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课程化,辅导员的工作开始被纳入课程教学的形式规划之中,并从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角度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给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理论与实践》(2014年3月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理论与实践的整体化研究专著,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分析和发展策略
从工作现状来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课程化在一定程度上系统设置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将辅导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益用教学的标准来评估,肯定辅导员的教师职责和教育职能,更具有参考性和科学性。然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却明显比高校的专业教师要琐碎得多,对各种事务性的学生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大学生的心理监督和疏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等问题。因此,当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被纳入教学体系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到它的特殊性,注意到它的整体性规划和教学的统一管理。
从发展策略来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势必会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趋势发展,通过贯彻教育理念和教学方针来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把复杂而多样的事务性工作以更加明确的、精细的、整体性的框架来指导工作,步步扎实推进,以保障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高效运转。除了课程化的趋势以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模式还应当以更加开放、信息化和时代化的方式进行创新探索,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体,运用多样化的手段来做好辅导员的基础工作,让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长效地接受辅导员的教学监督和教学指导。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的多元化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想和文化的碰撞、社会就业的严峻形势以及个体个性化的多元发展都给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輔导员工作模式的课程化。在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大趋势下,辅导员的工作模式也应当随之强化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按照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待遇来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对辅导员的理论工作和事务性工作进行综合统筹,兼顾基础指导课和专项指导课,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以辅导员工作理论和实践的长效机制来提高辅导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辅导员工作模式的网络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较为丰富,包括思政教育、党团建设、就业指导、自助服务、学生行为引导和学生生活指导等。可以说,辅导员是联结学生和学校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学生寻求帮助和指导的第一站。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在工作模式上要做到根据学生的习惯进行调整,与学生建立密切的网络联系,倾听学生的真实心声和真实需求。除此之外,辅导员工作模式的网络化也有助于辅导员在繁复的工作中做好数据统计和项目管理,为辅导员工作效果评估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撑,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进而更高效地做好学生工作。
(三)辅导员工作模式的互动化。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还应该加强互动化的创新,也就是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应当紧密地与学生的需求和反馈联系在一起,让辅导员与学生、辅导员与学校,以及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畅通无阻的高效互动的渠道和模式。让辅导员的工作在互动中更好地构建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更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模式创新打下基础。
该书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将日益职业化和专业化,并与高校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的整合,在课程化、网络化和互动化的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模式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从基础性工作到项目性工作,从事务性工作到教学任务,都要求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创新要与时俱进,逐步推进,真正地为学生服务。
[本文为2015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路径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5SKG280);2016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课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6SKSZ078);2017年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校级课题“高职应用文写作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探究”(项目编号:2017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侯首辉/硕士,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