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比较分析

2018-10-20 10:57孙慧慧
文教资料 2018年1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孙慧慧

摘 要: 通过对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部分课程内容方面的比较分析,发现“2017版”课程性质表述更精简,基本理念体现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的调整更能体现地理学科的基础性与选择性。

关键词: 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1](以下简称“2017版”),这意味着使用十余年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以下简称“2003版”)得到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3]。本文主要对两个版本课标的部分内容进行比较,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对一些新变化和价值取向做分析,以便更好地领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一、课程性质表述更精简

课程性质即课程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存在[4]。“2003版”和“2017版”的“课程性质”都有两段内容对其进行描述,第一自然段描述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的性质及地理学的作用,第二自然段描述高中地理课程的含义及其作用。在“2017版”的第一自然段中将地理学的“地域性”改为“区域性”,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课程性质保持一致。此外,相比地域性,区域性所指的地理范围更小,这更加符合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某一区域”。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同时也是地理课程的显著特点[5]。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学科基础,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学科未来。地理课程的这两个特点,决定它成为学校培养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和整体观念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5]。在“2017版”的第一自然段中删除了对综合性和区域性内涵的解释文字,共108字,而增加了“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关,体现了地理课程的与时俱进。

第二自然段对于高中地理课程的描述变化较大,整体的语言连贯性更强。首先,在“2017版”中描述“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相较于“2003版”的“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相衔接”,其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使表述更加明确。其次,在“2017版”中描述“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相较于“2003版”所描述的“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宗旨改为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使表述更精炼。另外,在“2017版”中描述“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相比于“2003版”的“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其语言表达更连贯,更强调地理学科特色。

二、基本理念体现核心素养

从整体上看,“2017版”地理课标中的基本理念相比于“2003版”中的基本理念改动较大。如表1所示,“2017版”地理课标中的基本理念有四条,相比于“2003版”减少了一条,并且其每一条基本理念中都含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字样,表明了“2017版”地理课标中的基本理念主要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如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进行地理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的,同时学习方式的使用和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围绕地理核心素养进行的。

表1 “2017版”与“2003版”基本理念对比

“2017版”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创新性。在“2003版”中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基础上,需要更科学地进行地理教学过程设计,需要开展更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利用已具备的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2017版”细化了学习评价体系。“2003版”在课程理念当中提出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但具体评价方向没有明确。在“2017版”的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指出需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目标由三维目標走向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是学科本身的教学目的,是期望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所能达到的智力、体力、道德等方面的最低要求,它是指导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准则[6]。首先在标题上“2017版”课标改动就很大,由“2003版”的“课程目标”改为“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很显然,在“2017版”这一部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部分内容,这是这次新课标改革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如表2所示,通过对比发现,总目标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表述更精炼,但简短的一句话便将修订后的课程总目标的核心点明清楚——注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立德树人为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可以看出,新时代的地理教育在教育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的是素养和品德的培养,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眼前的分数,更重视的是满足学生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

表2 “2017版”与“2003版”课程总目标对比

“2003版”中关于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的,而“2017版”是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角度阐述的,但核心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高度整合与提炼,并以“地理核心素养”的方式体现出来,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地理学科塑造品格和提升能力的价值。课程目标将从过去的三维目标向学科核心素养转变,这是课程目标从“教书”到“育人”的发展,体现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表3 “2017版”与“2003版”课程目标对比

四、课程结构重视地理学科的基础性与选择性

“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结构为新增模块,此模块共有三点内容,分别是设计依据、结构和学分与选课。从这三个名称可看出此模块内容与“2003版”前言部分的第三点“课程设计思路”的内容是相似的。在“2003版”的课程设计思路里面共列数了四点内容,前两点属于课程的设計依据,后两点属于课程结构和学分分配与选课要求。

如表4所示,在“2003版”中,设计依据为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2017版”中,设计依据有三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强调立足实际的社会需求、学科需求和学生需求,重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落实,相比“2003版”,“2017版”描写的设计依据更具有概括性、条目更清晰。

表4 “2017版”与“2003版”课程结构对比

此外,在“2017版”设计依据的第二点中还强调了“在确定课程名称和内容时,综合考虑融入科学发展观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海洋意识教育等”。科学发展观涵盖了可持续发展观,包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相比“2003版”所采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更符合我国的地理课程。其次,强调国家安全教育是因为我国当前面临着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且在2014年4月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原因有关。强调海洋意识教育与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钓鱼岛事件、南海事件等事件有关,这些新增的教育观表示我国课程改革的与时俱进。

“2017版”课程结构改动较大,更加重视地理学科的基础性与选择性。由“2003版”的“3+7”改为“2017版”的“2+3+9”。“2017版”在课程类型上,依旧含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除此之外新增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在选修课程中将“2003版”的选修1的名称“宇宙与地球”改为“天文学基础”,同时还增加了两门新的课程,分别为政治地理和地理野外实习,使得地理学科体系更加完整、学生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更加全面。

“2017版”调整了学分分配和选课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共同必修课程由“2003版”的3个模块减少为2个模块,其学分由“2003版”的6学分减少至4学分,意味着学业水平考试(在“2017版”中为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难度与范围都在降低。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了3个模块共6个学分,其针对的是将地理作为其高考科目的学生,这批学生这6个学分必须修满。此外,对于选修课程的要求是“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而没有明确提出学分要求,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可能抛弃此部分课程内容。从课程的数量角度来看,“2017版”的地理课程内容增加了,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2017版”要求学生学习的地理课程内容减少了。

总之,两个版本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有许多共同点,也具有差异性。一方面,两个版本课程标准有“持续发展”和“一脉相承”的态势,另一方面,“2017版”又有许多创新和突破,这是地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化,符合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龚倩,赵媛.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行动动词的变化[J].地理教学,2013(04):42-44.

[4]马建平,白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比较分析——以“2003版”和“2016版”为例[J].地理教育,2017(S1):39-41.

[5]陈澄,段玉山,钱丽欣.地理:明晰课程性质,提高教学实践品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热点问题访谈[J].人民教育,2012(06):49-51.

[6]姚智慧,赵媛.近十年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研究综述[J].地理教学,2015(12):14-17.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普通高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