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及其规划的一些启示

2018-10-20 15:42张恩玮
炎黄地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土地整治

张恩玮

摘 要: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通过阅读土地整治及其规划的相关文献和政策法规,阐述土地整治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综合不同时期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得出将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相结合的结论。

关键词:土地整治;土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城镇工矿用地

1 引言

我国的土地整治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二十年来,该项工作从起步到全面推进、不断创新,其范畴、目标、内涵和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1],并在补充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自2005年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以来,土地整治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现今国外土地整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整治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关系。二是土地整治模式的研究。在土地私有化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取得整治区域内产权持有人的同意,Zaheer 等人(1975)通过对土地整治参与主体的行为研究,将土地整治分为自愿型、部分自愿型、强制型等模式[2]。三是土地整治的效益研究。J.C.oelho和P.A.printo 等人(2001)认为应当将经济的、自然的和环境的因素作为土地整治评估的重要因素,每一项土地整治不仅会改变自然的、生物的和结构上的环境,而且也会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环境。

2.2 国内研究现状

2012年3月,《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五项主要任务:一是统筹推进土地整治;二是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三是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四是有序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五是加快土地复垦。

随着我国日益深入开展土地整治活动,近几年,我国对土地整治及其规划的内容研究也逐渐细化深入,主要为土地整治战略与规划研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问题研究、城镇及工矿建设用地整治研究。

3 国内土地整治研究方向

3.1 土地整治战略与规划研究

土地整治规划研究主要涉及到“土地整治潜力分析研究”和“土地整治生态规划”等方面。

在土地整治潜力分析的研究方面,江一波等(2012)通过借助农用地分等法、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以GIS软件为研究平台,结合现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库等成果,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丘陵山区可持續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体系,从而实现了对区域耕地整理潜力的评价以及对区域土地利用潜力的评估。

在土地整治生态规划方面,刘文平等(2012)基于农田防护林生态化建设标准,以野外实地调查为依据进行防护林带空间结构和植物景观配置的综合设计,提高了项目区林带生态和景观结构的合理性,为实现快速化农田防护林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了方法。

3.2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问题研究

张娟峰(2012)在农村居民点整治研究方面,通过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方向进行研究,广泛借助综合分析法和归类分析法,探索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与整理方向,根据农村居民点的区位分布与特征采取差异化的整理模式,从而提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率[3]。汪文雄等(2013)认为村庄土地整治作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农民生活生产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导,也需要农户的积极协作。文高辉等(2014)认为应当关注农村土地整治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合理确定乡村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促进农户对土地的持续投资,进而不断减少农村土地权属纠纷。

3.3 城镇及工矿建设用地整治研究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研究是土地整治领域的重要部分,其不仅是推动城镇改造、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有效环节,也是转变矿业发展方式、促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谷晓坤等(2014)认为应当关注专业镇与产业社区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引导分散企业向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集中,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空间优化的完美结合。刘靓等人(2016)以山西省襄垣县西山底村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进行不同有机物料(生物炭、堆肥、沼渣、牛粪、玉米秸秆,不施有机物料(对照))输入对复垦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输入均可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对土壤部分物理性状产生不同影响;牛粪、沼渣和堆肥能同时增强土壤蔗糖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以牛粪和沼渣最为显著。因此,牛粪和沼渣可作为首选有机物料,加快矿区复垦土壤的培肥效果。

4 结束语

土地整治最终解决的是人地协调的问题,在宏观上,土地整治的战略和规划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各地区的空间格局的差异性有不同的战略和规划;在微观上,可以通过土地整治技术的创新来突破提高耕地质量问题的隘口,这也是土地整治研究的一大方向,上述的生物化学的“微观”方向其实只是其中之一,它包含在生态修复的框架内。因此,将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相结合,将大大提高土地整治工作的技术性,提高土地整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郧文聚.我国土地整治的实践创新与理论进步[J].上海国土资源,2012,33(4):1-6.

[2] Crecente R,Alvarez C,Fra U.Economic,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Galicia[J].Land Use Policy,2002,19(2):135-147.

[3] 张娟锋,刘洪玉,虞晓芬.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与整理方向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2):44-49.

猜你喜欢
土地整治
重庆市2015年贫困村土地整治项目扶贫成效评价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农村土地整治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农户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分析
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天津市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规模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