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评述

2018-10-20 01:56李从刚王雯岚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评述商业银行

李从刚 王雯岚

摘要: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和提升银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不要引入以及境外战略投资者能否真正帮助中资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银行竞争力一直是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热点话题。文章对近年来研究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效应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从“引资”“引制”和“引智”三个方面分析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和绩效的作用机理,并考察了这种影响在不同公司内外部环境下的调节效应。最后,我们在对已有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境外战略投资者;商业银行;评述

一、 引言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入世之后,面对国际化要求和银行业竞争现状,中国政府对银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确定了“财务重组——战略引资——公开上市”的改革路径。其中,直接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虽然暂时改善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优化银行的治理水平。在国际竞争的压力下,中国银行业不得不加快改革步伐,因此战略引资成为我国许多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内容。姚铮和汤彦峰(2008)分析了我国第一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上市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的案例。新桥投资收购深发展股权之后,深发展改善了资产结构和风险承担水平,表现为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流动性比例的上升、风险迁徙指标和风险抵补指标的优化。新桥投资通过“挤水分”帮助深发展改善了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姚铮和汤彦峰(2008)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分析收购带来的公告效应,认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增加了公司价值。但是收购的长期市场效应并不明显,深发展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在同类银行中处于低位,让人对境外战略投资引入效应的可持续性产生怀疑。

国内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目的可概括为“引资”“引制”和“引智”。“引资”是通过引入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引制”是引进公司治理体制,改善股权结构与风险管理机制;“引智”是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经验与技术。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实现上述三个预期目标,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我们从“引资”“引制”和“引智”三个方面分析梳理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和绩效的作用机制,并考察了这种影响在不同公司内外部环境下的调节效应。最后,我们在对已有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本文以下内容组织如下:第二部分梳理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通过“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第三部分对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引制”作用机制进行了评述;第四部分分析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引智”机制及效果;第五部分研究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调节效应;最后对全文进行评述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二、 “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银监会于2004年2月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要求商业银行最迟在2007年1月1日达到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的要求。相比于依靠自身发展积累银行资本金,通过“引资”引入境外战略投资是商业银行扩充资本金、达到监管要求的资本充足率最为快速有效的方法。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战略引资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引资实现了较好的短期效果。

朱盈盈等(2010)对我国19家商业银行进行战略引资前后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发现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平均提高了2.5和2.4个百分点,“引资”对银行资本扩充的效果显著,充足的银行资本金为今后业务发展和扩张奠定了基础。

杨有振和赵瑞(2008)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论述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实证研究样本为10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2003年~2007年的面板数据。研究结果显示,2003年~2005年境外战略投资对银行净利润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在2005年以后境外战略投资者投入资本总额与银行的净利润呈现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说明引入外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盈利水平。

银行的资本金是银行参与竞争的重要竞争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带来的大量资金对于补充国内商业银行资本金,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 “引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引制”的目标在于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减少政府干预。学者对“引制”成果的评价通常是从股权结构变化、董事会构成变化、风险管理体系调整等方面入手,考察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由于选取指标的差异,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银行的董事会结构趋于合理化,股权过于集中的现象也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时间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指标是否得到改善还有待观察。

陈文哲等(2014)整理了65家中资银行的财务数據与高管薪酬数据,得出境外战略投资者能够提高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的结论。境外战略投资者对薪酬机制的改善是通过优化股权结构与董事会结构途径而实现的。高管薪酬敏感度与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大股东的制衡作用、派驻外资股东董事的比例成正比。另外,陈文哲等(2014)也用银行高管实际薪酬超过其预期值的程度衡量其薪酬过度支付的程度,并且认为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够抑制高额薪酬的现象。境外战略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可能会偏好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盈利状况良好的中资银行。为了解决引入境外投资者的中资银行本身薪酬机制较好所带来的内生性问题,陈文哲等(2014)运用配对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银行自身的薪酬敏感度与薪酬年度变化不会影响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的决策。

张瑜等(2014)对我国17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衡量商业银行的生产率水平并考察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是否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水平与我国行业银行的生产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外资持股比例达到9.5%后,随着其比例的上升,银行的经营效率得到提高。对这一实证结果的解释是,当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水平低于一定比例时,很难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参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因此对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应当适当放开。张瑜等(2014)也对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是否存在时间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外资战略的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外资与中资银行之间的合作需要一段相互磨合的缓冲期,才能从股权结构的改变逐渐深入至治理结构和公司文化的改善,从而提升银行的经营效率。张瑜等(2014)也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了一些处理,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解决解释变量与残差相关的内生性问题,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解决引入外资与银行本身的经营效率之间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通过内生性分析肯定了模型结论的稳定性。

张宗益和宋增基(2010)以13家上市银行2001年至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上市银行的治理指标、安全性、盈利性和成长性的影响。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前后的配对样本检验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股权激励等一系列公司治理状况指标在引入外资后都得到了改善。回归结果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前一期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本期公司治理指数显著正相关,这在说明引入外資在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其 改善治理结构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宋增基等(2009)对8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除管理层股权激励以外的几项公司治理状况指标都得到了改善。联立方程组的结果显示,国有持股比例和负债率越高,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说明杠杆率较高的国有银行引入外资的积极性更高。

也有学者对“引制”的效果给出了不同的评价。朱盈盈等(2010)分析了2006年底前完成战略引资的19家中资银行的样本数据,认为其效果目前并不显著。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得到提高,体现在成本收入比的下降和人均营业收入的增加,但是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却未得到显著改善,不良贷款率和资产利润率没有显著差异。其可能的原因是银行在引资之前已经进行了自我整改,包括不良资产剥离和财务重组,使得引资对资产质量改善的效果不明显。战略投资者的股权比例受到监管层的严格控制,缺乏参与并帮助中资银行进行管理的利益激励也是“引制”效果欠佳的可能原因之一。

吴成颂等(2017)对我国62家城商行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考察境外投资者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银行不良贷款率反而较高,并且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银行引入外资后并没有起到对风险的约束作用,没有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

四、 “引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引智”的目标在于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业务文化。由于难以量化公司治理技术方法的学习,且引入外资时有关提供公司治理经验的具体协议内容对外界保密,“引智”在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三大目标中相对难以衡量。但是也有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陈文哲等(2014)提出了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合作内容中是否包括公司治理这一虚拟变量,用以衡量我国商业银行是否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先进公司治理经验。实证结果表明,通过获得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我国商业银行的高管薪酬绩效的敏感度得到提升,过度支付情况得到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银行高管的薪酬体系更为合理,能够更好地对高管进行激励和约束,缓解委托代理问题。

朱盈盈等(2010)认为“引智”在于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其成果体现在业务结构的优化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上,因此将零售业务比重和中间业务收入作为衡量引智效果的指标。实证结果显示,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使中资银行的零售业务比重和中间业务收入显著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理念出现转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给了银行业转变业务结构、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的机会。境外战略投资者拥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电子银行业务、国际融资结算等中间业务也是中外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这些合作内容也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经济效益。

五、 调节效应

在研究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影响的过程中,一些学者讨论了对引进外资的效果产生调节效应的因素。

吴成颂等(2017)研究引入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城商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时,发现女性董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境外投资对不良贷款率的负面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女性董事的比例与不良贷款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其拐点出现在16.68%。女性董事占比达到这一比例后,将对银行风险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一般认为,女性偏向风险厌恶,董事会中女性比例较高能够起到董事会构成多元化的效果,提高公司的决策水平。

张瑜等(2014)通过设置外资持股与银行所有权性质虚拟变量的交叉项,考察在不同所有权性质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境外战略投资对银行经营效率的改善不会因银行所有权性质不同而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无论国有银行或非国有银行都会受益于外资引入的溢出效应,提高经营效率。

虽然一些文献讨论了股权结构和高管特征的调节效应,但还不够充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还应该考虑其他不同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发现,制度环境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变量,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还能通过调节效应间接影响其他变量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

六、 评述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文从“引资”“引制”和“引智”三个方面分析梳理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和绩效的作用机制,并考察了这种影响在不同公司内外部环境下的调节效应。从“引资”的角度来看,境外战略投资者资本的注入显著改善了我国商业怀疑的资本充足率。银行的资本金是银行参与竞争的重要竞争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带来的大量资金对于补充国内商业银行资本金,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肯定“引资”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局限于银行资产负债表表面的美化。如果缺少论述外资引入是通过哪种影响机制改善商业银行的绩效,很难说明是外资引入达到了改革目标还是单纯靠资本注入实现业务扩张。因此,对“引制”和“引智”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引制”效果的分析方面,不同学者对选取的指标不同,导致研究结论也有一些出入。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后,短期内通过派驻外资股东、对大股东进行制衡等途径改善了公司治理状况。然而消化不良贷款从而实现资产结构的改善需要一段过程,盈利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以往的研究由于窗口期较窄,研究样本量较少,结论的稳健性有待考证。已有文献涉及“引智”效果的分析较少。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我国商业银行后,通过派驻咨询人员、承担员工培训工作、提供专业领域的技术支持、开展新领域业务合作等途径输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学者们提出的指标不能较为全面地反应知识输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对“引智”效果的分析可以更加细化,重点关注体现银行业务创新能力的指标。

以往文献对内生性问题的处理也不尽完善。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银行往往是公司治理机制相对完善、经营绩效相对较高和战略布局积极进取的银行,因此仅仅得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和银行经营行为和绩效的相关关系并不能准确识别为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很好地解决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与银行本身绩效指标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得出的结论将存在样本选择性偏差。此外,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还应该考虑不同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者们目前对调节效应的分析也还不够充分。例如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考虑,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发现,制度环境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变量,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还能通过调节效应间接影响其他变量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

参考文献:

[1] 吴成颂,周炜,王浩然.境外战略投资者能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吗?——来自城商行的经验性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7,(5):56-65.

[2] 陈文哲,郝项超,石宁.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的影响——基于我国商业银行数据的分析[J].金融研究,2014,(12):117-132.

[3] 张瑜,殷书炉,刘廷华.境外戰略投资者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吗?[J].经济评论,2014,(2): 139-149.

[4] 张宗益,宋增基.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中国上市银行的效果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6):106-114.

[5] 何蛟,傅强,潘璐.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J].中国管理科学,2010,(5):49-57.

[6] 朱盈盈,等.引资、引智与引制: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8): 70-80,105.

[7] 姚铮,汤彦峰.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提升了公司价值——基于新桥投资收购深发展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9,(S1):94-102,133.

[8] 杨有振,赵瑞.国内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效应: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8,(10):38-43.

[9] 朱盈盈,等.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背景、争论及评述[J].管理世界,2008,(1):22-37,56.

[10] 宋增基,徐叶琴,陈科.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前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征比较研究[J].管理评论,2009,(4):26-33.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作者简介:李从刚(1989-),男,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与金融风险管理等;王雯岚(1995-),女,汉族,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管理等。

收稿日期:2018-05-12。

猜你喜欢
评述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浅析智力资本的测量评价方法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评述
《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评析与完善
中美贸易摩擦形成原因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