最优化”空间位置,支持儿童主动学习
我们可以把户外游戏场所大致的划分为几个区域。这样就既保证安静与热闹的区域互不干扰,也可以增强区域和区域之间的互动。STEAM课程理念中主张项目导向的学习模式,当孩子开始对一个项目感兴趣的时候,他将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完成自己的想法,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户外游戏区域的时候,要适当的考虑哪些区离的近一点比较合理。又或者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生发出哪些新的区域,然后把它们设置在附近。
比如幼儿园新建时就规划好的小农庄,里面包括了种植园地、动物饲养等内容。在种植课程的最后,孩子们对于蔬菜瓜果的采摘乐此不彼,但是往往采摘完之后孩子们更想品尝一下。这时候,专属美食制作的农家乐区域就产生了,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搭灶的项目,然后研究美食的制作。这便是由户外游戏区域激发的自主学习,而老师们也往往会跟孩子一起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的做到了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
区域划分的原则一般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气候条件。比如阅读的区域应该设在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而木工区应该设在淋不到雨的屋檐下。二是地理位置。比如建构的区域应该设在比较平整且没有噪音的塑胶场上;美术区应该设在离水龙头比较近的地方。三是存储空间。比如表演区会有很多的道具,就必须在旁边设有固定的储物间。
3.“最细化”资源地图,支持儿童多样发展
刚才我们提到STEAM课程中主张项目导向的学习模式,它总是创造各种机会,提供各种资源来支持孩子完成他的创意。这就使我们必须理清切合本园实际的户外游戏资源地图,因为孩子的学习总是依托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素材来实现。每个幼儿园都有不同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也都有着不同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将帮助孩子完成更多元的探索,从而获得多样化的发展。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幼儿园内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在统计这些资源的时候,可以使其成为课程的一部分。比如我们让大班的孩子统计幼儿园内的树木种类,每种树有几棵?这样一个项目对于孩子来讲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一开始孩子们总是无法统计出到底有多少数量,许多孩子重复计算造成结果出入很大,后来老师和孩子展开了一次集体讨论。最后大家想出的办法是每种树用不同颜色的挂牌,每棵树都有相应的编号。这样一来,最后一棵树挂到的编号就是这个树种的数量了。孩子们因为这个项目的完成而欢呼雀跃,而这其中又涵盖了数学、科学、社会、语言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幼儿园所在的家乡有哪些特产和名胜古迹,幼儿园所在的社区有哪些企业、农作物,在这样的范围内,有多少的专家资源、家长资源、社区教育资源等等。把这些资源全部细化的统计出来,为孩子完成突然生成的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辅助,也为幼儿园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4.“最常化”观察记录,支持儿童持续发展
STEAM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这将是孩子们未来人工智能时代里不可或缺的未来能力。而STEAM课程中的“技术”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讲,更多的是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等,而并不是指某一项具体的手工技术。比如我们在户外游戏的时候,创设泥巴区让幼儿体验制砖;在木工区让幼儿体验制作凳子。这其中的制作技术并不是孩子真正要掌握的,而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发展的探索、思考、合作的技术。而怎样能让这些能力持续的发展呢,最关键的还是教师的观察者身份。只有科学的观察、正确的解读,才能明确什么是有效的支持。
比如在建构区里,一位孩子在一个小时之内只完成了两层建筑物体的搭建,而其余孩子已经完成了五六层。如果教师没有科学的观察,只是单纯的判断这位孩子最后没有完成建筑物,这是非常片面的。如果老师科学的观察,究会发现他之所以慢,是因为之前在搭“楼板”的时候失败了好几次,最后通过他自己反复研究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因为四角的柱子并不是一样高,导致了建筑物不平衡没办法架空楼板。而在找到原因的时候时间已经所剩不多了,所以最后没有完成整体的建筑物。但是我们就能说这个孩子没有发展了吗?正确的解读当然不是,正是因为有了好几次的失败,他不断的思考探索,在这其中孩子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不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了吗?所以教师要把观察儿童列入到工作的常态中去,这对教师了解儿童,帮助其持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STEAM课程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欲,注重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力。我们在户外游戏中也强调幼儿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综上所述,我们只有从时间、空间、资源和观察这些基本的支持条件中,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也才能真正践行自由、自主、创新、愉悦的课程游戏化精神,从而更好的落实《纲要》与《指南》要义。
参考文献:
[1]朱莉·布拉德,《0 -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0.
[2] 艾克里.M.纳尔逊,《以儿童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施——室外课堂》[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7.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