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作风转变要“神形兼备”

2018-10-20 05:50史争伟
现代交际 2018年13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

史争伟

摘要: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一系列党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基层干部作风整体好转,作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存在着“形似”而“神非”的问题。推动基层干部作风发生根本性转变,既要强化党性教育,又要加强党员管理;既要强调党员义务,也要保障党员权利,特别是回归党组织对党员人文关怀的传统,以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与归属感。

关键词:基层干部 作风转变 “神形兼备”

中图分类号:D6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240-02

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一系列党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基层干部作风整体好转,作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存在着“形似”而“神非”的问题。2017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这一现象作出重要指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何推动基层干部作风发生根本性转变,达到“神形兼备”?

一、强化党性教育

(1)要精挑细选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当前,最迫切需要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学习:一是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大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的奋斗精神不能变,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不能变,入党之初的朴素的情感、纯洁的思想不能变。忘记过去,则意味着背叛。二是学习党章。党章是我们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明确规定党员的权利义务和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要好好学习党章,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做到对党忠诚、爱党护党。三是学习法律法规。自觉学法尊法守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发挥好“关键少数”的作用。四是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我们应当从中国浩瀚的历史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增强我们做人的思想支撑、文化支撑和哲学支撑。”五是向革命先辈学,向焦裕禄、牛玉儒等先进典型学,激发自己内心的正能量,激发自己人性中的真善美,通过学习,给人以思想净化,给人以心灵励志。

(2)要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内容的生动性。党性教育的严肃性容易产生刻板效应。要想使教育达到醍醐灌顶的效果,应创新教育形式。

一方面,组织党员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并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再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过程,体验革命道路的艰辛,感悟先锋战士、革命先烈,在过去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做到理想信念不变,革命意志不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坚定理想信念、没有理由不强化宗旨观念。

另一方面,组织党员到法院或监狱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通过曾经担任公职的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剖析自己信念动摇、党性缺失,最后违法乱纪的心路历程,以及司法机关对其审判的结果等,触动党员心理,使其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二、加强党员管理

为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营造弘扬先进、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建立赏罚分明的制度是必需的。

(1)完善党员激励制度。一是荣耀激励。通过党员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表彰在工作、生产、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号召广大党员学先进、力争先进。可以根据党员贡献大小、影响的大小分为不同层次,切忌目标太低或太高,从而失去激励作用。二是物质奖励。对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中,贡献突出、成绩优异的党员,除了着重予以精神奖励外,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三是政治奖励。对优秀党员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的同时,还应当把优秀党员作为优先选拔干部的一个重要条件。目的是形成能者能上、平者要让、庸者必下的良好机制,让积极努力向上的党员看到希望,产生激励作用。可参照《公务员法》从选拔、到录用、再到晋升等各环节相应的立法细则,在党内建立健全党员从发展到教育、教育到管理、管理到监督、监督到服务等环节全面立规,以达到对党员管理的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2)严格执行党员惩戒制度。罚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能让被管理者心生敬畏、产生切肤之痛和深刻记忆。前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强调指出:“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罚的功效,从古至今,有目共睹。《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作为当前规范党员行为的三部最新、最主要的党内法规,将对强化党员责任、唤醒党的意识发挥着巨大作用。

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内现有法规的执行力度。制度的(上接第240页)生命在于执行,有规不行,比没有规矩更可怕。所以,组织部门应汇同纪检部门,严格按照党内法规的要求,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对于违规违纪的党员干部,该教育的教育,该通报(下转第239页)(上接第240页)的通报,该停职审查的停职审查,该移送司法机关的移送司法机关,绝不姑息迁就,严格按照党内法规办事,进而形成人人敬法、人人畏法、人人守法的良好政治氛围。

另一方面,要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不仅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一个政党既要定期吸纳优秀分子进入组织,要进行输血,也要定期清除不合格的党员,还要排毒。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党的机体的健康。为此,组织部门一方面要把党员发展的入口关,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党章、党规、党史知识的考核,思想品质、工作表现的考察了解。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党员队伍的管理。对于问题党员实行组织警示,经过党组织和党员帮教,实现转化的,可视为合格党员,但经组织帮教仍不思悔改、没有转化的视为不合格党员,应及时清除出队伍。目的在于警示全党同志必须珍视党员身份,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否则将有被清除出党的危险。

三、服务党员到位

当前党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远没有过去那么强烈,这和当前党员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有一定的关系。在党内法规的制定和落实中,党员民主权利保障的法规少,落实的少,而对党员的义务和要求的法规相对较多,落实到位。这就体现在组织部门对党员的服务,特别是民主权利的落实和保障方面的服务就略显不到位了。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所以,要切实推行党务公开,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党员的监督权等等。在党员参与党的组织生活中,切实把中央强调的党员民主权利,以更加细化的准则和条例,落到实处。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回归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强化对党员的人文关怀

党内人文关怀思想是我党具有的优良传统,很大程度上激发各级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的斗志。但从基层现状看,党员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很多,“党员奉献社会、谁来关怀党员”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一问题不解决,会制约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在现实的工作、生产和生活中,党员个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和谐无忧,确实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动力。因此,强化组织对党员的人文关怀,解决好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更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做合格党员的热情。组织上通过定期座谈或家访等方式,定期切实关心干部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实际困难。经常过问、了解干部个人、家庭情况,建立干部定期体检制度和干部健康档案,落实干部休假制度,保证干部有集中的休息、放松和调整的时间。创优环境,促进干部干成事,减轻基层干部压力,创造良好的激励条件和宽松的工作氛围来发挥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通过强化党性教育、加强党员管理、落实党员权利,回归党组织对党员人文关怀的传统,党组织这个“党员之家”的感受由然而生。党员增强了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作风自然发生根本性转变,必然会做到“神形兼备”。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
处理干群关系不能忽视基层干部之痛
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广州样本”
多为基层干部解解压
基层干部形象不可污化
一起请个“放心假”
关于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设探索
给予“粮食”和“舞台”
要严管更要厚爱
给基层干部多些关爱
基层培训要有“乡村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