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摘要】本研究从幼儿园超额班级的实际出发,对幼儿园区域游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发现超额班级开展区域游戏的困境为教室面积紧张、教师指导缺位与教师评价价值错位。针对存在问题,从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可行措施这一角度,探寻大班额开展区域游戏的出路。
【关键词】幼儿园;超额班级;区域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一、超额班级的现实碰撞
“班额”即班级的规模,是指“在一个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者一个教学集合体的幼儿人数。《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班级规模有明确规定:小班20-25人,中班25-30人,大班30-35人。本文研究的“超额班级”指班级人数超出规定人数20人及以上的班级。
区域游戏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超额班级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区域游戏所呼唤的自发自主与超额班级普遍存在的高控统一,产生了强烈的现实碰撞。
二、超额班级开展区域游戏的困境
(一)教室面积紧张,区角划分不明确
超额班级为了便于管理,教师通常会采用分组的形式。教室三分之一的面积是孩子午睡的场所,剩余活动室的面积约60平方米。各组幼儿的桌椅占据了活动室大部分的面积,教室直接可见的区角只有娃娃家,其他活动区角并没有专门的区域。
(二)班级规模大,教师观察与指导缺位
严重不平衡的师幼配比,无疑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幼儿人数多,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教师精力消耗较大,结束后,一位教师会借幼儿区域活动的时间稍作休息,随后对各个区域进行巡回观察;另一位教师则忙于制作各类活动玩教具或填写各类纸质资料,不参与幼儿游戏之中。保育员在这段时间内,略有空闲,但保育员更关注的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常规与秩序,并不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
(三)游戏评价价值错位,幼儿游戏水平停滞不前
教师的游戏观未更新,认为游戏与工作相对,属于放松,没有意识到游戏对于儿童的重要价值。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找不到继续游戏的方向,陷入重复游戏之中,得不到提升与发展。教师不关注儿童游戏动态,无法发现区角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更无法围绕幼儿兴趣生成新的课程,使得幼儿园活动固定化、刻板化,脱离幼儿的兴趣与最近发展区。
三、超额班级开展区域游戏的出路
(一)合理规划教室空间,打造可互动的墙面
幼儿园活动室里有一排木制柜子,供幼儿放置书包和衣服用。可以将这排柜子撤去,换成塑料储物柜,置于活动室走廊处。幼儿来园时,在活动室门外放下书包和备换衣物;离园时,在家长的带领下,拿走书包与衣物。此外,可将教室的墙面打造成美工区,根据班级不同的主题,幼儿设计墙面。同时,墙面也可以打造成科学区,如在墙上黏贴不同材料、不同倾斜程度的板材,让幼儿设计滚落,体验摩擦力的存在。
(二)创设混龄共享游戏区,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随着新建幼儿园的逐渐增多,小班人数相对中班与大班较少,可以考虑创设混龄区域游戏,减轻教师观察儿童、指导游戏的工作量。可打破原来的班级分布形式,每一楼层均匀分布小、中、大班,每3个班级共享一个楼层的大平台与楼梯拐角处,将占地面积较大的区域移到教室之外的空间。
(三)园长更新评价方式,精简幼师工作量
大班额的幼儿园中,园长可精简教师的笔头工作,采用互相交流、随机听课、观察教师游戏指导等方式,多元地评价教师工作。此外,园长应对本园的教育理念有清晰的认识,对幼儿园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找到符合本园实际情况、符合幼儿兴趣与发展水平的课程模式,不随波逐流,避免任意推倒重来,额外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四)寻求家园合作,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教师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用专业素养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定期向家长传播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欢迎、接纳、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可尝试推行“家长教师”制,每个星期的一个上午,请一位家长加入教师队伍,协助教师管理班级幼儿的常规与活动,感受幼儿园工作的琐碎与繁杂、管理流程的细致与规范、幼师工作的辛苦与责任等,帮助家长换位思考,更理解、配合幼儿教师的要求。
(五)提高保教人员专业素养,保护幼儿的游戏精神
通过观察教师对区域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發现多数幼儿教师并未理解“课程游戏化”所推崇的游戏精神。幼儿园教研活动不能流于表面或仅局限于幼儿园课题,对于一个新的理念,搭班老师可以相互讨论、年级组之间交流、不同幼儿园之间的讨论。
(六)接受幼教师范生实习,缓解教师压力
超额幼儿园可与当地的幼儿师范学校积极合作,接受师范生的实习,既给予师范生实践的机会,也能分担带班教师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郝蒙蒙.幼儿园超额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