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尚小巧
冠心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心脏病。临床上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在急性期时会采用介入疗法,以保障生命安全。但患者对于介入治疗和后续的康复治疗缺乏了解,遵医依从性较差,造成疾病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经临床研究发现,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必要的康复护理,可提升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善疾病预后[1][2]。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2例,均采用介入疗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纳入标准:本次入选对象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3],且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合并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者;认知障碍者。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9.37±11.84)岁。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9.25±11.72)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常规护理措施,如介入治疗前做好患者的心理准备,完善相关检查;术后给予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动态变化;观察穿刺部位情况,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认知干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冠心病和心脏康复护理的有关知识,包括冠心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诱发因素和治疗方式以及心脏康复的方法、重要性等,使患者明确心脏康复护理对改善冠心病预后的重要作用,增强其康复治疗的主动性,积极配合康复护理工作。(2)康复措施。①活动干预。告知患者可适当运动,以心脏负荷能耐受为宜,如散步、气功、太极拳等,避免过度疲劳,运动过程注意有无胸闷、心悸等症状,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运动。②饮食干预。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及具体病情,合理调整饮食,食物以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③日常生活指导。嘱咐患者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指导患者营造安静、整洁的生活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④心理干预。教会患者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如放松、暗示、冥想等,学会自我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和情绪稳定。⑤遵医行为。告知患者相关药物的用法和剂量,如硝酸甘油等;要求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切忌随意停减药物,定期复查。
附表1 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对比(±s,分)
附表1 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对比(±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自我概念 自护责任感 自我护理技能 健康知识认知干预前对照组(n=46) 26.21±5.13 26.17±4.98 25.72±5.06 26.57±5.22观察组(n=46) 26.33±5.18 26.08±4.87 25.84±5.14 26.43±5.16 t 0.112 0.088 0.113 0.129 P>0.05 >0.05 >0.05 >0.05干预3周对照组(n=46) 31.57±5.27* 31.36±5.17* 31.74±5.21* 32.13±5.45*观察组(n=46) 35.54±5.36* 35.83±5.28* 36.35±5.27* 38.29±5.51*t 3.582 4.103 4.219 5.391 P<0.05 <0.05 <0.05 <0.05
附表2 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对比(±s,分)
附表2 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对比(±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躯体活动 心理健康 饮食健康 生活习惯干预前对照组(n=46) 65.41±5.23 62.32±5.08 66.71±5.36 65.82±5.24观察组(n=46) 65.36±5.17 62.45±5.14 66.85±5.43 65.69±5.18 t 0.046 0.122 0.124 0.120 P>0.05 >0.05 >0.05 >0.05干预3周对照组(n=46) 71.32±5.47* 69.83±5.18* 72.63±5.54* 71.78±5.47*观察组(n=46) 79.16±5.51* 75.24±5.26* 79.64±5.63* 79.48±5.56*t 6.848 4.970 6.019 6.696 P<0.05 <0.05 <0.05 <0.05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周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4]评定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量表包括43个条目四项内容(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认知),每个条目按照0~4等级计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护能力越高。于干预前及干预3周后采用本院自制的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量表包括4个维度,即躯体活动、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习惯,各维度均为100分,分数越高,健康行为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自护能力 干预3周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ESCA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
2.2 健康行为 干预3周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各维度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5]。近年来,受到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介入治疗因其简单、方便、有效等优点,深受冠心病患者的青睐。但冠心病需要患者长期坚持药物治疗,改变生活习惯,方可改善疾病预后。鉴于此,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以协助其提升健康行为和自护能力极为关键。
作为康复护理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延伸,心脏康复护理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心理状态,通过针对性制定和实施有效、系统的干预措施,即对心脏病危险因素的预防、运动锻炼、日常生活指导等,以确保心脏病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减轻其不适感,缩短住院时间,并有效预防心脏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ESCA评分及健康行为各维度评分均较高,说明通过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健康行为水平。由于冠心病患者对于冠心病的健康认知水平较低,加之治疗过程较为漫长,易使患者产生懈怠心理,以致遵医行为差,疾病再次发作,影响身体恢复。故给予心脏康复护理,通过健康认知干预,使患者明确长期坚持康复的重要性,增强其治疗依从性,以利于改善疾病预后;通过活动干预、饮食干预、日常生活指导、遵医行为、心理干预等措施,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提高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其健康行为。