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
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经验,激素和药物脱蟾蜍衣是不科学的,那种蟾衣根本無药用价值,也没人收购。近年,利用采集器获取的完整衣,质量好,而好的药用蟾衣,实际上与大小无关,只要是完整、干燥、无杂、不霉变、无油脂、无异味就可达到中药材标准。在取蟾酥过程中,一般采用金属夹子、摄子之类硬器去夹或刮蟾蜍耳后腺或背部疣粒,挤取乳白汁似的蟾酥,会伤及蟾体皮肤,甚至引起蟾蜍体表发炎糜烂,使蟾蜍极度虚弱,恢复期达3周以上。如用这种受伤的蟾蜍再行采衣脱衣很难脱下整张蟾衣来,所脱下的大多数是碎衣,没有药用价值。如先脱蟾衣后再取蟾酥,也不合理,因为脱衣后疣粒中的酥已大大减少,所以产量很低,无取酥价值。
为保证在养殖过程中不受到损失,要防止蟾蜍放入养殖场后以及在稻田养殖逃逸,场地要用较厚的塑料膜围起来。可用宽度80厘米左右的塑料膜或网膜把翻垦后的土地围筑,长度和宽度视场地的周长而定,将塑料膜和网膜下边埋入土中20厘米左右,地上留60厘米左右,再用竹木棒把地上部分膜支起来,形成一堵防逃墙。
近年来,养殖中华大蟾蜍比较适宜,它形如蛙,体粗壮,体长10cm以上,雄性较小,皮肤粗糙,全身布满大小不等的园形瘰疣。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显着。舌分叉,舌面含有大量粘液。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眼大而突出,对活动着的物体较敏感,对静止的物体迟钝。眼后方有圆形鼓膜,头顶部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1个。中华大蟾蜍喜湿、喜暗、喜暖。白天栖息于水边、草丛、树叶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傍晚到清晨常在塘边、沟沿、河岸、田边、菜园、路旁或房屋周围觅食,夜间和雨后最为活跃,主要以蜗牛、蛞蝓、蚂蚁、蚊子、孓孓、蝗虫、土蚕、金龟子、蝼蛄、蝇以及多种有趋光性的蛾蝶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最好把养殖场打造成花园式的家庭农场,道路两旁、房前屋后、池塘周围,到处繁花似锦,优美的环境吸引着游客,人们在参观的同时还能学习经验,成为一个活广告,一举两得。在室内,还可放些档案和资料,整整齐齐共来人学习借鉴,何乐不为!研究所经验介绍:一只母蟾蜍每年可产卵3000到5000粒,经过人工饲养一年后,每只蟾蜍可达75克左右。通过在稻田、水库、池塘、菜园,荒地等场地养殖蟾蜍,以蟾治虫,以虫养蟾,即降低养殖成本,又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可谓一举多得。
多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及化肥,致使环境受污染,生态受破坏,野生蟾蜍数量急剧减少,人工养殖蟾蜍已成趋势,也可通过人工养殖填补空缺。在养殖过程中,蟾蜍对栖息环境要求不高,养殖技术并不复杂,饲养成本也不高,有的在饲养场内挂上电灯引诱昆虫就解决了优质饲料问题真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