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延雷
摘要:近年来,在经济、文化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社区音乐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民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更是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民歌演唱、民间器乐演奏等各种活动层出不穷,也由此获得了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鉴于此,本文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就社区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安徽阜阳 社区 民间音乐 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1-0165-03
一、安徽省阜陽市社区民间音乐发展现状
安徽省阜阳市别名颍州、汝阴,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为丰厚的民间音乐资源。近年来,在经济、文化整体大发展的背景下,阜阳市社区民间音乐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当下,各种社区民间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以归纳为官方组织和自发组织两种类型。首先是官方组织的社区民间音乐活动。进入新世纪以来,阜阳市多个部门,高度重视社区音乐文化发展,并将目标具体到周、月、季、年,力争“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发展,年年有创新”。其次是自发组织的社区民间音乐活动。社区内不乏众多的民间音乐爱好者,在经过多次活动之后,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团体。如阜阳市文峰社区,就成立了远近闻名的民乐演奏团,包含唢呐、竹笛、二胡、高胡、古筝、琵琶等多种类型乐器,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们,却因为共同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乐团定期排练,并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演出和比赛等,极大地丰富了业余生活。
二、社区民间音乐文化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一)推动民间文化传承
但是近年来,伴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民间音乐的传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民间音乐的传统存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民间艺人也相继离世,正面临着失传的困境。“任何一种艺术,当它不被现实社会所关照,不被演出市场所接纳,不与大众审美相统一,终将会被历史淘汰。”[1]对此国家和地方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抢救和保护民间音乐的政策和措施,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与外部的“输血”相比,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还需要形成自身的造血机制。民间音乐是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所以回归民间才是最根本、最长远的抢救和保护方式。而社区民间音乐活动的广泛开展,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喜欢民间音乐,积极参与到民间音乐的创作、表演等各项活动中来,重新构建起了民间音乐存在和发展的母体,使人们在社区时时都能听到中国民族特有的文化音调。
不仅局限于此,社区民间音乐活动的广泛开展还会产生联动效应,营造文化氛围。比如社区民间音乐活动的开展,会带动社区文化活动场地和设施的建设,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特别是在专业人才的帮助下,活动水平不断提升,知名度越来越高,并走出社区,积极参与社会性演出,让更多人领略和感受了民间音乐文化的特有魅力,营造出了人人关注和喜欢民间音乐的氛围。在传统文化传承遇到困难和危机的今天,社区民间音乐活动的蓬勃开展,则用实际行动为民间音乐在当代的传承开辟出了一个新的传承和发展渠道,也再一次证明了民间音乐的价值和魅力。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曾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意思是说在改变民闻习俗、社会风气等方面,没有比音乐再适合的了。特别是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更与中华民族有着天生的亲近性,在推动社区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对社区社会风气的引领。多数民间音乐中,都蕴含着积极美好的情感和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等。如很多“民歌都是以历史典故、人伦道德为主要内容的,表现出的是对丑恶、伪善的嘲笑和鞭策,对美好、真诚的赞扬和追求。”[2]当社区群众聆听或演唱这些歌曲的时候,自然会产生相应的思考和体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挖掘、整理后推出的一些民间音乐作品,都经过了创作者的加工和改造,在保证民间音乐原汁原味的同时,剔除了封建、落后的内容,堪称是真、善、美的民间音乐精品,聆听、表演这些作品的过程,正是一个感受和弘扬正能量的过程。其次是对社区精神凝聚力的提升。民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其本身是饱含着美好情感的,这种美好情感能够和欣赏者、参与者一起,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置身于这个环境下的人们,也自然会互相理解、尊重和肯定。所以社区民间音乐活动的开展,对于社区社会风气的引领和凝聚力的提升,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所难以比拟的。由此也对社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提高群众审美水平
游戏说是音乐起源学说的一种,具有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也是音乐重要的社会功用。当人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时,可以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获得相应的精神享受和情感愉悦,这也是音乐区别于哲学、政治等其它社会意识形态最显著的标志,这一点在当代社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多数人都背负着或多或少的压力,并缺少合适的释放和缓解渠道,而各种社区民间音乐活动的广泛开展,则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和心理上的放松。群众乐于参与到其中,当全身心投入到欣赏和表演中时,这种愉悦感是其它形式所难以替代的,正是当代社会应大力提倡的减压和放松方式。社区内各种民间音乐活动的开展,其实是一个参与者的“情”和民间音乐活动的“景”相互交融的艺术创造过程,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高度融合的审美心境,审美意识和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丰富和提升。以民间器乐为例,欣赏《夕阳箫鼓》,可以感受到江楼钟鼓、临水斜阳、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的诗意之美,欣赏者一边聆听,一边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幅鲜活的画卷,好像自己正置身于江边,感受着清丽而唯美的意境。演奏《二泉映月》,则能体验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在这忧伤而又意境深邃的乐曲中,不仅流露出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而且寄托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无论是欣赏者还是参与者,都能够获得亲历体验,直接促进音乐中社会感性内容的积累,也由此获得了对艺术、人生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中国古代素有“医艺同源”的说法,诸多音乐治疗的实例也记载于各类典籍中。到了当代,则诞生了音乐心理学、音乐治疗学等分支学科,并将音乐称为是人类心灵的医生。当代社区民间音乐活动的蓬勃开展,也极大的促进了群众的身心健康发展。
从精神方面来说,在喜怒哀乐的表达上,音乐无疑是最佳的方式之一。在音乐欣赏或表演过程中,人们的情绪可以得到彻底的宣泄和释放。传承到今天的经典民间音乐,能够引起人们的感性冲动,并逐渐与人们的即时情绪、个人经历、社会心理等形成共鸣,人与音乐融合为一个整体,使疲惫的大脑得到休息,紧张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放松,提高机体新陈代谢的效率,让人们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从身体方面来说,无论是歌唱、演奏还是舞蹈,都势必会带动肢体的运用。这种多个器官的协调运用,对人体的血液、血压、心律、脉搏、呼吸等都会产生积极的锻炼和舒缓作用,所以有人将歌唱比作是身体多个器官的按摩。又如器乐演奏,各种器乐演奏同样是以肢体的协调运用为基础的,以常见的锣鼓为例,很多群众即便是在寒冬,也要到社区的广场上敲上一曲,一曲演奏完毕,身上已经微微冒汗,展示出了健康有力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见,丰富多彩的社区民间音乐活动,在促进社区群众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同样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文化是人民群众实践的产物。”[3]民间音乐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音乐,既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中国民族审美情趣的代表,所以历经几千年的传承而不朽,成为当代社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则要在政府、社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加快场地设施、人才培养、发展机制等多方面的建设,继续深入推动社区民间音乐的发展,使其积极价值和意义得到丰富和扩展,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挥出更重要、更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红英.关于中国民族音乐推广与普及的思考[J].当代音乐,2017,(01):43.
[2]吴燕.社区音乐文化与高雅艺术相融合之我见[J].音乐时空,2014,(08):184.
[3]易小红.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初探——以宜春市社区音乐文化为例[J].当代音乐,2015,(2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