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正在进行

2018-10-20 10:13曹权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教育工作者作业

曹权

2018年4月16日,自治区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推迟全区中小学生到校时间的通知》,《内蒙古教育》编辑部随即安排了相关采访报道,并在该刊第五期刊发了题为《一场与应试教育的博弈——关于“学生到校时间”的采访手记》的新闻述评。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展开了对校外补习机构的明察暗访。6月22日,学校微信群又转发了自治区教育厅关于禁止炒作高考状元,禁止宣传高考成绩的通知。这一系列的工作,让一线教师和学生看到了国家、政府向应试教育宣战的具体行动,看到了教育回归常识的一线生机。

但是,这仅仅是“一线生机”。

经过几十年的发育,应试教育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绝不是发几个文件就可以解决的。即使有部分教师认为早该如此,但地方及学校的领导不买账,或曰不愿买账,因为这事关政绩;家长不买账,因为这事关孩子的前途;甚至,好多学生也不买账,他们同样认为,这会影响他们在考试中的实力。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补救”措施——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缩短了,但学期被延长了,假期缩短了;学校提倡走读生早晨六点半之前到校,六点半之前学校大门为走读生敞开;原先走读或租房陪读的学生,纷纷提出住校的要求——因为住校生可以上夜自习,可以提早进教室学习。

校外补习机构被调查之后,不論是否合规,工作似乎都还在开展,只不过有了开展是否“正常”的区别——不符合规范的,牌子摘掉了,大门关上了,但大门里边的活动一如往常。高考成绩公布之后,不让拉横幅,出红榜,那就在微信圈里转发,甚至,实现了跨地区宣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而且,现在政府部门出台的种种政策,还没有触动应试教育中更为核心的问题。在校时间过长,这只是学生学业负担沉重的表象之一,其实质是大量的课后作业。笔者曾经在所在城市选取了三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初中学校做过一个调查,不包括常规作业——如写周记、默写单词、网络学习等每天或每周都要完成的固定内容的作业,学生平均每科有两至三种教辅资料,多的达到五种。教师布置作业,不是以“题”为单位,而是以“页”为单位,甚至,有的教师干脆把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科代表,由科代表每天告诉学生完成几页练习册(因为每天完成的页数大体相同),美其名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和能力”。很多家长反映,各科作业累加起来,学生回家以后,即使抄答案,也得抄到深夜十二点左右。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尤其严重。其直接后果,一是“培养”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进而使学生完全丧失了思考的能力;三是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之中,从未尝试过自主的时间和行为的管理,丧失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为了结果可以不择手段”的意识,基本丧失了是非判断的能力。这些后果中最核心的,是思维能力的丧失,其他三方面的后果都与此有关。不少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不升反退;谈到成功的标志就是当大官、挣大钱、开豪车、住豪宅;谈到当前的“减负”普遍持反对态度,认为“减负”就会影响他们的前途……

所以,缩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目的是要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让他们的身体能够健康发育,但如果不能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改变的只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地点,并不能改变学业负担沉重的现实;而且,心智的健康发育,是与身体发育同等重要的问题,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必备的公民意识,都需要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去养成,而这种养成,不是靠不分昼夜地刷题、做练习完成的。我想,这才是国家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旗帜鲜明地反对应试教育的应有之义。

但是,这个过程肯定是漫长的,而且是艰难的。就现阶段而言,这是最高决策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挑战。在由应试教育主导的学生课业负担这个沉重的包袱中,包裹了个人的前途、家族的荣誉、教师的晋级、领导的升迁乃至书商的生计、企业的效益等等难以数计的内涵,这岂是教育一家可以解决得了的?而且,反对应试教育,减轻课业负担,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多数教育工作者并没有行动,因为他们不愿意行动——就一线教师而言,考试成绩直接关乎他们的命运,而学生课外的时间是一个定值,哪个学科占用得多,这个学科的成绩就相对地要好一些,而布置课后的作业,是占有(是否“有效”姑且不论)课余时间最为简便易行的方法。在他们的背后,还有学校甚至部门和地方领导的支持与肯定,有的领导甚至为此找到了最有力的理论依据: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他们在运用这一理论的时候,可能完全没有考虑,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努力才叫奋斗,否则,就是蛮干。解决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教育系统内部尚且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又何谈深入、广泛?

博弈,正在进行;是否“永远在路上”,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教育工作者作业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减负背景下学困生课业负担问题反思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过重课业负担”是概念,还是判断?——针对“过负”概念及其直接目的的探讨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