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厚军 康秀云
摘 要:学科体系的合理构建对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与定向作用。知识体系、活动体系、组织体系及规训体系构筑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四个着力点。知识体系建构上,要遵循学科知识内在生成的逻辑规律,加强外在知识传播的载体建设;活动体系建构上,要构建学科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的贯通机制,实现比较研究活动中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组织体系建构上,要推动学科的内在建制,加强学科的社会建制;规训体系建构上,要形成专业人才培养制度、设立学术讲座制度及完善学科建设制度。
关键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建构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3.014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3-0068-05
学科体系是一种对知识世界结构化、体系化的分析方法,也是一种对知识加以分类、集约的学科分类制度,主要有知识体系、活动体系、组织体系及规训体系四种存在方式。①学科体系自身葆有发展性的内涵和建设性的张力,彰显着科学、学问、知识及建制的理论魅力与实践品性。学科知识体系建构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要义,学科活动体系围绕学科知识体系而开展,学科组织体系以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为纽带而建立,学科规训体系围绕学科的知识体系、组织体系和活动体系而构筑。可以说,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实质是学科存在形态的进步,这种进步并非某一种存在形态单向度的具体发展,而是具有知识性、活动性、组织性和规训性的学科形态相互联结、协同并进的整体发展。因此,建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我们要认识和把握好学科体系建设的知识体系、活动体系、组织体系及规训体系四个着力点,以实现学科的整体跃进、深层创新和持续发展。
一、知识体系建构:学科建设的核心要义
学科伴随着知识的生产、积累、传播与分化而产生。学科就其本义而言是一种制度、建制及规训的方式,是特定历史时期一定知识发展、传播所形成的规范化和专门化的知识体系,既包含一般意义上知识分支的意蕴,又含有制度化学科发展的意味,前者侧重学术發展的内在逻辑支撑,后者强调外在制度与组织形式的建设。学科体系是一种对知识世界结构化、体系化的分析方法,也是一种对知识加以分类、集约的学科分类制度。学科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功能发挥和作用彰显的重要依据与动力源泉。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是由建立在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具有一定逻辑关联的概念范畴、命题理论、判断推理和内容模块等组成的符号系统,集中表征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涉及到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原理、国别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介绍和系列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等内容,表现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体系、论文成果及课程体系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支撑作用与建设意义。这一知识体系是从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习和研究的基本知识,具有独特的学科蕴含,共同组成一个有别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独特知识体系,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一门具有深刻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独立分支学科。
知识体系构建是一门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举目之纲与掣衣之领,始终处于学科建设的中心位置。对一门新兴学科而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应当以围绕研究对象展开相关学科基本知识理论的研究为基础,因为作为一门独立成熟的学科应该有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之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一门学科。当然,在学科知识形态稳固的基础上,还要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开放性特征,以彰显学科知识体系现代化建构的创新与发展。对此,我们要在传统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自觉遵循学科知识内在生成的逻辑规律,有效加强外在知识传播的载体建设,逐步构建起一个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和充满活力的学科知识体系。
遵循学科知识内在生成的逻辑建构。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建构过程,“学科的内在建构路径是问题研究形态→研究领域形态→基本研究范畴形态→学科形态,……建构路径的每一次转换都加大了知识系统化的力度,最终目的是获得一种适合于进行知识生产的复杂知识系统。”[1]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应围绕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展开问题研究与应用研究,通过增进、深化和拓展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特定问题的认识,经由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建构整体研究的完整视域,“使分散化、碎片化的知识产生逻辑勾连,增加学科自身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力争做到哲学层面的抽象与概括,把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与基本逻辑,深入研究学科内部和要素之间的关系。”[2]从而形成学科的概念范畴、命题理论和判断推理等符号系统,最终集聚成学科知识形态。
加强外在知识传播的载体建设。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的传播载体具体表现在教材著作、期刊论文及课程授课等方面,它们承载着学科知识体系的具体形态,承担着传播学科知识的历史任务,要重视对其知识形态传播载体的有效建构。教材著作上,精心设计学科知识体系框架,汇聚学科相关专家学者,凝聚学科知识有益共识,编写一批具有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的教材著作。期刊论文上,强化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遵循学术研究的科学规范,拓展学术研究的领域范围,站位国际前沿与立足本土实际,刊发和撰写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准和高层次的学科期刊论文。课程建设上,基于学生获得感的现实诉求,积极采取研究型参与式教学提升学习兴趣,使用网络教学工具提高学习乐趣,实施课内外教学联动拓宽理论视野,布置挑战性作业提高学科意识,努力把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另外,学界还要积极借鉴和汲取相关比较学科研究的有益成果,适切地运用它们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充实和完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
二、活动体系建构:学科建设的实践基础
活动是人类主体基于共同目标的联结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是基于比较视域的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推动中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政治文明的理解对话和交流互鉴。基于这一学科研究目标的共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展开了系列的比较研究活动,而从活动的视野出发,把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视为一种活动主体在一定社会价值引导下对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双向建构的活动,对本学科活动体系的建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当看到,活动既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也是人与对象世界发生关系的有益中介,还是学科赖以展开学术研究的实践基础。从活动的视角来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活动,它是由一系列主体性活动的具体分化而组成的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即学科活动体系。如“学科知识的研究活动、学科教材的编撰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师生互动中所发生的知识创造活动。”[3]可见,学科活动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复杂开放系统,各种层次、要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统一于学科活动体系之中。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活动可以划分为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就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活动体系而言,我们认为它主要包含学科研究活动和学科实践活动。学科研究活动是学术共同体从事学科知识生产、理论研究和学术创造的活动,它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既可以为学科教材的编撰活动提供知识资源,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理论引领,还可以为学科的知识创造活动提供不竭动力。学科实践活动是学术共同体从事知识传授、理论传播和学术应用的活动,它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践和应用的载体,既可以为学科知识生产活动提供一定场域,又可以为学科理论研究活动搭建有益平台,还可以为学科学术研究创造优良环境。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与应用性较强的比较类学科,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活动体系的合理形式是研究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相互转化。它一方面探寻的是世界各国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另一方面探究的是如何将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或问题凝练有效地提升为理论认识,并在理论逻辑中为其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资源与智慧之思。所以,推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态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学科活动形式,而创新学科活动形式必须紧紧围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总体定位,坚定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立场,依照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属性,遵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规律,否则,这种创新学科活动的形式就要么成为脱离学科边界的“他者”,或是成为无益于学科实践应用的理论抽象。总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活动体系建构是一个复杂系统,它不仅要求各项学科具体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实施,还要求各项学科具体活动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协作,进而形成一个学科活动体系,以规约和训导整个学科活动的开展。
目前来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活动体系建设不容乐观,较之于思想政治教育其它方向的活动仍就处于缺弱状态,学科理论研究活动较为薄弱,学科实践活动亟待加强。面对这种情况,促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活动形态发展和进步,应当着力构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活动与实践活动的贯通机制,实现比较研究活动中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一方面,围绕学科研究对象和问题论域展开学科研究活动探究。如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思考;厘清学科中存在的边界不清和认识模糊问题;对学科基本概念、学科性质、学科意识、研究目标、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的深度探究;追问本学科研究中某些似乎不言自明、不证自明的判断存在和发展的根据与原因,以及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可能、可比及可借鉴性的追问等。另一方面,加强学科实践活动探索,提升学科活动的实效性。我们要在比较研究中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转化为核心、以应用为特色,加强对学科编撰活动、学科教学活动、学科对话交流等活动的实践应用,从而彰显学科活动体系建构对比较研究的理论支撑和现实应用。
三、组织体系建构:学科建设的表现形式
学科以一定的组织体系呈现自身的体系构造,并通过特定的社会建制获得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普遍支持。学科组织体系为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动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体系是以知识生产、理论传播和学术创造为基础和纽带所形成的组织形态系统,主要包含学科知识的组织状态和学科共同体的组织状态。前者多指学科知识的组织体系,后者多指以学科队伍建构的学术组织。学科组织体系建设一般分为内在建制和外在建制两个关键环节,内在建制强调学科共同体观念、规则的建制建设,外在建制侧重学科相关组织的建制建设,学科的内在建制为学科的外在建制提供核心和基础,学科的外在建制为学科的内在建制提供支持和保障,二者相互联系、交互影响。组织体系建构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与表现形式,为学科接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推进组织体系建构应抓住学科的内在建制和社会建制两个关键环节。
推动学科的内在建制,增强学科共同体的学科意识和学科自信。其一,加强观念建设为学科组织体系建构提供认识基础。学界要进一步聚同化异、凝聚共识和统一思想,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的生产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与职能责任,通过围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展开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的实施,增强学科共同体的自觉性与自律性。其二,加强规则建设为学科组织体系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要形成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价值规则,自觉摒弃“价值无涉”的“中立说”或“中体西用”的“独断论”的研究价值取向;要形成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为框架的知识规则,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提供范式规约和智力支撑;要形成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规范为基础的修养规则,形成一批致力于从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忠实学术共同体。另外,学界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突破传统的学术标准和学术规则的限制,汲取其他学科有益滋养,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提供一个更加严谨、专业、自由、开放的规则体系,进而推动学科内在建制发展与完善。其三,加强结构建设为学科组织体系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组织结构建设要着力形成一个代际完整、接续有力的学术共同体结构,尤其是学科人才培养制度和体系的成熟与发展,以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与人力支持。
加强学科的社会建制,提升学科组织形式对学科发展的支撑力。其一,成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协会。尝试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的指导下设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主要负责制定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召开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会议,发布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报告,统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外相关事宜,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常态化发展。其二,建立实体性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机构。以实体性科研机构和人才培养单位为依托的研究机构的成立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识,有利于推动学科规训体系的规范化和正规化。如,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下设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研究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视野与比较研究为制高点,致力于建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与研究范式,为创建兼具中国风格与世界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做出了积极尝试与学科贡献,值得推广与实施。其三,创办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刊物。专业刊物是学科人才培养和学科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也是学科进行内外交流对话的有效平台,对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至关重要。考虑到学科性质和学科功能的特殊性,“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应创办中英文两类专业刊物:中文刊物旨在加强国内研究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凝聚学科共识,提高学科建设层次;英文刊物旨在通过接收国外学者来稿以掌握其他国家或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动态,通过发表国内学者研究成果以扩大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国际影响力。”[4]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建立专门的出版机构以及加强与国外研究机构或出版机构的合作,如,与全球独特的促进中国和华人与世界和他人作比较研究的学术社团——全球比较研究会——合作,其创立《中国比较研究》期刊也是我们向外传播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应予以关注和重视。
四、规训体系建构: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科规训在“本质上是一种规限知识生产和训导学科新人的制度安排和教育实践的集合。” [5]学科规训体系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式和教学模式的形成具有最重要作用,是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的重要保障。其一,知识生产及知识体系的形成离不开相应的建制支撑和制度规约。任何知识的生产、形成和传播都是一定制度安排下的产物,任何学科的学科规训基本都是在一定制度规约框架下进行的,并为学科规训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秩序和组织依托。其二,学科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实践的影响和作用。就教育实践而言,学科人才培养主要依靠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制度来实施学科规训。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是以学科点为依托,基于特定的教育实践,如制定人才培养体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过程、评价人才培养效果等形式来规训学科新人。其三,制度规约与教育实践相互联系、交互影响。一定的制度安排和教育实践会生产出新的知识和训导学科新人,而新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新人又会对社会建设和教育实践进行反向规训,使得学科体系趋向于更有生命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具有丰富的理论张力和实践特色,它是基于一定的制度安排和教育实践来规限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生产和训导新人的体系,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活动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建构与形成。
目前来看,基于规训体系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建构,总体上还存有畸重畸轻的特点,即学界较多关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生产而忽视或轻视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新人的规训。因此,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规训体系建构的当务之急就是在强调基于特定标准和方法进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生产、理论传播和实践应用基础之上,如何科学有效地建立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以推进学科新人的规训和培养。
其一,形成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专业人才培养制度是“通过训练学术传人形成一定的教育模式從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即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以书写、考试、评分等具体的规训手段和一定的教育模式训练学术传人,并由一代一代的学术传人促进学科知识的发展。” [6]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培养制度的统筹和规划应“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要着重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培养评价等相关内容的建设,通过形成较为成熟和制度化的人才培育模式,致力于培养一批兼具世界视野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
其二,设立学术讲座制度。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聘请在比较研究方面具有造诣的专家和学者为专业师生定期举办学术讲座或课程授课,通过学术讲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通过专家学者的理论素养、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吸引更多的学科新人加入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队伍当中。例如,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为专业人才培养所设置的学术讲座制度,按照“最知名国际学府、最顶级研究机构、最权威学术大师”的原则,遴选海外合作研究机构和引智人才,互建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流动站,合作举办了多次专题性国际学术会议(如“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论坛),建立了长期性合作交流机制,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其三,完善学科建设制度。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学术领域,同时也是一门年轻的独立学科,从学科建设制度视角来提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和增强比较学者的学科自信是当前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有效途径。对此,应当完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制度,通过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和完善,以提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制度对学科新人的训导作用。
总的来说,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是其学科化建设的核心价值部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首先坚持‘体系优先的原则,将目的论与方法论、理论性与实践性、整体分析与预见把握结合起来”,[7]着力建构一个具有完整性、知识性、规约性、社会性、科学性和开放性的学科体系,找寻、归纳和总结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整体视域、发展动力及未来趋向,实现学科创新发展和学科知识集成。
注释
① 学界对学科形态体系的划分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如,孙绵涛教授系统梳理了学界关于学科相关问题的讨论并在《关于学科本质的再认识》一文中指出,学科有着一个具有知识范畴的逻辑体系,是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的统一体。杨晓慧教授在《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一文中也指出,促进学科发展应统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三种存在方式的协同共进。可见,学科“三形态说”已有了“合法性”。在此基础上,冯向东、侯怀银等学者认为,学科和“规训”有着密切关联,但在日常学科建设中却被人们所忽视,“学科规训”既是一种知识分类的规则和学科分立的制度,也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知识体系之上的学校教育制度,亦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应该将其纳入学科形态构成体系之中。依循学界对学科形态体系的划分类型,我们认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主要有知识体系、活动体系、组织体系和规训体系四种存在形态。其中,知识体系是学科的核心,活动体系是学科的基础,组织体系是学科的表现,规训体系是学科的保障,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于学科体系之中。
参考文献
[1] 龚怡祖.学科的内在建构路径与知识运行机制[J].教育研究,2013(9):12.
[2] 上官莉娜,黄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研究及其发展进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29.
[3] 杨晓慧.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16.
[4] 杨晓慧.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科理性、本质定位及系统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105.
[5] 赵军,许克毅.高等教育学:一个跨学科的规训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3(8):44.
[6] 李金奇,冯向东.学科规训与大学学科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5(9):82.
[7] 高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前提性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14(6):225.
[责任编辑:张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