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孜古丽·阿依别克
【摘 要】 本篇阿勒泰地区无公害农产品温室大棚菜豆病虫害防治原则、主要病害及主要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
【关键词】 无公害;农产品;温室大棚;菜豆
[Absrtact] The principle of pest control of vegetable bean in greenhouse of non-pollu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Altay area,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main diseases and main pests.
[Keywords] pollution-free;agricultural products;greenhouse;bean
1 防治原则
无公害的以农业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2 病害及防治技术
根腐病、菌核病、炭疽病、细菌性疫病等。
2.1 根腐病
2.1.1 症状
从幼苗期到生长期均可发病,尤其在开花结荚期更重。该病主要危害根部和茎基部,病部初生红褐色斑痕,后变成黑褐色纵条状病斑,稍向下陷,渐扩至根部,根尖部分腐烂。开花结荚后下部子叶发黄,全株枯萎,成片死亡,但病叶不脱节,病部维管束呈褐色。
2.1.2 发病条件
主要靠带菌肥料、灌溉水等传播。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病。发病适温气温为29℃~30℃,土温为20℃~25℃。
2.1.3 农业防治
加强棚室管理,实行 2年以上轮作;采用小高垄栽培,进行细流沟灌,防止大水漫灌。
2.1.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微粒粉剂1000倍液,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250~300mL,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加10倍干土拌匀,穴施于菜豆根茎周围,隔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2.2 菌核病
2.2.1 症状
多从近地面茎基部或第一分枝处开始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后逐渐变为灰白色。皮层组织呈纤维状干裂。潮湿时,会产生鼠粪状黑色菌核。
2.2.2 发病条件
病菌在病残体、堆肥和种子上以菌核越冬。发病适温为14℃~16℃,低温高湿条件容易发病。
2.2.3 农业防治
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深耕及土壤处理;勤松土,及时清除植株下部老叶、病叶;合理施肥,要避免偏施氮肥,实行配方施肥。
2.2.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40%菌核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00倍液喷雾,或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00倍液,隔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2.3 炭疽病
2.3.1 症状
(1)幼苗染病:出现红褐色至褐色圆斑,凹陷成溃疡状。(2)叶柄染病:整个叶片萎焉。豆荚受害先产生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直径3.5mm~4.0mm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3)环境潮湿时,发病处会出现粉红色黏状液体。
2.3.2 发病条件
带病菌种子及土壤中的病残体均为传播病源。发病适温为18℃~20℃,湿度低于92%则很少发生。
2.3.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2年以上轮作;清洁棚室,加强其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密植。
2.3.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80%炭疽福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2.4 细菌性疫病
2.4.1 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茎蔓、豆荚和种子。出土的病苗,子叶呈红褐色溃疡状,在第二片叶柄基部产生水浸状斑,扩大后为红褐色,病斑绕茎扩展,幼苗折断干枯。
2.4.2 发病条件
温度24℃~32℃,叶片有水滴时容易发病。栽培不当,大水漫灌,偏施氮肥,均可加重病害。
2.4.3 农业防治
实行3年以上轮作;清洁棚室,加强棚室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密植。
2.4.4 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4000倍液,或用新植霉素3000倍液~4000倍液,隔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3 主要虫害及防治技术
主要虫害有蚜虫、叶螨(红蜘蛛)等。
3.1 蚜虫
3.1.1 为害症状
蚜虫具有群集性,多集中于菜豆幼嫩部位,吸食菜豆汁液,造成减产。蚜虫危害时间长、繁殖快,是病毒病传播的主要媒介。
3.1.2 发生规律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温度24℃~26℃,相对湿度60%~70%,蚜虫繁殖力强;温度大于28℃,相对湿度小于40%或大于80%对其繁殖生长都不利。
3.1.3 物理防治
采用30cm×20cm的黄板诱杀蚜虫, 按照25~30块/亩, 悬挂在菜豆顶部30~40cm处。
3.1.4 農业防治
及时清除棚内及周围杂草,减少虫源。
3.1.5 化学防治
百株蚜量达500头时及时防治,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7d~10d,或用5%云菊乳油1000倍液~15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2d~3d,或用20%氰戊菊酯(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药剂安全间隔期10d~12d,采收前15d停止用药。
3.2 叶螨(红蜘蛛)
3.2.1 为害症状
以幼螨和成螨在菜豆叶倍背吸食汁液,使叶片局部形成灰白色小点,随后逐步扩展,形成斑状花纹。危害严重时,叶片似火烧状。
3.2.2 发生规律
主要以雌成螨过冬,在10月份迁至杂草和作物的枯枝落叶和土缝中越冬。叶螨发育温度为25℃~29℃,相对湿度35%~55%。
3.2.3 农业防治
清除棚室周围杂草,减少虫源。
3.2.4 化学防治
点片发生时,用1.8%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10~14d,或1.8%用甲阿维4000~50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7d~10d,或用73%炔螨特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药剂安全间隔期10~14d,隔10d防治1次,轮换用药2~3次,采收前15d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