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走进学生“心”中

2018-10-20 09:34陈尚藉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重要意义心理素质

陈尚藉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体育教学活动要遵循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采取科学化、多样化、规范化的教学方案,关注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让体育教学走进学生“心”中,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才是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初中体育; 心理素质; 重要意义; 实现路径

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很多心理问题,再加上他们此时的个性较强,如何借助学校教育活动调整心理状态、管理不良情绪、提升心理素质,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关注的问题。而体育课程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过去我们只注重开展体育训练、渗透体育技能,却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此本文探讨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缓解学生的身心压力,实现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1.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素质锻炼的重要意义

1.1 培养自信人格

体育教学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与同学之间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这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遵循由浅入深的教育原则,从培养兴趣到提升体育技能,在训练与比赛中,培养学生的自信人格。

1.2 预防心理障碍

如果说枯燥的文化课程让学生倍感压力,那么在参加体育活动中,学生应是真正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情绪、实现思路的转变,尤其近年来我国体育教育倡导执行“快乐体育”,关注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快乐情绪,自然有利于预防心理障碍、调节心理疾病。

1.3 健全心理品质

体育锻炼过程有利于学生摆脱内心压抑感与消极情绪,减轻孤独感、恐惧感、落寞感等心理障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改善自闭人格,实现良性循环。

14 促进人际交往

很多体育项目都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如接力跑、篮球、排球、足球等,这样就能突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障碍,让他们在比赛中切实感受团队的价值作用,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大家在相互配合下完成任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素质锻炼的实现路径

2.1 深入交流,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热情

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日趋增大,中学生群体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无论心理还是身体,逐步进入亚健康状态,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显然不利。体育鍛炼作为一种很好的解压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通过深入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高终身体育能力。例如,篮球是一项深受中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它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缓解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首先,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带领学生开展热身运动,让他们带着饱满的情绪走进课堂、参与锻炼;其次,在示范基本运球、投篮等动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在练习中互相评价动作是否到位、投篮姿势是否正确等,通过互相帮扶与指导,逐渐帮助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加深师生之间与同学之间的情感沟通。

2.2 抗挫教育,培育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适当地开展抗挫折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提升心理素质。尤其在体育运动中,想要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并在竞赛中取得胜利,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引导学生理性地面对挫折,树立不畏艰难、勇敢向前的精神。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抗挫教育,我认为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鼓励学生在恶劣环境下积极参加训练。由于体育课程大多时候都在户外完成,以往遇到刮风、雨雪或者严寒天气都会转为室内授课,虽然这是对学生的关怀,但实际上却错失挫折教育的最佳机会,让学生在恶劣天气情况下仍然坚持训练,合理设置训练强度,磨练意志,必然能更好地应对挫折,敢于接受挑战;第二,营造竞赛氛围,尤其进入体育比赛的“赛点”环节,此时严峻地考验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除了过硬的体育运动技能以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意志品质也非常关键,借助比赛开展抗挫教育不失为一种良机。

2.3 体育竞赛,提升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体育竞赛是培养中学生竞争意识、提升竞争能力的最佳途径,而且中学生普遍表现出强烈的争强好胜心理,他们乐于在竞赛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拉近与队友之间的关系,实现和谐的人际交往。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经常性地组织竞赛活动,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融入体育课堂,提高竞争能力,增强进取精神。以“跳远”比赛为例,除了关注学生“跳得远”以外,更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掌握助跑技巧并做好起跳衔接,这样才能满足比赛需求。通过关注细节,让学生感受竞争的严谨性与重要性,能够自觉地规范动作要领,全身心地投入体育训练中,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另外体育教学本身具有“集体性”特征,我们要注意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经常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大家一起训练、一起比赛、一起讨论技战术,共享体育锻炼的成果。这样,同学之间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关爱,逐渐走出心理障碍的阴影,快乐地投入集体活动中。

总之,新形势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从锻炼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切入点,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给学生注入无限的正能量,让他们通过体育锻炼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升团队协作意识,这对中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马媛.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探究[J].速读(上旬),2018,(4):229.

[2]陈阳.思考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中外交流,2018,(19):276.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重要意义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