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怎一个“细”字了得

2018-10-20 11:26卢青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祥林嫂细节文本

卢青

曾几何时,语文教学呈现出思想百家争鸣,教法百花齐放的格局,这对于学术语文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基础学科的教学和中学课程目标来说,却未必不是一件坏事。正所谓褪尽繁华,沉淀精华。当语文人重新理性、冷静地审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课程教学的目标后,我才发觉诸如赖瑞云教授在《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中提出的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文本解读”,恰是抓住了语文学科的命脉,使语文学科重拾“文脉”,回归“正道”,走向“人文”。

赖教授经典语录:

“文本解读首先涉及文本阅读,在教科书中就是课文阅读”。

“文艺作品的首要功能——审美功能。首先人们必须感受到美,并被美深深地吸引后,在愉快地享受了美之后,才能认识社会和接受教导。”

“审美自失是优秀读物的最基本的真实阅读状态。无害快感、有益快感、高尚快感都属于审美快感,审美自失是审美快感的极致状态。”

“审美自失的深层原因——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之秘妙。犹如叔本华之自失于对象之中。”

“心中有包括:表层共鸣,深层共鸣;笔下无包括:不朽文字,唯作者捕捉到的须臾之物。”

“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之秘妙的三组关系:熟悉感与陌生感,内容与形式,感性与理性(浅层直觉与深层直觉)”

赖教授在书中对“文本解读”的概念和特性做了详细的阐述,同时选取了诸如:老舍的《想北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社戏》《祝福》等经典名著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文本解读”示范。例如对“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一句中“仍然”一词的解读,就很有意味。按道理说,祥林嫂改嫁给贺老六之后,应该改名叫“贺老六嫂”,为什么还叫“祥林嫂”呢?其实,这是对封建礼教的隐秘批判,第一任丈夫便有女人的终身命名权,只有第一任丈夫才算数,所谓“好马不配二鞍,烈女不事二夫”。孙绍振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鲁迅之所以不让祥林嫂想改嫁的原因就很清楚了,就是要通过她的处境来显示三个不讲理:夫权是不讲理的,族权是不讲理的,神权是不讲理的。要寡妇守节这一套完全是野蛮而又荒谬的!”这就是文本的细节处。文本解读至此,至少已回归语文的本位,体现了语言的本色。欣喜之余,疑惑又生:赖先生提出的“文本解读”似乎是为语文教学设定了一个美丽的起点,然而它的终点通向何处,起点与终点之间又会生发怎样的生命之花却未尝可知。于是便试做揣测:

一、主体细读

《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中对多篇名著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解读,从语言的角度看,几乎已达“细”之极致,然而体现的不外乎是解读主体“师”之细读,学生大多数时间仍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细读”。因此能否激发学生的“细心而读,细致而思”仍是“文本解读”之中的一处空白,当然这与学生的基础、心智、阅历有一定关系,但是却不能成为我们忽视它的借口。例如在教授《雷雨》一文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学生对文中三十年前的那段记述产生了两种针锋相对的看法。双方各持己见,认为自己很有道理,这时,我适时地提醒,在你们各自的依据中有没有忽视的反常举动。认为“假意”的学生很快地在文中找到了“年三十晚”“第二个儿子”“才三天”“大雪”等细节,他们提出了新的依据——一个正常的人怎么可能做出在年三十的下着大雪的晚上,儿子出生才三天,就将自己心爱的女人赶出家门的事情呢?你们难道做的出来吗?请你們回答。这时对方学生哑口无言。于是他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唯有泯灭人性的人才能做出非人的行为。因此,周朴园的人性中唯有利而没有情(爱),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自欺欺人、掩人耳目的卑劣行为。因此,我觉得“文本细读”更准确地讲应该是如何激发学生细致地发现这些值得玩味的“细节”,这样的解读,才更能彰显“以人为本”的学科旨趣。

二、文本深读

文本解读自然离不开“细节”与“深度”,“细”更多的是生活细节,“深”则指向思想精神。如果细读仅仅停留在面上的广度,而忽视了思想的深度,那么,无论怎么解读都很难触及文本的精髓和人物的心灵。而这也往往是考验教师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关键。有些文本看似细节很多,但是滥读细节往往得不偿失;如能其一处,深读细品,便能一窥究竟。例如在教授《雨霖铃》一词时,学生围绕词中“多情”一词展开了深入的解读:离别情、离愁情、离恨情、失意情、失志情等等,从眼前到过去到未来,从生活困境到生存困境,从人生理想到人格精神,学生由一个“多情”引发的深入解读姑且不论是否恰当,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思维完全打开了,学生的思想已不满足于表象的感受而更愿意深入文本和作者的心灵,这难度不是语文教改的目标吗?

“文本解读”已非新词,但却新意不断,只要我们真正潜心文本,参悟语文教学之道,虽非名家之言,却有名家之风,何乐而不为?

文本解读,怎一个“细”字了得!

★作者通联:浙江临海市台州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祥林嫂细节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