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方 刘彦汝
摘要:通过2004—2015年广东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2个东道国出口贸易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回归,结果表明东道国的GDP、发展水平、市场开放度等与广东对东道国的出口额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距离因素对现代贸易的影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港澳两地作为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区位中介,其贸易额对中国与东道国建立自贸区的影响作用非常明显。提出港澳在作为区位中介的历史基础上,广东要明确打造更高层次贸易平台,积极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粤港澳贸易网络化平台。
关键词:引力模型区位中介贸易平台广东出口
一、引言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广东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有责任和义务继续发扬海上丝绸之路精神,担负起丝绸之路的复兴与发展,因此应更加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发展与合作。在面临亚欧贸易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广东协调和加强与不同国家的贸易合作,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与亚欧国家间的互联互通与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区域经贸协同发展已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贸易影响因素理论角度而言,肖文(2012)[1]认为双边服务贸易额与两个国家的GDP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等有密切联系。从广东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情况而言,杨瑞秋(2014)[2]认为广东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与非洲及北非的贸易量居全国各省之首,应加强保持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贸易中介角度而言,刘慧和綦建红(2018)[3]认为贸易中介具有“缓冲器”和“推动器”双重身份,对我国出口十分有利。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提出港澳作为区位中介的历史角色,要打造更高层次的粤港澳贸易平台,使其在广东打造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若两个国家同属于一个贸易平台,则贸易往来会更密切,因此也应重视与其他国家贸易平台的建设,以确保广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够更好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其结论具有较强的建设性、可行性和针对性。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描述
贸易引力模型的思想和结论可以表示为: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贸易流量等于两国潜在贸易量除以阻抗或距离因素,因而贸易规模越大、地理位置越接近的国家之间,贸易量就越大。简单双边引力模型可表达为:
基于公式(3),我们为降低遗漏变量事件发生的概率,本文总共选取了东道国GDP、东道国人均成本、东道国雇员报酬、东道国的发展水平、东道国的市场开放度、属于哪个洲、与中国的距离、是否与中国相邻、是否與中国同属于一个贸易集团、是否与中国建立自贸区、与港澳地区的出口贸易总和等11个解释变量。本文用东道国真实GDP作为市场规模的代理变量。人均成本反映一定时期内按人员计算出的成本情况。东道国雇员报酬间接反映东道国劳动力的消费水平。而东道国发展程度反映了东道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市场开放程度则反映了东道国的外向程度。选用东道国与中国的距离作为运输成本的代理变量。选用是否与中国同属一个贸易集团以及是否与中国建立自贸区作为是否受优惠政策影响的代理变量。港澳的出口贸易总和反映的是港澳的出口贸易对全国贸易的贡献度。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跟经验假说我们又将公式(3)进一步拓展为:
三、模型实证与结果分析
(一)模型基本分析:引力模型
本文选取2004—2015年中国对2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的面板数据。广东对其商品贸易的出口额从《广东统计年鉴》中获得,东道国GDP、东道国人均成本、东道国的发展水平等从世界银行数据库中取得。与港澳地区出口贸易总和从《香港统计年鉴》和《澳门统计年鉴》中取得。国家或地区i的发展水平依据世界银行2012年划分标准,发达国家表示为1,不发达国家表示为0。
为保证数据的质量,得到更加客观可靠的数据,本文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来探讨控制变量对广东与东道国的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通过基本模型实证分析 由于模型及模型数据较多,此处不一一列举。,对四个模型回归结果对比发现,模型(1)最大的问题是距离因素不显著,严重不符合预期,是否与中国相邻这一因素的系数为负。 我们在前三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变量a8数值均为零,并且不显著,因此我们怀疑变量a8与变量a2产生了多重共线性,并在后面回归中用lna8代替了lna2。据观察,模型(1)中指标“是否与中国同属于一个贸易集团”与“是否与中国建立自贸区”产生多重共线性,两者重合部分很大,同时采用这两个指标意义不大,因此本文剔除是否与中国同属于一个贸易集团变量,用模型(2)做出回归。模型(2)距离因素仍不显著,但是否相邻这一指标显著性加强。
考虑到可能与东道国GDP存在比较强的相关关系,因此本文考虑东道国发展水平变量得到回归(3),看修正结果是否可以改善模型。在模型(3)估计结果中,发现各个解释变量基本符合预期,但东道国雇员报酬相关性仍为零,对课题研究没有明显的数据贡献,故决定在模型(4)回归分析中去掉这一指标,最终实现模型(4)的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在模型(4)估计结果中,发现各个解释变量系数符合预期符号,东道国GDP和东道国的人均成本再取对数后在1%和5%的水平上都是显著的。是否与中国相邻(是为1;不是为0),东道国的市场开放度(openness),属于哪个洲(1为亚洲,2为非洲,3为欧洲)以及变量港澳出口贸易总和取对数后在1%水平下都是显著的,是否与中国建立自贸区(是1,否0)在10%的水平下也是显著的。因此,综合考虑以上四个模型的分析,本文最终选定的模型(4)作为本文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东道国的GDP与港澳出口贸易总和等与广东对东道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呈正相关。对比前四个回归分析结果,我们发现距离因素不显著,是否与中国相邻这一因素的系数为负。这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不断便捷化,贸易受距离影响越来越小,因此与传统贸易规律不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与广东贸易的关系受距离的因素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减弱。
(二)模型扩展分析:中介与平台
为进一步探讨广东对东道国的进出口额的影响因素,接下来对模型进行深入扩展分析,通过后四个模型分析港澳对东道国的出口对中国与东道国建立自贸区是否具有重要影响,以及中国与东道国建立自贸区与否与广东对东道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是否具有相关关系。
因为a2与a8可能产生多重共线性,在模型5中,我们用lna8代替lna2。回归结果如下:
我们发现,从模型5和模型6我们都发现广东对东道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与我们预测的东道国市场规模、东道国的外向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从模型6可以看出,港澳对东道国的出口对中国与东道国建立自贸区具有重要影响,在10%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是否与中国同属于一个贸易集团、是否与中国建立自贸区两个变量也与广东对东道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为了考察港澳对东道国的出口对中国与东道国建立自贸区发生的作用是否受到了东道国是否在亚洲的影响,我们又做了模型7和模型8。相对于模型5和6,我们在模型7和模型8中加入了关于港澳出口贸易总和与是否与中国建立自贸区两个变量的交叉项,用来检验中国与东道国的贸易额是否会受到港澳对已与中国建立自贸区的东道国出口影响。我们发现,若东道国在亚洲,则港澳对东道国的出口对中国与东道国建立自贸区的影响非常大,在1%水平上显著,拟合度达0.681。由于港澳对东道国的贸易往来与广东对东道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港澳对东道国的贸易往来对中国与东道国建立自贸区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可以推导出:中国与东道国建立自贸区与否与广东对东道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也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四、政策建议
近年来,国家间合作交流加强,“一带一路”的倡议的提出更是推进了国际间各方面交流的进程,广东积极进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了广东与亚欧主要国家间贸易额的稳步增长。基于以上模型研究和综合分析得出的重要结论,为更好地发挥广东省优势平台效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第一,明确定位港澳中介,打造更高层次贸易网络化平台,促进广东出口增长。第二,构建和完善区域性质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自行构建区域性质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努力推动各类合作平台建设,加快建立适应经贸合作的体制机制,拓展对外合作平台。 第三,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成集聚效应,实现粤港澳自贸区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协同共赢。发挥广东“南大门”的地理优势,推动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合作,将广东自贸区的发展与环南海东盟国家的人力资源、资本、技术、经营、市场充分对接,有效整合,抓住机遇的同时创造贸易机会。第四,加大顶层设计,强化与沿线国家友好合作与往来。通过政府官方、半官方以及非官方等多种形式互访,将广东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紧密联系起来,降低贸易往来交通阻碍,共同改善广东与沿线国家之间沟通交流的基础设施,逐步构建连接廣东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
参考文献:
[1]肖文.基于引力模型的服务贸易决定因素分析[J].企业经济,2012(04):5—9.
[2]杨瑞秋.丝路贸易 北非为重[J].广东经济,2014(05):32—35.
[3]张琪如.“一带一路”:“逆全球化”思潮下的中国方案[J].中国经贸导刊,2017(26):15—17.
[4]刘慧,綦建红.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出口:贸易中介是缓冲器还是推动器?[J].世界经济研,2018(04):60—74,136.
[5]李大伟,金瑞庭,胡文锦.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对要素禀赋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8(05):8—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