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凤娜
摘 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浓浓的母爱和子女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方法。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母爱;培养学生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体会浓浓的母爱和子女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培养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感悟情感(听、想、讲,5分钟)
1.谈话:同学们,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秋菊怒放时,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板题)
2.出示课题:
3.复习文章主要内容讲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作者的遭遇和经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知道,课文记叙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事,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对子女的爱,子女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愧疚。)
4.文章中“好好儿活”一共出现了几次?读后感受到了什么?
5.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腿瘫痪后自暴自弃,但母亲无微不至的關怀,要我好好活,“好好活”这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那母亲的内心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
二、品悟细节,体验情感(想、讲、做、看、小动,15分钟)
1.默读1-6自然段,画出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并想想从这些语句中看到母亲怎样的内心活动?写写批注。
2.合作学习。出示合作要求:
(1)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交流所画的句子和感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呈现出来。
(3)时间为5分钟。
3.汇报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过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相信你们有了更深的体会。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三、品味心声,升华情感(想、讲、做,16分钟)
(一)预设一:品句子: “母亲扑过来………好好儿活”
1.读句子说感受。
2.从哪些词感受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动作词:扑、抓、忍品读。
(1)生:我从“悄悄地、偷偷地”感受到母亲不忍心看“我”反常的样子,但又忍不住不看,体会到母亲的宽容、无奈和担心。
(2)生:我还从“母亲眼圈红红的”体会到母亲强忍着内心的痛苦。
(3)师:你们组抓住了母亲的动作、语言来体会(出示句子1)
“扑”说明什么?(生:母亲情绪激动)“母亲抓住我的手”,抓住的仅仅是我的手吗?(生:不是,她是想让我不要自暴自弃,重新拾起生活的希望)母亲“强忍”的除了哭声,还会有什么呢?(生:母亲强忍着的还有整夜整夜没睡的疲倦,还有身体的疼痛……)“好好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她是要告诉儿子什么呢?(生:她是要告诉儿子要坚强地活下去)
3.指导朗读。
(1)好,请同学们带着你的体会和感情练读这句话,再和同桌互相读读,发现同桌读得好的为他点赞!
(2)指名读,评读,再指明读。
(3)师范读。(师:你们读得字字沉重,句句贴心,老师也来读读。)
(4)全班一起读。(师:你们读得很动情,读出了母亲的心声。)
(二)预设二:品读句子“母亲进来了……”
1.引导学生抓住“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品读。
师:你们组找到的这句话,是抓住了母亲的神态进行描写,母亲的脸为何憔悴?(生:一方面,因为母亲身患重病,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另一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还把全部的心血倾注于我,可见,母亲的爱是多么的无私呀!)
2.体验情感。谁还有补充?(生:你从“跑、跳……一类词”感受到母爱的细心。)
3.有感情地朗读。让我们带上这种情感来读读这句话。(男、女生读)
(三)预设三:品“别人告诉我……”
过渡:母亲的爱就是这么的伟大,直到临死前一刻,嘴里还叨念着:(齐读该句)
1.感受母亲在生命最后一刻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最后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话呢?
2.想象母亲当时的心理(学生展开想象,填补空白。)
3.指导朗读。
师:儿女能不能好好活,是母亲最大的惦记,记住母亲临终前的话也是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师配乐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同学们,请带上对母亲的怀念也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我和妹妹都长大了,懂得了母亲倾注的无私、伟大的母爱,相信他们一定能好好儿活。
6.请你们说说为什么两次提到看菊花?课文为什么用《秋天的怀念》为题?(学生畅所欲言:菊花代表着坚强的品格,因为菊花是在秋天里开的,所以用此为题。)
小结:课文最后一段就是对题目《秋天的怀念》最好的诠释。对秋天的怀念就是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想、讲,4分钟)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作业: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五、板书设计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