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目录学

2018-10-20 11:05张道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目录学治学源流

张道锐

在古代汉语中,目录是目和录的总称。目录学是一种关于文献的整理、归类,版本的考证和辨伪,读书的方向和门径,学术的源流和变迁的学问。早在汉代,目录二字就已作为一个名词使用。《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堪称目录的开山之作,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图书分类体系。《别录》和《七略》的出现,第一次建立了我国目录学的方法和理论,为此后整个封建社会目录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向父子之后,班固所撰《汉书·艺文志》开史志目录之先河,由魏征、李延年等编纂的《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它实际包括了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载的现存图书,可以说是对唐以前的图书状况进行了一次总结。唐宋时期,私人藏书兴起,出现了多种私著目录,宋代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与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是著名的两种私家藏书目录。南宋史学家郑樵所作的《通志·校雠略》则是第一部研究目录学的专著,书中提出了明晰的图书分类思想,对我国古代目录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清代是中国目录学的总结时期。纪昀等编写的《四库全书总目》,凡200卷,刊载书籍提要万余种,是中国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乾隆以后直至民国,目录学理论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目录学成为学者读书治学入门的“显学”。

首先,目录学的价值体现在图书文献的整理考辨上。著名目录学家余嘉锡在《目录学发微》中,总结了目录学在考辨古籍上的六种作用:一曰以目录著录之有无,断书之真伪;二曰用目录书考古书篇目之分合;三曰以目录书著录之部次定古书之性质;四曰因目录访求阙疑;五曰以目录考亡佚之书;六曰以目录书所载姓名卷数考古书之真伪。由此可见,目录学对于典籍的收藏、流传、考证、归类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目录学对于古今学者还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一是“即类求书,因书究学”,也就是学者黎锦熙所言“我国目录学之功用,首呈现于读书指导”,为学者提供读书治学的门径。我国的典籍卷帙浩繁,要进行某一学问的研究,如果没有明确的书目作为指引,正如唐代目录学家毋煚在《古今书录序》中所说,为学者就会如“孤舟泳海,弱羽凭天,衔石填溟,倚杖追日”。反之,如果有好的目录书,“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悉词”,就会在治学的道路上形成明确的方向感,事半功倍,“将使书千帙于掌眸,披万函于年祀”。对这个问题说得最为清楚的应该是张之洞了。张之洞为指导人们读书,特地编就《书目答问》,且特意强调:“读书不知要領,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今为分别条流,慎择约举,视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又于其中详分子目,以便类求。一类之中,复以义例相近者使相比附,再叙时代,令其门径秩然,缓急易见。凡所著录,并是要典雅记,各适其用,总期令初学者易买易读,不致迷罔眩惑而已。”比之于当代人治学,也就是在确定研究范畴和核心概念、明确了研究方向后,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检索图书馆的目录和工具书,查找期刊论文索引中的有关类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然后有目的地逐项阅读,必要时还要做好文献综述。

最后,有助于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章学诚总结了一千多年来的书目工作实践经验,吸取了历代目录学家的思想精华,认为,目录的作用不仅在“部次甲乙,取便稽检”,还在于展观文化学术的源流、派别,从而在《校雠通义》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目录学的主要职能———“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辨章”和“考镜”都是指图书资料的分类、著录、解说等必须与学术史相结合,要从史学的角度完成文献内涵的定位。也就是说,目录学考证作者生平事迹、版本流传、真伪及史料价值,通过揭示文献的思想内容和作者在学术方面的成就、流派及师承渊源,来阐明学术思想的源流和发展情况,从而达到“即类明学,由流而溯源”“条别源流,治百家之纷纷”的作用。

猜你喜欢
目录学治学源流
呼唤21世纪的新目录学——柯平教授访谈录
萧公权的治学转向
分期付款
“啸”的源流
本帮菜之源流考
“干” 字源流浅析
教育家朱九思的治学观
《孟子》在我国目录学中的地位变迁及原因
对目录学20多年来的探索与追求——评柯平教授的《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
治学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