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正松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时期,能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起到基础性作用,在我国人才培养事业中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与其他学科相比来看,小学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目标进行分析,并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以供参考。
新课改中强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与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这同时也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相适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小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使其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
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小学数学学科的教育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科目之一,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强化学生创新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对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不断的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并将生活化的知识与问题融入其中,促使其创新能力能够从整体上有所提高;二是注重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不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数学知识,而且数学也是生活的基础。这将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设置些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将生活案例引入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间的联系,从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和进度的阶梯,同时也是国家得以长久发展的源泉。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小学阶段作为教学初级阶段,应对学生从小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在素养与能力上打下坚实基础,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同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也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对此,需要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喜好进行了解,便于设置情境,因材施教;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整合起來,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稳定性”相关知识时,许多学生在概念的理解上遇到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展示出来,如钢结构的拱桥、埃菲尔铁塔、自行车大梁结构等等许多含有三角形的图片,以此直观形象的为学生展示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相关定义,并且加深理解与记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说出了“屋顶”“支衣架”“灯罩”等等,课堂氛围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有效开发。
2.2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实施后,小学数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和复杂,其中涉及到诸多图形,而单纯的理论公式很难使学生彻底理解和记忆,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抵触等思想。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教师将学生们划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将圆最大限度的剪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并且从不同较低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纷纷动脑思考,锻炼了自身的发散思维,在推导以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的展示出圆面积的多种推导方式,使学生们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3 借助多样化教学手段,营造创新环境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创新环境中进行,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通过设疑式、启发式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加法交换律在减法中也同样适用吗?”然后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探索尝试,并且举例证明,学生们通过验证发现6-3-2=(6-3)-2=(6-2)-3=1,由此学生们得出结论,即交换律可以在减法中适用。教师对于学生们得出的错误结论并没有立即否定,而是鼓励学生继续验证,进行深入的探索。这时学生们发现6-3-2与2-6-3的结果并不相同,因而知道交换律并不适用于减法当中。通过设疑式、启发式的教学,营造出了浓郁的创新环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了有效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借助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出创新环境,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响水县黄圩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