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唱赢中国经济的声音中需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

2018-10-20 04:37樊纲
全球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企业

摘要:近期,纽约《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中国赢了”,国内舆论也大力宣传中国如何强大,并认为中国已经赶超美国了。在这一片唱赢中国经济的声音中,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待当前的中国,要清醒地、符合实际地看待中国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风险经济新动能企业发展

作者简介:

樊纲,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最近以来,舆论的口风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六、七年,国际国内一些经济学者的口风是唱衰中国,而2017年上半年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一个新词汇:中国经济有韧性,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纽约《时代周刊》有一期的封面标题是“中国赢了”,国内舆论也大力宣传中国如何强大,并认为中国已经赶超美国了。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在这一片唱赢中国经济的声音中,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待当前的中国,要清醒地、符合实际地看待中国未来的发展。

一、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现在确实很强大了,特别是被唱衰多年的制造业现在也比较强大了。外界开始承认中国是个制造业强国,而且有创造、有创新。英国某机构做了一个视频,概括中国制造业的强大,讲述中国现在是两周建一个罗马(两周内的建筑面积相当于整个罗马的建筑面积),16周生产出一个希腊(16周的GDP相当于希腊全年的GDP)。但是,在这一片唱赢声中,我们更要看到中国还存在哪些问题。按照GDP总量计算,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是因为我们人多,美国是我们人口的1/5。因此,比较总量没有任何意义。按照人均GDP计算,2017年有一个飞跃,这与汇率的变化有关。2016年人均GDP是8000多美元,2017年是9600美元,接近1万美元了,已经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了。但是,美国的人均GDP是5.7万美元,韩国是美国的70%,我们还不到美国的20%。人均的指标背后是教育、科技、创新、环境、体制、机制等一系列决定着经济可否持续增长的要素。

美国现在遇到了很多问题,发达国家都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要看到它们增长的潜力。最近中国的很多大企业家到美国访问,感叹美国的创造力,感叹发达国家的知识技术水平。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追赶的道路还非常长,我们不能犯大错误,不能忘乎所以。这个例子太多了,比如拉丁美洲,当年阿根廷和美国的经济水平差不太多,现在则差距很大。还有日本,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均GDP几乎追赶上了美国,快成为世界第一了,为什么后来又跌下去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忘乎所以了。当时日本人觉得别人的泡沫是泡沫,别人的泡沫会破,日本的不会破,因而面对泡沫他们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最后泡沫終于破了,20多年过去了仍一蹶不振。现在日本的人均GDP占美国的70%,虽仍属发达国家,但是不比当年辉煌了。

作为经济学者,笔者对中国经济的现状感到非常骄傲,但是在一片唱赢声中,笔者有些担心,如果看不到当前中国经济的弱点,不能积极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中国经济就会出现麻烦。中国经济有很多成就,首先一个重大成就,是40年高增长没有出现危机,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发达国家早年增速很快的时候,10年左右会出现一次经济危机,经济会衰退、负增长。40年来我们也有经济周期,也有时高时低的现象,经济过热的时候GDP增长14%,低的时候6%,但是没有发生大的危机,没有出现大的衰退。这得益于吸取了邻国的教训,一个是日本泡沫的破灭,一个是亚洲金融危机。印度尼西亚金融危机前人均GDP比我们高,现在不到我们的1/3。所以,尽管我们对中国取得的成就很自豪,很多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大,有新四大发明等等,但是面对这一片大好的局面,我们有潜在的问题,比如需防范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在各个角落都会存在,可能会影响到企业当前的一些运作,包括金融方面的运作。同时,我们的经济目前还处在一个周期性波动的低谷阶段,这个过程还没有走完。

中国经济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过去30多年都在10%以上高增长。实际上没有几年在10%以上,10%以上都是处在过热的阶段。我们经历了两次经济过热,一次是1992—1994年,1992年GDP增长14.2%,1995年开始连续5年经济下滑,一直到1999年。2000、2001、2002年一直都在底部徘徊,到了2003年非典过后才进入又一个增长周期。另一次过热是2005—2007年,2007年经济增长14.1%。2008年我们主动调整了一年,世界金融危机也刺激了一下。2009、2010年由于实施了经济刺激政策,又来了一轮过热,有一个小的高峰,经济增长超过了10%以上。2011年经济开始下滑,2016年可以说是探底了,2017年比2016年稍微高了一点。但是探底不等于反弹,20世纪90年代那一周期走的是L型,这一次也是,探底以后要在底部徘徊一段时间。尽管一些区域、一部分产业和一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恢复,但是整体问题没有解决。所以我个人不同意“中国已进入新周期”的说法,现在恐怕还不是V字型反弹,还是在L型底部徘徊。这个徘徊可能有时候高些有时候低些,但仍然是在底部。

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我是有信心的。短期看,今后几年经济增长大概保持在6.5%~7%。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基本是中性的,不会再刺激,但也不会收紧。保持中性有利于把需要进行的调整和改革进行彻底,然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轮的正常增长周期。在这个意义上,笔者同意需要用周期性的观点看待经济,周期性过程中有低谷时期也有高涨时期,均属于正常的波动性发展。但是要看到中国周期性软着陆的过程,比经济危机时调整的过程要更长一些。

长期看,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经济所面对的很多挑战。企业现在感觉到,劳动成本在提高,环境成本在提高。社会的紧张程度不能说加大了,但是收入差距还在拉大;国际形势面临一些新的风险,这些都是需要认真面对的。在经济向好的时候,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另外,也还有巨大的潜力等待企业去挖掘,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人均GDP现在是9000多美元,发达国家都是4万~5万美元的水平。我们工业化的程度其实还不到70%,还有30%左右的劳动者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城市化只有55%。这些都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和增长潜力。目前有70%的人为低收入阶层,一半是农民,一半是农民工,这部分人的增长潜力、消费潜力十分巨大。

总体上讲,我们消费水平很低,储蓄水平很高,GDP中的家庭消费比例只有30%,加上政府消费还不到50%,几乎是世界最低的,世界上很难找到消费率比我们更低的国家了。从长远来讲,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7%左右的经济增长也属于高增长,如果再有10~20年正常的高增长,我们的企业、国家将会更上一层楼。我们确实要有信心,要看到这些潜力,要努力把这些潜力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外部环境

现在不确定的因素是外部环境。有积极的一面,就是发达国家最近的经济复苏比较强劲。美国有3%的增长,在历史上是高的;欧洲有2.6%的增长,也是比较高的。这能够拉动我们的出口增长,2017年的出口增长很快。美联储加息也逐步在实现,2018年还会再加一次息。为了平衡各种货币之间的关系,平衡美国经济和中国经济之间的关系,我们也会适当地加息。但是加息不等于货币紧缩。大家不要看到稍微加息了,就觉得央行采取了紧缩政策。美联储加息之后,我们也动过,但同时又降了准备金率,这就是一个政策组合。为了跟美元之间取得某种平衡,我们加息又降准,使货币政策继续保持中性。当年很多人说中国因为外汇储备的增长,发了太多货币,实际上央行又用准备金率的手段把货币收了回去。所以我们要综合地看待货币政策的操作。

还有就是特朗普效应,我们确实看到国际上保护主义抬头。如果中美打贸易战,美国与墨西哥、加拿大、韩国和日本也都有贸易摩擦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说,特朗普做了一件好事,他这个做法提醒了世界各国政府要给企业减负,要减少税收。特朗普说的也很直白,他说了好几次“我不怪你们中国”。他的逻辑是,中国政府很对,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占其他国家的便宜很对,问题出在美国,美国政府没有为了人民利益占其他国家的便宜。所以他现在要去占其他国家的便宜,要在贸易问题上采取一些措施。

这是不是意味着全球化会受阻了,全球化会倒退?我们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全球化最开始的时候是由发达国家推动的,是由发达国家的资本、企业和跨国公司推动的,他们的政府代表跨国公司的利益,代表资本利益在全世界推行自由贸易,推行全球化。而当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发现对自己不利,便出来反对全球化。但是目前推动全球化的势力仍然存在,并没有消失,跨国公司仍然在全球布局、配置资源。另外,还有一股新的力量也在推动全球化,这就是发展中国家。10年前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持保留态度,怕被跨国公司统治后失去增长机会,后来发现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好处,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因此,现在新的推动全球化的力量就是發展中国家,包括中国。

中国现在处在非常特殊的位置,既想继续吸引外资,因为我们还很落后,还要借助外资的投入来发展自己,来学习各种知识。与此同时,我们又到了“走出去”的阶段。由于20多年的高储蓄,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这些资本若全部投在国内就是过剩产能了,因此企业要走出去投到国际市场,在全球市场寻找增长点。我们的国家现在开始倡导“一带一路”,政府资本也要“走出去”。因此,我们现在是双重的。一方面继续在引进资本,最近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外资进入,改善外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又要“走出去”,在国际上配置资源。我们国家现在属于:新兴中等强国。我们仍然是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但又是中等收入国家,所以我们要推动全球化。在达沃斯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演讲,提出要争当推动全球化的旗手。目前全球化会有一些曲折,会面对发达国家某些利益集团的反对,会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会有短期的倒退,但是全球化一定会继续发展的。

三、新动能

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国内的事情,更加重视国内新的增长动能,并应用好这些新的增长动能。

第一个增长动能是营商环境的改变。现行体制对于创新更加宽容,更加鼓励创新、鼓励创业,更加容忍创新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像共享单车、滴滴打车等。共享单车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国家是很难想象的,乱七八糟的自行车一堆一堆地躺在马路边。而我们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先让它发生、发展,出现问题再去监管。作为学者,有时候觉得监管太慢了。比如点对点网络借贷(P2P)有很多明显是骗局,但是迟迟没有人出来管,感觉有点着急。但是反过来讲,这里面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当然早晚是要监管的,这涉及到公众的利益,不是简单的个人之间的借贷关系,是对大量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目前这几年的创新创业,是未来新的增长动能的基础,今后几年很大一部分增长将来自这一部分。

第二个增长动能是金融体制有了更大的发展,特别是直接融资机制的发展,风投、私募股权投资(PE)等的发展。5年前、10年前我们还没有股权投资的机制。大家要投资企业,要发展生产都是去找银行借贷,但银行借贷又比较难。现在可以换一种思路了,要首先想怎么融资,怎么找风投、PE,怎么用你的股权去换资金。创新、创业发展,金融确实是一个基础。现在更多企业选择直接融资,这样的一种金融条件更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第三个增长动能是消费在增长,消费规模在扩大,消费质量在升级。我们的收入增长了,农民开始达到可以旅游的收入水平了,这在以前很难想象。因为我们过去很穷,上一代人没有什么积蓄,因此很长时间里退休的老年人没有什么消费。在国外,许多人还没有退休就开始做着周游世界的计划了,或者买个房车周游美国,而我们的老年人退休的时候最多想想怎么带孙子、跳跳广场舞等。现在这个情况在发生变化,有钱的一代开始退休了,老年人不消费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了,60岁退休的时候活蹦乱跳的,80岁才想养老,有钱有闲了,他们也开始有了消费。从这个角度来讲,消费结构在升级,消费规模在扩大。

第四个增长动能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由于一部分制造企业质量的提高,使得整个中国制造的形象在世界上发生了变化,中国制造强国的地位已经比较巩固了,中国已经不再是低劣产品的象征了。外界越来越相信我们的质量,相信我们的产品。因此,制造业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但是,要想制造业能够做得更好,企业在产业发展中还需要做很多事情。

四、产业发展

关于产业发展。第一是各行业都有大的发展前途,但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大,一定是在不断重组、优胜劣汰的過程中,大的更大,小的会被兼并、淘汰,这是发展规律。企业被兼并了,也许是凤凰涅盘的机会,企业的产能、创造在新的条件下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所有市场经济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最近几年笔者研究了美国当年钢铁产能过剩又兼并重组的过程。当年美国私人投资修建铁路,5公里之内会同时修建两条铁路,互相争抢资源,最后导致钢铁产能过剩、企业破产。然后由金融巨头摩根集团出来重组钢铁业,淘汰了两三百家,又通过股份持有的方式,将700多家联合构成了美国钢铁产业,继而成为世界钢铁巨头,超过了英国。这就是兼并收购的过程。美国为此还拍了一个纪录片,讲述当年钢铁业如何兼并重组的故事,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周期的故事,请当代的商业精英评论,其中还请到了特朗普,当时他还不是美国总统。他说非常喜欢经济周期的低谷时期,可以收购以前买不起的企业与产品。很多企业发展起来之后,最后的结局是被收购,其实这是很好的事情,把成本收回来,还可以做其他的事情。所以,首先要讲的,不是我们怎么大发展,而是怎么兼并重组,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

第二是制造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韩国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考虑过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认为产业都搬到中国了,韩国是不是会衰退(这也是今天有些人唱衰中国的原因),但是韩国并没有衰落,它向中端制造业一步一步发展,几十年来追赶指数越来越高。他们把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自己向中端、高端发展,他们也没有什么大的品牌,但是物美价廉。所以,我们不要总想着制造业成本提高了,不容易发展了。但如果你继续向中端、高端发展,仍然有大的发展前景,这是一个发展过程。

第三是企业要应用新的技术,要利用互联网。互联网是一个公用技术,是为每个人、每个企业和每个产业服务的,所以我们要对接新技术。

第四是专业、专注。不专业、不专注什么都做不好。任何企业、任何产业都需要专注和专业,天底下没有不好的产业,只有做不好的企业。为什么做不好?其中重要原因是没有专注、专业地思考和实践。任何一个企业要做得好,都需要长期的专注与坚持。所以,所谓工匠精神,所谓中国制造的品质,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发展中长期专业、专注地发展。

责任编辑:谷岳

猜你喜欢
全球化经济企业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2018上海企业100强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