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2018-10-20 10:57程芳云
文教资料 2018年16期
关键词:改善对策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因素

程芳云

摘 要: 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关注和研究其课堂学习情况十分必要。由于社会环境、学校、教师及学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思政课堂学习状态总体欠佳。对此,学校必须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引导学生重视课堂学习,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堂学习状态 影响因素 改善对策

课堂学习状态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状态,具体指课堂上的听课、思考及师生互动等过程。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状态和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价值的引领。当前,思政课虽有课外教学形式,但课堂教学仍是主体,所以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关注思政课大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找出影响他们课堂学习状态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对策,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善大学生思政课课堂学习状态,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关注和研究高校思政课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必要性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共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了对思政课教学的总体要求,即“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提出,要把高校强调要把思政课教学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并从对课堂管理、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对教学的具体要求。

根据国家要求和思政课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途径,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吸引力,但学界更多的是从教师教学层面研究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但关注课堂教学主体,研究学生的“学”,“把握教育对象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前提”[1]。

当前关注大学生思政课课堂学习状况十分必要。第一,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当前思政课可以通过课外的实践教学、网络空间的使用提高实效性,但课堂教学仍是主体和常态,大学生思政课的课堂学习状况,如出勤、教学参与、课堂投入、课堂互动等能直接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第二,大学生思政课课堂学习状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如果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就会直接对教师产生消极影响,“教”与“学”之间就不能形成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局面。第三,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必须了解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只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才能有的放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效。

二、影响大学生思政课课堂学习状态的多重因素

当前一些大学生思政课课堂学习状态总体欠佳,具体表现为:一是上课缺课率较高,高年级学生尤为突出。二是课堂上问题行为较多,比如部分学生上课不带教材、不听教师讲课、做与思政课无关的事情,主要包括“玩手機”、完成专业课作业、学习外语、看课外书等。

大学生思政课课堂学习状态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环境和学校的影响。一些人开始重视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功利性的价值观念显示出其影响力。这种价值观念影响大学校园,一些大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功利化倾向,更重视对专业技能培养有实用性的课程,忽视思政课等人文社科类公共课程。同时,当前高校普遍面临就业率的压力,为了让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挂钩,一些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更注重社会现实的需要,重视建设对培养学生技能的专业课程,而对于思政课则重视不够,从对思政课课堂教学规模、教学时间的安排等方面都可以出来。这些做法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某些学生认为思政课没有专业课重要。

其次,教学方面的原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一是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重复性和缺乏针对性的问题。重复性问题体现在两方面,纵向上思政课与中学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存在重复,横向上思政课各门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复。缺乏针对性是指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问题意识,没有针对学生所思所想,没有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如果教师不能全面了解这些重复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影响其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不佳。二是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缺乏突破和更新。多年来,高校始终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但由于受师资力量、教室数量等软硬条件的限制,思政课教学普遍采取大班制教学形式,课堂规模一般都在百人以上,大班教学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以讲授法为主,讲授法容易导致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课堂主体地位丧失,无法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从教学手段上看,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普遍能够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对学生生活、学习的渗透日益加深,顺应这一情况,课堂教学中网络的使用应提上日程。然而从当前情况看,除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水平的限制外,一些教师缺乏网络化教学观念,网络使用熟练程度不高,使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的比例低,传统教学手段仍占据主流。三是一些思政课教师对课堂管理不严格,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松懈、注意力分散。当前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不重视课堂管理的问题,认为大学生基本成年,没有必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课堂管理,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放任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政课课堂学习产生消极态度。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一方面按照自己的设计,有逻辑性地展开教学内容,同时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和反应,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当前大班教学增加了教师课堂管理的难度,部分教师难以兼顾严格管理学生和专注课堂教学这两方面,容易顾此失彼,难以随时把握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并及时做出调整。与此对应,学生在大班课堂学习中容易产生放松心态,导致注意力转移。

最后,学生自身的原因。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5后”,一些学生在进大学前没有形成自觉的自我管理习惯,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校、家庭的外在管理是主要的,且学生几乎所有时间都被安排在学习方面,而大学的整个环境、氛围则较为宽松,学生离家独立生活,与中学反差较大,更强调学生自主安排、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部分学生不能及时转变,加之“95后”大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的环境更复杂,主要是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情况下,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内容丰富、便利的网络环境使得一些喜欢追求时尚的“95后”青年学生有时难以抵制诱惑,从而出现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的情况。此外,一些大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明显增强,思想上不重视思政课,认为专业课对自己的就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思政课没有直接的实用性,出现部分学生利用思政课堂完成专业课相关学习任务的现象。

三、改善大学生思政课课堂学习状态的对策

(一)学校各部门协同合作,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改善思政课学生课堂学习状态应树立全校“协同合作”的观念。学校应创造引导学生学习,特别是认真对待课堂学习的大环境。各高校从党委层面历来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希望教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此要求学校各部门协同配合,采取多方面措施,使学生认真对待思政课学习,比如部分学校为了增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改善学风,各部门配合,开展了多种活动,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等部门联合开展“无手机课堂”的创建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推出相关文章,以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引导学生重视课堂学习。当然这种协同合作采取的措施需要得到切实落实,不能流于形式,同时应有持续性、长效性,最终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学风。

(二)教学模式专题化,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近年来,专题化教学模式成为探索思政课改革的热点。专题化教学“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课程的实效性”[2]。思政课专题化教学要求按照教学大纲而不是按照教材的章节,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专题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问题的选择、内容的整合与专题的确定、教师的备课、授课和专题分配,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

专题化教学模式在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方面的作用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可以解决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和重复性的问题。专题化教学关键的改变在于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不再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各专题的设置主要从课程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现实的热点问题、学生关注的问题入手,一方面可以在纵向、横向两方面避免教学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再仅仅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而是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包括提高他们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回应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切、解答他们困惑的问题,组织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既保证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专题化教学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具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当前以大班教学(100人左右)为主的情况下,传统的讲授法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同时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讲授法使用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否则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走神现象。从已有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喜欢教师教学结合案例、故事、时政要闻展开,在专题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搜集、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制作PPT,穿插使用图片、视频、图表、声音等丰富多样的素材,避免PPT文字较多的情况,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同时,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组辩论、上台演讲,这些教学方法学生较为喜爱,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因为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很多是学生容易困惑的问题,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后查阅资料、课上与其他同学交流,以及教师点评澄清模糊认识。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大都准备充分,讨论认真、热烈;通过辩论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避免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探索性、可操作性的正反两个辩论题,特别注意要选取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教师提前将辩题布置给学生准备,让学生大致学习辩论的流程及规则,同时将合班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选出主要辩手进行对抗辩论,其他同学在辩论过程中可以随时加入辅助本方辩论,教师主持及辩论后的总结和点评,同时进行评分。课堂辩论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这些教学方法可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专注度。

(四)课堂管理常规化,改善学生学习状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良好的课堂管理对于教学活动的展开预期教学成效的取得及教学目标的完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3]。对思政課而言,加强课堂管理尤为必要,因为相比较于专业课程,学生在思想上确实存在忽视思政课学习的情况,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较多,教师进行严格的课堂管理势在必行。严格的课堂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端正学生课堂学习态度,使其认识到学校、任课教师对课程的重视,不能随意地对待,应该认真参与课堂学习。课堂管理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据此调整教学状态。教师通过课堂管理可以及时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果。加强课堂管理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大环境,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课堂教学管理的加强需要多方面措施的配合。首先,学校应制定具体的制度,使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据可依。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投入度,形成良好的学风,学校党委非常重视,教务部门专门出台了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文件,对教师、学生及二级学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比如严格考勤、要求学生在教室前排就座;学生应遵守课堂纪律,不玩手机,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二级学院制定检查方案,负责具体落实,通过教学督导组及时掌握教室和学生课堂状态;最后学校实施课堂教学状态每周通报制度,并作为考评依据。学校文件的出台一方面可以引导教师从思想重視课堂管理,另一方面使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更有“底气”,打消他们的顾虑和矛盾心情。其次,教师应重视课堂管理,并注意管理的方式方法。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育、引导学生注重课堂纪律,加强自我的控制力。这是思政教育本身应有之义。教师的课堂管理要讲究艺术,不能采取强制、生硬的方式。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是“95后”,青年人自我意识强,个性张扬,教师要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上课状态不佳的学生,主要以暗示的方式提醒、以不点名的方式提出正面批评意见,对个别课堂表现差的学生要进行课下交流,令其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爱。同时,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只站在讲台前,而应走到教室的不同区域进行讲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到教师关注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这样可以起到提醒、督促学生认真听课的作用。另外,课堂管理也要与课外交流相结合,课间及课外应及时与学生交流,大致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实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标。

影响思政课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因素是复杂的,因而只有通过学校各部分的协同合作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课堂管理的加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上的“抬头率”、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真正发挥思政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主阵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野田.把握教育对象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前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6):79-82.

[2]侯丽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9):117-119.

[3]白鸥.新时期高校课堂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高教学刊,2015(24):134-135.

淮南师范学院教研项目(2015hsjyxm37)。

猜你喜欢
改善对策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因素
职业教育中的公平问题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