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苏日娜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以往模式的高校教育管理并不能满足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大量需要,教育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那么在如今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着重关注如今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并且对其进行一番改革研究创新也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现状;重要性;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5 — 0146 — 03
高校教育管理是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对高校的教育质量以及教学秩序,以及对于社会人才的培养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今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决定了高校需要对于社会的人才输出,而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水准人才的高校则需要抓住高校教育管理的这一决定性环节,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
一、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
(一)教学管理制度老旧
如今许多高校都承袭许多年下来学校适用的管理方法,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这些老旧的管理办法自然不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教学质量也起到相对的限制作用。
普遍高校的修课方式十分单一,学生在学校只有两种选择,必修课和选修课,而我们众所周知的是,必修课的比重相对较大。虽说,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着相对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对于提倡素质教育的新时期下,由于学生的个体性较强,统一的必修课课程限制了学生对于课程的自主选择权,这一教学管理制度则显得并不完善,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并不有利。
其次,高校的教学模式都普遍单一,普遍采取学分制。学生的期末成绩普遍与平时的考勤挂钩,教师上课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对于学习的激情和积极性也不会太高,也忽视了素质教育强调的学生处于主体的要求。
(二)教学管理制度固定
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制度大部分都是沿袭单一固定的方式,注重形式感。一般都是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显得十分统一而教条性,高校不能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的制定教学计划,从一方面来说,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从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学的灵动性,以及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高校的自主培养性降低,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容易变得相对较难。
(三)教学管理制度不成形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成形。当前高校对于学生的教学一般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缺乏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如今高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除了指专业素质,同样也指心理健康素质。除此之外,对于教师评价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最近的接触者,是最能了解和反应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人,而教师对学生的主观性评价更有利于高校针对性的对人才进行培养,而如今的大部分高校忽视了教师评价这一环节。
二、高校教育管理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传统教育观念束缚
传统的教育观念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反之强调教师的主体性,这一思想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发展。目前我国的教育更多的是“应试教育”,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播的知识,死记硬背,从而在考试中获取高分,这样的教育方式从一方面来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不利于社会的教育进步。目前高校基本都采用教育部门统一制定的教材,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采用这种统一的教材并不能完全套用在不同的学生上面,学生会缺乏学习激情,课堂失去高效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大部分高校都缺少“互动式”课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然是课堂的主人,而目前高校的课堂普遍采取教师灌输式教育,教师负责讲课,学生负责听课,课堂缺少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观高校聘请的外教的课堂,由于外教从小受到的教育不同,没有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外交的课堂互动多,教师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课堂极具趣味性,因而外教的课程基本都十分受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二)行政管理方式影响
高校的管理方式有着统一明显的分级管理现象。为了实现“应试教育”的高效化,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的管理采用的是明显的行政管理原则。教育部门之间有着明显的分层管理,负责不同的教育任务,传统到高校;而高校之間也有明显的阶层关系,学校有各种各样的部门,负责管理学校不同的事项,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从教育部门到高校,乃至是班级里面,高层将决策传达到下面,最后执行,这种由上到下的阶级关系显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的诉求,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教育决策往往不含“以人为本”的观点,失去了教育的初衷。另外高校做出的决策普遍都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自行执行决策,无视学生的意见。学生的个性遭到遏制,学习环境显得单一枯燥,缺乏生动性,这样的教育管理制度容易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社会经济发展影响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人才缺口也愈加增大,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社会的关注点都聚焦在高校。迫于社会压力,高校按照人才培养的“模板”,刻板的培养学生,制定统一的教学方案。按照所谓的“好前途”,也就是工资高的工作,“功利性”的培养学生。高校传输给学生的观念往往是重于现实,而非鼓励学生追求自身理想,教师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就业,忽视了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掘。可以说,在经济化的社会形势下的教育充满了“功利性”,教育失去了初衷,教育成为了学生就业的前提,而非培养学生、培养人才。在功利性的经济影响下,对学生的评价也充满“功利主义”,评价一名学生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会被长辈、老师全盘否定,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更难以发掘学生的潜能,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改革创新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飞速,任何不良风气都容易摧毁中国的高速发展,高校通过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少年强则中国强,学生是中国的希望和未来,高校承担着这个艰巨的任务。在战火连天的艰苦年代,高校在无比艰难的情况下培养出了无数的爱国人士和能人志士,在这些人的力量下在有了如今的中国;如今国际竞争加剧,社会急需人才,在这种形势下的高校自当勇于创新,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
(二)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高校担任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而如今弊端良多的教育管理制度并不能充分的发挥高校在培养人才中所应该发挥出来的作用。受到陈旧管理制度的影响,如今的教育停滞不前,束缚了社会的发展。而改革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可以从根本出发,针对如今大学生良莠不齐的现象做出改变,更多的关注学生本身,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合适的学生发展方案,以便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准人才,从而推动新形势下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有利于高校的发展
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对高校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国际上知名高校的教育现状,随着几百年的不断地改革创新,国外的高校的管理原则与时俱进,培养出了一代接一代的杰出人物,相比之下,我国的教育是相对比较落后的,高校受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实行陈旧的管理原则,如今老旧的教学管理制度存在着许多的弊端,这种弊端随着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只会越来越放大,而暴露出许多问题,而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人才的艰巨任务,是取决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问题导致高校在社会的竞争力变弱,并不利于高校的发展和对人才的培养。
(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目前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对于学生的发展也起到一部分的限制作用。首先,传统的教学管理对于必修选修的侧重比例不同,必修课时按照教育部门的教学大纲统一安排学生强制性学习,而部分高校开设的选修课资源不足,学生选择选修课的方式往往是通过“抢课”,被动的选择选修课,学生失去了自主权,选修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的情况不能促进学生发展课余爱好,不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多方位发展。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令老师处于讲台上,学生处于下层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僵硬,具有明显的上下阶级关系,学习方式也较为死板,学生只是一昧的倾听,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并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也不利于教师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目前,高校管理学生主要是学分制管理,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多少分才能毕业,学生为了学分会被动的上许多不热爱的选修课课程,导致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也浪费了教学资源。因此,在这种形式下,改革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可以改善这一问题,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改革创新教育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观念
高校的主要主体是学生,着重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培养人才,因此高校应该将学生放于主体地位,遵循素质教育观的理念。
高校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按照教学计划一板一眼的进行,而是应该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学习状态进行适当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应当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教学计划应当随着学生而变化,而不是学生刻板的遵守教学计划。一切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
教学课堂也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需求,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根据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即使的调整教学方案,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的变化教学计划,制定出合理适当的教学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课程学习方式大部分都是必修加选修的方式,虽说从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加强,可由于侧重点的不同,导致学生并不能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一条成熟的课程管理体系,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外,注重其他知识的多方位全方面发展。而心理健康的课也要合理分配到高校学习的学习中去,除了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高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状态,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唯有专业知识和心理健康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高校的课程应当丰富化,多样化。使现代信息技术方更多的融入于课堂中去,增加更多的创新教学设备,创造更多新鲜的教学资源,使学校的教育材料和资源处于不间断的更新状态,让学生更能契合的接近外界信息,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新颖的课堂中去。
(三)建立完整的评价管理体系
教师对于学生应当有着完整的评价体系。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生,除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教师也应当给予关注。而教师对于学生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分析,教师更能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对于教师也应当有着完整的评价体系。对于教师的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评价的關键;教师的备课情况、课后反馈、教学反思以及科研报告都是教师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这个就不仅仅针对学生对于教师的课程评价了,应当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对教师进行评价分析。对教师的师德,考勤,能力,成绩都要进行质量评估,考核教师在学期中的教学成果,另外,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也将成为教师的评价内容中的一项,往往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反映出一名教师在教学任务中的完成状态,确保考核结果真实有效,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教师进行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通过教师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教师集体的竞争力,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保证教师团体的高质量高水准,从而保证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
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的发展决定了高校培养人才的任务愈加艰巨,因此社会也应当树立起对于改革创新教育管理制度的意识。而如今的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着老旧、固定、不成形等弊端,必将阻碍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改革创新教育管理制度迫在眉睫,我们应当从学生本身出发,对课程管理方式,评价管理体系都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创新,这样,高校才能满足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需要,才能屹立于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不倒。
〔参 考 文 献〕
〔1〕华炜.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举措探讨〔J〕.江苏高教,2017,(07):34
〔2〕周先培严先琴.影响高校教育管理的因素及改革方法初探〔J〕.时代教育,2015,(05):101
〔3〕于野.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机制创新〔J〕.教育前沿,2017,(47):163.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